1700735017
1700735018
复诊:服上方3剂后,每周夜游次数减至2次,其睡眠较前多,大便也通畅,又投3剂而治愈。(录自《经方的临床应用》)
1700735019
1700735020
按:夜游症之用本方加味治疗,主要根据胸胁满的少阳证,与长期便秘的阳明里实证,因此,在和解少阳的同时,兼泻阳明之实,由于属于精神疾患,所以又佐以甘麦大枣汤。从本案的辨治,可以看出柴胡加龙牡汤证的证情虽然复杂,但病机关键还是少阳枢机不利与阳明肠府不畅。推而广之,本方所主的各种病证,也必须符合上述病机,才有可能有效。所以,异病同治的实质,还是辨证论治。
1700735021
1700735022
伤寒,腹满谵语,寸口脉浮而紧,此肝乘脾也,名曰纵①,刺期门②。(108)
1700735023
1700735024
词解 ①纵:是五行顺次相克的形式。
1700735025
1700735026
②期门:穴名,位在乳直下二寸处。
1700735027
1700735028
[语译] 患伤寒病,腹部胀满,语言错乱,寸口部的脉象浮而且紧,这是肝木乘脾土的表现,叫做纵,可以用针刺期门穴治之。
1700735029
1700735030
[提要] 类似太阳、阳明的肝乘脾证治。
1700735031
1700735032
[浅释] 腹满谵语,近似阳明里实证,但脉象不是沉迟实大,证候不兼烦躁潮热;寸口实际指腕部的寸关尺,不是专指寸脉,寸口脉浮而紧,近似太阳伤寒主脉,但是没有恶寒发热,头痛项强等表证,可见腹满谵语,不属阳明,脉浮而紧,也非太阳,而是因肝邪乘脾所致,切不可误作太阳与阳明病证,而误用治太阳、阳明的方法。本条主要精神是肝乘脾证与太阳、阳明证的鉴别诊断,因而极有辨证意义。肝乘脾何以会发生上述见证?《辨脉法》说:“脉浮而紧者,名曰弦也。”换言之,弦脉可表现为类似浮而紧,实际是肝木旺之征,“肝气盛则多言”,肝旺也可发生谵语;肝木乘脾,脾气困滞不运,则可发生腹满,它与阳明里实腹满有着本质的不同。肝木与脾土,乃五行学说顺次相克的关系,所以名之为纵。既非太阳之表,又非阳明之里,汗法与下法,当然都不可用。病机的主要方面在于肝旺,所以刺期门以泄肝,肝气平则脾不被克,而腹满谵语自除,脉浮而紧自和。
1700735033
1700735034
[选注] 成无己:腹满谵语者,脾胃疾也;浮而紧者,肝脉也,脾病见肝脉,木行乘土也。《经》曰:“水行乘火,木行乘土,名曰纵。”此其类矣。期门者,肝之募,刺之以泻肝经盛气。
1700735035
1700735036
柯韵伯:腹满谵语,得太阴阳明内证,脉浮而紧,得太阳阳明表脉;阴阳表里,疑似难明,则证当详辨,脉宜类推。《脉法》曰:“脉浮而紧者,名曰弦也。”弦为肝脉。《内经》曰:“诸腹胀大,皆属于热。”又曰:“肝气盛则多言。”是腹满由肝火,而谵语乃肝旺所发也。肝旺则侮其所胜,直犯脾土,故曰纵。刺期门以泻之,庶不犯厥阴汗下禁。
1700735037
1700735038
1700735039
1700735040
章虚谷:腹满谵语,阳明之里证也,脉浮而紧,太阳之表脉也,脉证不合,必当求其故矣。此由肝邪犯脾而腹满,必无潮热、手足汗出等阳明之实证也。其腹虽腹,按之必不实痛,大便或亦不坚,当刺期门以泄肝邪,再解伤寒之表邪也。此证辨在几微,盖肝风内炽,即发谵语,不独胃实方有谵语也。如或不辨,认作胃实而用下法,木既克土,下之表邪内陷,必死不可救矣。名曰纵者,以脾土本受木制,而木邪放纵无忌也。
1700735041
1700735042
尤在泾:腹满谵语,里之实也,其脉当沉实,而反浮紧,则非里实,乃肝邪乘脾,气窒而热也。纵、直也,以肝木制脾土,于理为直,故曰纵。(按语见下条)
1700735043
1700735044
伤寒,发热,啬啬恶寒,大渴欲饮水,其腹必满。自汗出,小便利,其病欲解,此肝乘肺也,名曰横①,刺期门。(109)
1700735045
1700735046
词解 ①横:是五行逆次反克的形式。
1700735047
1700735048
[语译] 患伤寒病,发热,啬啬然厌恶风寒,口大渴而想喝水,病人必定会感到腹满。如果自动汗出,小便通利,其寒热渴饮腹满等证就将要解除。这是肝木逆行克肺,叫做横,可治以针刺期门的方法。
1700735049
1700735050
[提要] 类似太阳、阳明的肝乘肺证治。
1700735051
1700735052
[浅释] 本条所述也是类似太阳和阳明证象,而实际是肝乘肺所致,这样的类似证极易误诊,由于既有恶寒发热,颇像太阳表证,又有腹满大渴,颇像阳明里证,所以辨证的难度尤大。以伤寒冠首,可能与外感有关,但是主要因肝肺失调,肝气偏盛,肺气偏弱,肝气盛而乘肺,肺主皮毛,肺病则毛窍闭塞,所以发热恶寒;肺司治节,肺病则治节之令不行,水道不能通调而下达膀胱,所以小便不利,同时津液不能正常输布,则渴欲饮水;水入反停贮不化,气机郁滞,因而腹满。文中虽然没有明确提出小便不利,没有提出无汗,但从“自汗出,小便利,其病欲解”,不难看出无汗与小便不利为必具之证。也正是因为本病的重点为肺的功能失调,所以一见到“自汗出,小便利”,标志着肺的功能恢复,那就有自愈的可能。当然这仅是可能,决不是必然。如果依然无汗而小便不利,就应当及时治疗,本证既然由肝乘肺所致,那么,治病求本,自以治肝为首务,所以,也宜刺期门法。肝气不盛,肺的功能得到恢复,诸证即可解除。就五行的关系来说,肝木反乘肺金,是侮其所不胜,所以名曰“横”。
1700735053
1700735054
[选注] 成无己:伤寒发热,啬啬恶寒,肺病也。大渴欲饮水,肝气胜也。《玉函》曰:作大渴,欲饮酢浆,是知肝气胜也。伤寒欲饮水者愈;若不愈,而腹满者,此肝行乘肺,水不得行也。《经》曰:木行乘金,名横,刺期门以泻肝之盛气,肝肺气平,水散而津液得通,外作自汗出,内为小便利而解也。
1700735055
1700735056
柯韵伯:发热恶寒,寒为在表;渴欲饮水,热为在里。其腹因饮多而满,非太阴之腹满,亦非厥阴之消渴矣。此肝邪挟火而克金,脾精不上归于肺,故大渴;肺气不能通调水道,故腹满。是侮所不胜,寡于畏也,故名曰横,必刺期门,随其实而泻之。得自汗,则恶寒发热自解;得小便利,则腹满自除矣。
1700735057
1700735058
黄坤载:肺统卫气而性收敛,肝司营血而性疏泄,发热恶寒,大渴腹满,是金气敛闭,而木不能泄也。汗出便利,是木气发泄,而金不能收也。营泄而卫宣,故其病欲解。
1700735059
1700735060
章虚谷:大渴腹满自汗,皆阳明证,然阳明则不恶寒而反恶热,以其渴为内热盛也。今啬啬恶寒而自汗出者,风邪原在表分;其渴欲饮水而腹满者,肝邪挟相火以犯肺也。既自汗而小便利,其营卫三焦之气已通,而病欲解也。肝本受肺制,而反乘肺,如下犯上之横逆,故名横也。当刺期门以泄肝邪,则表邪亦自解也。以上两条,皆外邪而兼内脏之病,酷似阳明实证,最易误认,必当详审细辨也。
1700735061
1700735062
尤在泾:发热恶寒,表有邪也,其病不当有渴,而反大渴,则非内热,乃肝邪乘肺,气郁而燥也,以里无热,不能消水,故腹满。而汗出小便利,则肺气以行,故愈。以木畏金而反乘金,于理为曲,故曰横。二者俱泻肝邪而愈,故刺期门,期门、肝之募也。设不知而攻其实热则误矣。此病机之变,不可不审也。
1700735063
1700735064
[按语] 纵与横两条紧接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之后,主要因为二证的临床表现颇似太阳与阳明证,最易误诊,于是即时提出,意在揭示辨证方法与论治原则,以利于提高诊疗水平,因而决不是次序颠倒,内容讹误。有些注家,不仅疑有错简,甚至全文删除,实际是对文中辨证论治的精神实质缺乏真正的领会。成注虽然没有突出类似证辨治精神,只是随文顺释,尚较平妥。柯、尤、章诸氏注语虽略有差异,但都以辨证为前提进行分析研讨,对于深入理解原文,都有一定的启发和帮助。
1700735065
1700735066
此二条运用五行生克之理分析病机、确定治法,并且冠以纵与横名称,虽然仅有两条条文,实具有典范作用和指导意义。
[
上一页 ]
[ :1.700735017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