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0735217
1700735218
太阳病,以火熏之,不得汗,其人必躁,到经不解,必清血①,名为火邪。(114)
1700735219
1700735220
词解 ①清血:即便血。
1700735221
1700735222
[校勘] 《玉函经》“汗”字下有“者”字。
1700735223
1700735224
[语译] 太阳病,治以火熏的方法,未得汗出,病人必发生烦躁,经过六七日,病如果仍未解除,可能发生便血。由于这些变证是因误用火法而致,所以名为火邪。
1700735225
1700735226
[提要] 火邪迫血下行的变证。
1700735227
1700735228
[浅释] 太阳病,治当用汤剂发汗,反而用火熏方法,不仅不得汗出病解,反致火热之气内迫,因之增加烦躁不安。所谓“到经不解”,指太阳病到了应当解除的日期,一般在六七日左右,病证仍未解除,则火热入血,伤及阴络,可能发生大便下血,所以说“必清血”。必为推断之词,据理分析,可能发生躁扰或便血,这对提高诊断的预见性有指导意义,只有提高了预见性,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才能防止或减轻变证的发生。伤人致病的因素谓之邪,变证因误用火熏而致,所以名曰火邪。
1700735229
1700735230
成无己:此火邪迫血,而血下行者也。太阳病用火熏之,不得汗,则热无从出,阴虚被火,必发躁也。六日传经尽,至七日再到太阳经,则热气当解,若不解,热气迫血下行,必清血。清,厕也。
1700735231
1700735232
尤在泾:此火邪迫血,而血下行者也。太阳表病,用火熏之,而不得汗,则邪无从出,热气内攻,必发躁也。六日传经尽,至七日则病当解,若不解,火邪迫血,下走肠间,则必圊血。圊血,便血也。
1700735233
1700735234
[按语] 以上二家,都认为便血是由于火气内攻,迫血下行所致。关于“到经”,二家都主张是六日经尽,至七日再到太阳经,虽然能自圆其说,但难符临床实际,试问七日之前,是否为太阳病?因此,“经”字只寓有病程日期之意,不必泥定为经脉。从病理上推论,烦躁由于火热内陷而产生,病延多日,烦躁还未解除,则热势郁久,必然更加炽盛,内伤阴络,则可能续发下血的变证。
1700735235
1700735236
脉浮热甚,而反灸①之,此为实。实以虚治,因火而动,必咽燥吐血。(115)
1700735237
1700735238
词解 ①灸:是以艾炷燃火置于一定部位的治疗方法。
1700735239
1700735240
[校勘] 《玉函经》“甚”作“盛”,无“必”字。“吐”《脉经》、《千金翼方》作“唾”。
1700735241
1700735242
[语译] 脉象浮,发热很重的病人,反而用艾灸治疗,这本是实证,实证当作虚证治疗,血液因被火热迫灼而外溢,必发生咽燥吐血。
1700735243
1700735244
[提要] 火邪迫血上行的变证。
1700735245
1700735246
[浅释] 艾灸主要适用于虚寒证,今脉浮热甚,显然是阳证实证,反用灸法治疗,即所谓“实以虚治”,两实相合,势必火热更炽,血为火迫而妄行,因而发生咽燥吐血。
1700735247
1700735248
前条是用火熏,本条是用艾灸,前条为下血,本条为吐血,似乎与火熏、艾灸的不同火法有关,实际不是决定因素,主要是随人的体质而异,如病人平素下焦之阴不足,则火热易伤阴络,阴络伤则血下行而便血;如病人平素上焦阳盛,则火热易伤阳络,阳络伤则吐血。
1700735249
1700735250
[选注] 成无己:此火邪迫血,而血上行者也。脉浮热甚为表实,医以脉浮为虚,用火灸之,因火气动血,迫血上行,故咽燥唾血。
1700735251
1700735252
喻嘉言:脉浮热甚,邪气胜也,邪气盛则实,反灸之,是实以虚治也,血随火炎而妄逆,在所必至矣。咽燥者,火势上逼,枯涸之应耳。
1700735253
1700735254
[按语] 此两条仲景均未出方治,后人对便血条有主张仍用桂枝汤,并多饮开水微汗立解,不可专用苦寒的说法,其理由是表邪未解,用苦寒直折火热的药有碍于表。但是便血既因火邪,火邪内盛用桂枝汤,恐难免“阳盛则毙”的后果。本条吐血,陈修园主张用大黄黄连泻心汤,可作参考。
1700735255
1700735256
微数之脉,慎不可灸。因火为邪,则为烦逆,追虚逐实①,血散脉中②,火气虽微,内攻有力,焦骨伤筋③,血难复也。脉浮,宜以汗解,用火灸之,邪无从出④,因火而盛⑤,病从腰以下必重而痹,名火逆⑥也。欲自解者,必当先烦,烦乃有汗而解。何以知之?脉浮,故知汗出解。(116)
1700735257
1700735258
词解 ①追虚逐实:血本虚而更加火法,劫伤阴分,是为追虚;热本实,而更用火法,增加里热,是为逐实。
1700735259
1700735260
②血散脉中:火毒内攻,血液流溢,失其常度。
1700735261
1700735262
③焦骨伤筋:形容火毒危害之烈,由于血为火灼,筋骨失去濡养,故曰焦骨伤筋。
1700735263
1700735264
④邪无从出:误治后,表邪不得从汗而出。
1700735265
1700735266
⑤因火而盛:因误用灸法,邪热愈加炽盛。
[
上一页 ]
[ :1.700735217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