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0735339
1700735340
二诊:投桂枝加桂枝汤后,气上冲减为日三度发,白津之出亦渐稀,下泻矢气,此为邪之去路,佳。肉桂心一钱,川桂枝三钱,大白芍三钱,炙甘草三钱,生姜三片,红枣十枚,厚朴五钱,半夏三钱。(录自《经方实验录》)
1700735341
1700735342
按:《伤寒论》载奔豚证为伤寒用烧针法,针处被寒引起,上述两案均没有感寒病史,也未用过烧针方法,可见奔豚证并不一定见于外感病,更不一定由于烧针发汗,而是多见于内科杂病。再则原文只描绘奔豚的临床特征为气从少腹上冲心,并未提到腹痛,事实上往往兼有腹痛,而且乍作乍止,一日数次发作,前案提到时有气痛自脐下少腹起,向上冲痛到心,顷之止,堪补仲景原文之不足。并交待了舌苔白滑,脉沉迟,与次案的发则白津出(口流清水)均为寒性奔豚的辨证眼目,因而有助于辨证参考,只有确诊为寒证,才宜用桂枝加桂汤,如属热证,则非本方所宜。
1700735343
1700735344
火逆下之,因烧针烦躁者,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主之。(118)
1700735345
1700735346
[校勘] “烦躁”,原本作“烦燥”。
1700735347
1700735348
[语译] 火逆证,下后又用烧针,因而引起烦躁的,用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主治。
1700735349
1700735350
[提要] 心阳虚烦躁的治法和主方。
1700735351
1700735352
[浅释] 火逆指误用火法而导致的变证,烧针为火法中之一种,下后又用烧针,以致烦躁不安,这是心阳受伤,心神烦乱,所以治宜温复心阳,重镇安神的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1700735353
1700735354
[选注] 喻嘉言:此证误而又误,虽无惊狂等变,然烦躁则外邪未尽之候,亦真阳欲亡之机,故但用桂枝以解其外,龙骨、牡蛎以安其内。
1700735355
1700735356
尤在泾:火逆复下,已误复误,又加烧针,火气内迫,心阳内伤,则生烦躁,桂枝甘草以复心阳之气,牡蛎龙骨以安烦乱之神。
1700735357
1700735358
成无己:先火为逆,复以下除之,里气因虚,而为火热所烦,故生烦躁,与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以散火邪。
1700735359
1700735360
张令韶:火逆者,因火而逆也。火逆则启其阳,下之则陷其阴,复因烧针,则阴阳愈相乖离,阳在上不得遇阴而烦,阴在下不得遇阳而躁,用龙骨以保心气,牡蛎以益肾精,桂枝甘草所以资助中焦,而交通上下阴阳之气者也。
1700735361
1700735362
[按语] 本条历来有两误与三误的争议,上述注家除喻氏外,都是就三误解释,而变证并不严重,仅是烦躁而已,看来三误之说似欠确切,烧针烦躁即是火逆证,应以两误说较为合理。至于桂甘龙牡汤的作用,主要是复阳安神,喻氏注“用桂枝以解外”,成氏解为“散火邪”,均嫌失当。张氏心肾并举,以桂枝、甘草为资助中焦,交通上下阴阳之气,虽然于理可通,仍不如尤注的简明允当。
1700735363
1700735364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方
1700735365
1700735366
桂枝一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牡蛎二两(熬) 龙骨二两 右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日三服。
1700735367
1700735368
[校勘] 《玉函经》甘草、牡蛎、龙骨均作“三两”。成本“四味”作“为末”,无“半”字。
1700735369
1700735370
[方解] 王晋三:桂枝、甘草、龙骨、牡蛎,其气取重于龙牡之固涩,仍标之曰桂甘者,盖阴钝之药,不佐阳药不灵,故龙骨、牡蛎之纯阴,必须借桂枝、甘草之清阳,然后能飞引入经,收敛浮越之火,镇固亡阳之机。
1700735371
1700735372
许宏:先因火逆,复以下之,里气内虚,又加烧针,仅为火热所烦,则心神不安,故烦躁。《经》曰:“太阳伤寒者,加温针必惊也。”故与桂枝以散经中之邪,除芍药恐益阴气,加龙骨、牡蛎,以收敛浮越之正气也。
1700735373
1700735374
[按语] 本方即桂枝甘草汤加龙、蛎,旨在温复心阳,潜镇安神,故善治心阳虚之烦躁。如心神浮越,出现惊狂卧起不安,则宜本方再加蜀漆、姜、枣之和中劫痰。如心阳虚而肾邪上凌,发作奔豚,则宜桂枝汤原方加重桂枝温心阳以泄肾邪。以上诸证同中有异,兹列表27比较如下。
1700735375
1700735376
表27 心阳虚证证治方药比较表
1700735377
1700735378
1700735379
1700735380
1700735381
[本方应用范围] ①心阳虚之心动过速或心律不齐。②心气虚之寐中遗尿。③心阳虚之烦躁不眠。
1700735382
1700735383
太阳伤寒者,加温针①必惊也。(119)
1700735384
1700735385
词解 ①温针:即是烧针。
1700735386
1700735387
[校勘] 《玉函经》无“者”字。《脉经》、《千金翼方》无“太阳”二字。《千金翼方》“温针”作“火针”。
1700735388
[
上一页 ]
[ :1.700735339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