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0737106
[按语] 成氏举三条合病自利相比,得出同中之异,有治表、治里、治半表半里的不同,有一定参考意义。汪氏认为本条合病自利之病机是在表寒邪悉郁而为里热,里热不实,故与黄芩汤清热益阴,对于深入理解本条证治尤有帮助。周氏从黄岑汤为治温本药,推论本条合病自利不是伤寒,属于温病,亦有其合理部分,但析理牵强,既云无表,怎么能称为太阳,难以令人信服。
1700737107
1700737108
表40 合病下利证治比较表
1700737109
1700737110
1700737111
1700737112
1700737113
黄芩汤方
1700737114
1700737115
黄芩三两 芍药二两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擘) 右四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夜一服。
1700737116
1700737117
[校勘] 《玉函经》“黄芩”作“二两”。成本“一服”下有“若呕者,加半夏半升,生姜三两”十二字。
1700737118
1700737119
黄芩加半夏生姜汤方
1700737120
1700737121
黄芩三两 芍药二两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擘) 半夏半升(洗) 生姜一两半(一方三两)(切) 右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夜一服。
1700737122
1700737123
[校勘] 成本未载本方。
1700737124
1700737125
[方解] 钱天来:当用黄芩撤其热,而以芍药敛其阴,甘草大枣和中而缓其津液之下奔也。若呕者,是邪不下走而上逆,邪在胃口,胸中气逆而为呕也,故加半夏之辛滑,生姜之辛散,为蠲饮治呕之专剂也。
1700737126
1700737127
[按语] 本方为治热利之要方,后世治痢方剂,大都由此方化裁而来,例如朱丹溪用以治热利腹痛,更名黄芩芍药汤;张洁古于本方中去大枣,更加木香、槟榔、大黄、黄连、当归、肉桂,名为芍药汤,治赤白痢疾,有显著的效果。
1700737128
1700737129
[本方应用范围] ①泄痢腹痛。②火升鼻衄。③胆咳,呕出苦水。④春温。⑤体虚伏热之霍乱。
1700737130
1700737131
[医案选录] 汪某,脉数如浮,重按无力,发热自利,神识烦倦,咳呛,痰声如嘶,渴喜热饮……病未及一旬,即现虚靡不振之象,因津液先暗耗于未病时也。今宗春温下利治。淡黄岑,白芍,杏仁,枳壳,郁金,橘红。(录自《叶氏医案存真》)
1700737132
1700737133
按:此案虽然未用黄芩汤的全方,也未指明太阳、少阳合病,但就脉证分析,确是里热津伤,不仅热迫于下,而且痰阻于上,故既取黄芩汤主药黄芩白芍以清热益阴,又增加杏、枳、郁、橘以行气化痰。
1700737134
1700737135
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者,黄连汤主之。(173)
1700737136
1700737137
[语译] 伤寒病,胸中有热邪,胃中有寒邪,腹中疼痛,常要呕吐的,用黄连汤主治。
1700737138
1700737139
[提要] 胃热肠寒的证治。
1700737140
1700737141
[浅释] 胸中、胃中都是指的部位概念,所谓胸中,实际是指胃;胃中实际是指肠。胃中有热而气逆,所以欲呕;肠中有寒邪而气滞,所以腹中痛。之所以胃热肠寒,主要因阴阳升降失其常度,阳在上不能下交于阴,则下寒者自寒,阴在下不能上交于阳,则上热者自热。证情既寒热夹杂,所以治疗也寒热并用。
1700737142
1700737143
本证与三泻心证都是寒热夹杂,但病机却有不同,三泻心证为中虚热结致痞,其寒由于中阳不足,所以肠鸣自利;本证为胃热气逆于上,肠寒凝滞于下,所以欲呕腹痛。
1700737144
1700737145
[选注] 成无己:湿家下后,舌上如胎者,以丹田有热,胸上有寒,是邪气入里,而为下热上寒也。此伤寒邪气传里,而为下寒上热也。胃中有邪气,使阴阳不交,阴不得升而独治于下,为下寒腹中痛;阳不得降而独治于上,为胸中热欲呕吐。与黄连汤升降阴阳之气。
1700737146
1700737147
《金鉴》:伤寒未解,欲呕吐者,胸中有热邪上逆也;腹中痛者,胃中有寒邪内攻也。此热邪在胸,寒邪在胃,阴阳之气不和,失其升降之常,故用黄连汤寒温互用,甘苦并施,以调理阴阳而和解之也。
1700737148
1700737149
程扶生:阴邪在腹,则阳不得入而和阴,为腹痛;阳邪在上,则阴不得而和阳,为欲呕吐。
1700737150
1700737151
柯韵伯:夫阳受气于胸中,胸中有热,上形头面,故寒邪从胁入胃,《内经》所谓“中于胁则下少阳”者是也。今胃中寒邪阻隔,胸中之热不得降,故上炎作呕;胃脘之阳不外散,故腹中痛也。
1700737152
1700737153
[按语] 各家从不同角度分析本证上热下寒的病机,虽说法略异,但都言之成理,程氏不拘于胸、胃名称,直接提出阴邪在腹,阳邪在上,尤为可贵。
1700737154
1700737155
黄连汤方
[
上一页 ]
[ :1.700737106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