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0739003e+09
1700739003 [语译] 阳明证,病人健忘的,体内必有蓄血。所以会这样,因为很早就有瘀血,故导致健忘,粪便虽硬而排便却颇容易,粪便的颜色必然是黑的,可用抵当汤攻下瘀血。
1700739004
1700739005 [提要] 阳明蓄血证的成因与证治。
1700739006
1700739007 [浅释] 太阳蓄血证的神志见证是如狂、发狂,其辨证要点为少腹急结或硬满,小便利,表明病不在气而在血。阳明蓄血证也有神志见证,但不是发狂,而是喜忘,由于早有宿瘀,肠胃之热与宿瘀相结,在上的心气失常,所以喜忘。《灵枢·大惑论》云:“上气不足,下气有余,肠胃实而心肺虚,虚则营卫留于下,久之不以时上,故善忘也。”这就是说上虚由于下实,本证正是肠胃因瘀而实,所以大便色黑,血液属阴,其性濡润,离经的血液与燥屎相混一起,所以大便虽硬而排便反而容易,这种大便黑硬易解,正是阳明蓄血的特征之一,因而也是蓄血喜忘的主要辨证依据。王肯堂说:“邪热燥结,色未尝不黑,但瘀血则溏而黑粘如漆,燥结则硬而黑晦如煤,为明辨也。”虽然与“屎硬反易”略有不同,但仍有一定参考价值。
1700739008
1700739009 阳明蓄血证与太阳蓄血证,尽管临床表现有显著差异,但其病理机转都是属于邪热与血相结,所以主治方剂都是抵当汤。
1700739010
1700739011 [选注] 柯韵伯:瘀血是病根,喜忘是病情,此阳明未病前证,前此不知,今因阳明病而究其由也。屎硬为阳明病,硬则大便当难而反易,此病机之变易见矣,原其故必有宿血,以血主濡也。血久则黑,火极反见水化也。此以大便反易之机,因究其色之黑,乃得其病之根,因知前此喜忘之病情耳。承气本阳明药,不用桃仁承气者,以大便易,不须芒硝;无表证不得用桂枝;瘀血久无庸甘草,非虻虫、水蛭不胜其任也。
1700739012
1700739013 郑重光:太阳热结膀胱证,轻者如狂,重者发狂。如狂者血自下,故用桃仁承气汤因势利导之;发狂者血不下,须用抵当汤。此条喜忘,差减于狂,乃用发狂之重剂何也?盖太阳经少血,阳明经多血,所以用抵当汤峻攻。太阳云主之,乃确然不易之法;此云宜用,则证有轻重,在于临时酌量耳。
1700739014
1700739015 [按语] 柯氏对本证病机的分析较为中肯,而且提示了辨证程序和方法,颇有启发意义。但对何以用抵当而不用桃仁承气的理由,如大便易不须芒硝,无表证不得用桂枝等,仍是因袭旧说,脱离实际,没有多大价值。郑氏对本证何以治用抵当汤,理由虽欠充分,但对何以不云主之,而云宜用的道理,认为在于临时酌量,却颇富辩证精神。
1700739016
1700739017
1700739018 阳明病,下之,心中懊而烦,胃中有燥屎者,可攻。腹微满,初头硬,后必溏,不可攻之。若有燥屎者,宜大承气汤。(238)
1700739019
1700739020 [校勘] 《玉函经》、《脉经》、《千金翼方》“腹”字上有“其人”两字,“初头硬,后必溏”作“头坚后溏”。
1700739021
1700739022 [语译] 阳明病,泻下之后,心中嘈杂烦闷,肠中有燥屎的,可用攻下法。如果腹部微满,大便必然只是初硬后溏,就不可攻下。如果有燥屎内结的,可以用大承气汤。
1700739023
1700739024 [提要] 阳明病下后里实尚在,可攻与不可攻的辨证。
1700739025
1700739026
1700739027 [浅释] 攻下是阳明燥结证的正治方法,只要使用得当,就能很快收到预期的效果。现在用泻下法之后,病人仍然心中懊而烦,这有多种原因,应当进一步分析研究,本条就是讨论这一病情的辨证论治问题。如果有腹部大满,或绕脐痛、潮热、手足汗出等证,表明肠中仍有燥屎阻结,那么,仍可用大承气汤攻下,切不可拘于下后。文中虽没有记载这些证候,但从“胃中有燥屎”句不难推知。另外从“腹微满,初头硬,后必溏,不可攻之”,也可作为反证。至于既然不可攻下,又应治以何法何方,论中虽未交待,但是既有心烦,又有腹满,不难看出主治心烦腹满的栀子厚朴汤,当是比较理想的方剂,可与79条内容互参。
1700739028
1700739029
1700739030 [选注] 喻嘉言:以小承气汤试其可下,而用大承气汤下之矣。设下后心中懊而烦,又属热重药轻,当再进大承气以协济前药,亟驱热邪,则烦闷自解也。一云胃中有燥屎者,一云若有燥屎者,俱指试其转矢气,及绕脐痛,腹满痛,小便不利,烦躁,时有微热,喘冒,不能卧七证言也。
1700739031
1700739032
1700739033
1700739034 方中行:可攻以上,以转矢气言。懊,悔痛恨之意。盖药力未足以胜病,燥硬欲行而搅作,故曰可攻,言当更服汤以促之也。腹微满以下,以不转矢气言,头硬后溏,里热轻也,故曰不可攻之,言当止汤勿服也。末二句,乃申上节以决治意。
1700739035
1700739036
1700739037
1700739038 尤在泾:阳明下后,心中懊而烦,胃中有燥屎者,与阳明下后,心中懊,饥不能食者有别矣。彼为邪扰于上,此为热实于中也。热实则可攻,故宜大承气。若腹微满,初头硬,后必溏者,热而不实,邪未及结,则不可攻,攻之必胀满不能食也。
1700739039
1700739040 [按语] 尤氏联系阳明下后的栀子豉汤证来比较,得出彼为邪扰于上,此为热实于中,突出同中求异的辨证方法;方、喻二氏认为是承接试服小承气汤是否转矢气条而言,也于理可通,均有可取之处。
1700739041
1700739042 病人不大便五六日,绕脐痛,烦躁,发作有时者,此有燥屎,故使不大便也。(239)
1700739043
1700739044 [校勘] 《玉函经》“病人不大便五六日”作“病者五六日不大便”,“时”字下无“者”字,“此”字下有“为”字。
1700739045
1700739046 [语译] 病人五六日未大便,环绕脐周疼痛,烦躁不安,发作有一定时间,这是因肠中有燥屎阻结,所以大便不通。
1700739047
1700739048 [提要] 肠中燥屎阻结便秘的辨证。
1700739049
1700739050 [浅释] 病人五六日不大便,如果是因肠中燥屎阻结,就会伴有绕脐疼痛,浊气蒸扰,则烦躁不安。其腹痛烦躁,所以会发作有时,乃矢气攻冲的缘故。正因为如此,烦躁腹痛发作有时,又可作为判断肠中燥屎已成的根据。燥屎既结,当然大便不通了。
1700739051
1700739052 [选注] 张隐庵:此论内有燥屎,乃承上文之意而申言之也。病人不大便五六日,则热邪在里。绕脐痛者,入于胃下,近于大肠也。烦躁者,阳明火热之气化,心烦而口燥也。发作有时者,随阳明气旺之时而发也。此有燥屎在肠胃,故使不大便也。不言大承气汤者,省文也。上文云,若有燥屎者,宜大承气汤,此接上文而言,此有燥屎,则亦宜大承气汤明矣。
[ 上一页 ]  [ :1.700739003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