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0741084
李时珍:张仲景治肺痈唾脓,用桔梗甘草,取其苦辛清肺,甘温泻火,又能排脓血补内漏也。其治少阴证二三日咽痛,亦用桔梗甘草,取其苦辛散寒,甘平除热,合而用之,能调寒热也。后人易名甘桔汤,通治咽喉口舌诸病,宋仁宗加荆芥、防风、连翘,遂名如圣汤,极言其验也。按王好古《医垒元戎》载之颇详,云:失音加诃子、声不出加半夏、上气加陈皮,涎喇加知母、贝母,咳渴加五味子,酒毒加葛根,少气加人参,呕加半夏、生姜,唾脓血加紫菀,肺萎加阿胶,胸膈不利加枳壳,心胸痞满加枳实、目赤加栀子、大黄,面肿加茯苓,肤痛加黄芪,发斑加防风、荆芥,疫毒加鼠粘子、大黄,不得眠加栀子。
1700741085
1700741086
[按语] 本方甘草清火解毒,桔梗宣肺开结,与甘草汤并为治咽喉痛的祖方,后人在本方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症状,有不少加味方剂,但都不出本方精神,李时珍所引的加减诸法,就足以说明其对后世方剂学的影响。又本方桔梗不独宣开肺气,且有排脓除痰的功用,观其用于治肺痈吐脓,即可证明。
1700741087
1700741088
[本方应用范围] ①喉痹咽痛。②肺痈咳吐脓血。③慢性咽炎,声音嘶哑,本方加诃子,名铁叫子如圣汤。④失音,本方加半夏。
1700741089
1700741090
少阴病,咽中伤,生疮①,不能语言,声不出者,苦酒②汤主之。(312)
1700741091
1700741092
词解 ①生疮:是指咽喉部创伤破溃。
1700741093
1700741094
②苦酒:就是酸醋。
1700741095
1700741096
[语译] 少阴病,喉咙部受了伤害而形成疮疡,不能讲话,发声困难的,用苦酒汤主治。
1700741097
1700741098
[提要] 咽中疮伤、声音不出的证治。
1700741099
1700741100
[浅释] 咽中伤有二义,一是咽喉部受到外来的创伤,一是咽喉部发生破溃。不问创伤或破溃,“咽中伤、生疮”决不是一般的咽痛,咽喉局部肯定有红肿破溃及分泌物等,因溃疡疼痛而难于语言,甚则声音不出,为咽痛重证。这时,甘草汤、桔梗汤皆不能胜任,所以用苦酒汤主治,取其敛疮消肿、利窍通声。
1700741101
1700741102
[选注] 沈芊绿:伤者,痛久而伤也,火灼则疮生。邪热壅于胸膈之上,故不能语言,声出于喉,咽病则喉亦病,肺金为邪火所制,故声不出,其证较重于咽中痛,皆治之延误也。
1700741103
1700741104
尤在泾:少阴热气,随经上冲,咽伤生疮,不能语言,音声不出,东垣所谓少阴邪入于里,上接于心,与火俱化而克金也,故与半夏之辛,以散结热,止咽痛,鸡子白甘寒入肺,清热气,通声音,苦酒苦酸,消疮肿,散邪毒也。
1700741105
1700741106
唐容川:此生疮,即今之喉痛、喉蛾,肿塞不得出声。今有用刀针破之者,有用巴豆烧焦灼之者,皆是攻破之,使不壅塞也,仲景用生半夏,正是破之也,余亲见治重舌,敷生半夏,立即消破,即知咽喉肿闭,亦能消而破之矣。
1700741107
1700741108
徐灵胎:咽中伤生疮,疑即阴火喉癣之类。此必迁延病久,咽喉为火所蒸腐,此非汤剂之所能疗,用此药敛火降气,内治而兼外治法也。
1700741109
1700741110
[按语] 咽中伤、生疮,总属痰热内聚,局部红肿,甚则破溃,其疼痛较甚,影响发声,唐注认为即今之喉痛、喉蛾,徐氏疑即阴虚喉癣之类,皆可参考。
1700741111
1700741112
苦酒汤方
1700741113
1700741114
半夏(洗,破如枣核)十四枚 鸡子一枚(去黄,内上苦酒,着鸡子壳中) 右二味,内半夏,着苦酒中,以鸡子壳置刀环中,安火上,令三沸,去滓,少少含咽之。不差,更作三剂。
1700741115
1700741116
[校勘] 《玉函经》、成本“枣核”下有“大”字。《玉函经》“内”下无“上”字,“着”字作“于”字,“少少”两字作“细”字,并无“三剂”二字。
1700741117
1700741118
[方解] 成无己:辛以散之,半夏之辛以发音声。甘以缓之,鸡子之甘以缓咽痛。酸以收之,苦酒之酸,以敛咽疮。
1700741119
1700741120
汪苓友:湿热相搏,咽中生疮,语声不出,成注云燥热者,误也,故上方用半夏以去湿散邪,鸡子白以清热降火,苦酒之用,一以敛半夏之太辛,一以消疮肿而疗咽伤也。此方乃清、燥兼施之剂。
1700741121
1700741122
王晋三:苦酒汤,治少阴水亏,不能上济君火,而咽生疮,声不出者。疮者,疳也。半夏之辛滑,佐以鸡子清之甘润,有利窍通声之功,无燥津涸液之虑。然半夏之功能,全赖苦酒摄入阴分,劫涎敛疮,即阴火沸腾,亦可因苦酒而降矣,故以名其汤。
1700741123
1700741124
钱天来:非辛温滑利,不足以开上焦痰热之结邪,故用半夏为君;以鸡子白之辛凉滑窍为臣;用味酸性敛之苦酒为佐,使阴中热淫之气敛降,如雾敛云收,则天清气朗而清明如故矣。
1700741125
1700741126
《金鉴》:半夏涤涎,蛋清敛疮,苦酒消肿,则咽清而声出也。
1700741127
1700741128
[按语] 苦酒汤以半夏辛开涤痰,鸡蛋白敛疮生肌,苦酒消炎止痛,实为治疗咽喉破溃肿痛之效方。李东垣云:“大抵少阴多咽伤、咽痛之证,古方以醋煮鸡子主咽喉失音……取其酸收固所宜也,半夏辛燥,何为用之?取其辛能发散,一发一敛,遂有理咽之功。”陆渊雷亦谓:“余尝试用于猩红热咽痛不可忍者,得意外奇效。”皆可作为本方作用之佐证。
1700741129
1700741130
[本方应用范围] ①治舌卒肿满口,溢出如吹猪胞,气息不得通,须臾不治杀人方:半夏十二枚、洗熟,以酢一升,煮取八合,稍稍含漱之,吐出,加生姜一两佳。(《千金》)②治咽喉水肿溃烂,而致声嘶不能言语者,效果显著,还可用于声带炎。(《伤寒方苑荟萃》)③治喉内戳伤,饮食不下,用鸡蛋一个,钻一小孔,去黄留白,入生半夏一个,微火煨熟,将蛋白服之。(《验方新编》)
1700741131
1700741132
少阴病,咽中痛,半夏散及汤主之。(313)
1700741133
[
上一页 ]
[ :1.700741084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