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0741734
1700741735
[浅释] 丑至卯,即丑、寅、卯三个时辰,较少阳阳升之时只前一个时辰。厥阴中见少阳,与少阳相表里。此时厥阴得阳气相助,故其病欲解于阴尽阳生之时。
1700741736
1700741737
[选注] 张令韶:少阳旺于寅卯,从丑至卯,阴尽而阳生也。厥阴病解于此时者,中见少阳之化也。
1700741738
1700741739
徐上扶:三阳解时,在三阳旺时而解,三阴解时,亦从三阳旺时而解,伤寒以生阳为主也。
1700741740
1700741741
[按语] 张、徐二氏解释本条,都根据厥阴与少阳的表里关系来对比说明,具有一定的理由,临床上也确有这一情况。但是仍不应绝对看待,以免拘执。
1700741742
1700741743
厥阴病,渴欲饮水者,少少与之愈。(329)
1700741744
1700741745
[校勘] “少少与之愈”《玉函经》、《千金翼方》作“少少与之即愈”。
1700741746
1700741747
[语译] 患厥阴病的人,如果口渴想要喝水的,可以少少给些水喝,即能转愈。
1700741748
1700741749
[提要] 厥阴病阳复口渴的调护。
1700741750
1700741751
[浅释] 厥阴病中的上热下寒证,本来就有消渴的证候,而本条却又谓“渴欲饮水者,少少与饮之”,表面看来,似乎有些矛盾,实则两者的病理机转截然不同,因此在渴的程度上亦必有所区别。现在分三方面来进行讨论:
1700741752
1700741753
(1)厥阴病,阳气来复,是厥阴病向愈的首要条件,可是阳复太过,热反亢盛,则发生大渴。这种口渴,少少与水,是决不能解决问题的。
1700741754
1700741755
(2)厥阴上热证的消渴,其渴的程度,虽然不像白虎证那样的大渴引饮,但从饮水多,渴仍不止来看,可以断言也决非少少与饮之所能解除。
1700741756
1700741757
(3)厥阴阴邪退阳气复的渴欲饮水,因阳气乍复,津液一时不及上承,因而口渴,此时口渴决不会是消渴或大渴引饮那样严重,文中的“欲”字,正可说明本证口渴的程度不会太甚,也正是判断本证预后的主要依据。所以不用药饵,但采取少少与饮之的措施,以滋助其津液,阴津得充,阴阳平衡,则病自可愈。少少与饮之,又含有不可恣意多饮的意思在内。因证非热盛伤津,饮水多不得消散,反易内停生变,如75条“发汗后,饮水多必喘”,127条“太阳病,小便利者,以饮水多,必,心下悸,小便少者,必苦里急也”,皆是饮水过多的变证。所以,渴欲饮水,少少与饮之,是饮水调护必须遵循的一条原则,不可忽视。
1700741758
1700741759
[选注] 张路玉:阳气将复,故欲饮水,然须少少与之,是谓以法救之。盖阴邪方欲解散,阳气尚未归复,若恣饮不散,反致停蓄酿祸耳。
1700741760
1700741761
汪苓友:厥阴病渴,传经之邪热已深,欲饮水,则邪热有向外之机,盖木火亢盛,得水济之,则阴阳气和而病自愈。或问厥阴原有消渴一候,不言自愈。此条渴,何以与之水即愈也。余答云:武陵陈氏云,消渴者,热甚而津液消烁,虽饮水不能胜其燥烈,乃邪气深入未愈之征也。此渴欲饮水,其热非消渴之比,乃邪气向外,欲解之象也,两者自是不同。
1700741762
1700741763
钱天来:邪在厥阴,唯恐其下利厥逆,乃为恶候。若欲饮水,是阳回气暖,胃中燥热而渴,已复归阳明矣。若热气有余,则又有口伤烂赤,咽喉不利吐脓血之变,故可少少与之,令阴阳和平则愈也。
1700741764
1700741765
黄坤载:阳复而渴欲饮水,有内热也。少少与之,滋其渴燥,必当自愈。阳气初复,未可过与以伤胃气也。
1700741766
1700741767
尤在泾:厥阴之病,本自消渴,虽得水未必即愈,此云渴欲饮水,少少与之愈者,必厥阴热邪还返阳明之候也。热还阳明,津液暴竭,求救于水,少少与之,胃气则和,其病乃愈。若系厥阴,则热足以消水,而水岂能消其热哉!
1700741768
1700741769
《金鉴》:厥阴病渴欲饮水者,乃阳回欲和,求水自滋作解之兆,当少少与之以和其胃,胃和汗出自可愈也。若多与之,则水反停渍入胃,必致厥利矣。
1700741770
1700741771
[按语] 本条渴欲饮水,张路玉注为阳气将复,黄坤载注为阳气初复,《金鉴》注为阳回欲和,均较确当。钱天来认为是厥阴热邪复归阳明,尤氏更说成津液暴竭,果尔,少少与饮之,焉能发生作用?汪氏虽然认识到此证之渴与消渴有别,但是解释渴欲饮水为邪热有向外之机,终嫌失之牵强。
1700741772
1700741773
以上条文(326~329)内容大意:
1700741774
1700741775
1700741776
1700741777
1700741778
诸四逆厥者,不可下之,虚家亦然。(330)
1700741779
1700741780
[校勘] 《玉函经》从本条以下至篇末,别为一篇,题曰:“辨厥利呕哕病形证治第十”。
1700741781
1700741782
[语译] 许多四肢厥冷的患者,都不可用攻下方药,因身体虚弱而四肢厥冷的,也同样不可用攻下药。
1700741783
[
上一页 ]
[ :1.700741734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