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075464e+09
1700754640
1700754641 【方药】 羚角钩藤汤(《重订通俗伤寒论》)
1700754642
1700754643 羚角片钱半(先煎) 霜桑叶二钱 京贝母四钱(去心) 鲜生地五钱 双钩藤三钱(后入) 滁菊花三钱 茯神木三钱 生白芍三钱 生甘草八分 淡竹茹五钱(鲜刮与羚角先煎代水)
1700754644
1700754645 【方论】 羚羊角咸寒,凉肝熄风(临床常用一分锉末冲服,较之入煎剂疗效更佳)。钩藤性微寒,平肝熄风,且其质轻,轻清宣透,可疏散肝热。二药相配,凉肝清热,平熄肝风,为方中主要成分。桑叶、菊花轻清宣透,助羚羊角、钩藤清散肝热,平肝熄风。竹茹微寒,清肝胆经郁热,且有化痰通络之功。川贝母化痰。因肝热炽盛,极易灼液成痰,而肝风挟痰阻塞经络,则更增筋脉之拘急,故用竹茹、川贝母以化痰通络。血热炽盛,极易伤耗阴液,阴伤而筋脉失养,必更增拘急之势,故用生地、白芍、生甘草相配,酸甘化阴,以滋阴增液,柔肝舒筋。茯神木养心安神。诸药配伍,共奏凉肝熄风之功,为治疗血热动风之代表方剂。
1700754646
1700754647 【文献选录】
1700754648
1700754649
1700754650 “肝藏血而主筋。凡肝风上翔,症必头晕胀痛,耳鸣心悸,手足躁扰,甚则,狂乱痉厥,与夫孕妇子痫,产后惊风,病皆危险。故以羚、藤、桑、菊熄风定痉为君。臣以川贝善治风痉。茯神木专平肝风。但火旺风生,风助火势,最易劫伤血液,尤必佐以芍、甘、鲜地,酸甘化阴,滋血液以缓肝急。使以竹茹,不过以竹之脉络,通人之脉络耳。此为凉肝熄风,增液舒筋之良方,然惟便通者,但用甘咸静镇,酸泄清通,始能奏效。若便闭者,必须犀连承气,急泻肝火以熄风,庶可救危于俄倾。”(《重订通俗伤寒论·羚角钩藤汤·何秀山按》)
1700754651
1700754652 【按语】 何氏对血分热盛而动肝风之证治,论述颇详。其“若便闭者,必须犀连承气,急泻肝火以熄风”之论,更有所发挥。临床若见血热动风而大便闭者,当依何氏之论,凉肝熄风与攻下法并用,方能收“釜底抽薪”之功。
1700754653
1700754654 【验案】 例一:血热动风
1700754655
1700754656 邹某女 25岁 1936年6月3日初诊
1700754657
1700754658 发热已半月,由于经济情况过差,无力求医,从昨日起开始高热昏迷抽风,遂请往诊。顷诊两脉细弦而数,高热昏迷,形体削瘦,极度营养不良,头胀痛,躁扰不安,手足抽搐,角弓反张,舌绛干无液,质老,苔根略厚,唇焦色紫,大便三日未通,小溲色赤。
1700754659
1700754660 素体阴虚血少,温邪蕴热直迫血分,热邪上蒸则头胀头痛。热扰心神则昏迷躁动,血虚肝阴失养,筋脉拘急,故手足抽搐而颈项强直。此营热动风,血少筋急,必须清营热,佐以凉肝熄风方法。正虚邪实,深恐本不胜病,备候高明政定。
1700754661
1700754662 细生地30克 生白芍24克 茯神9克 桑叶9克 钩藤12克(后下) 川贝母6克 菊花9克 珍珠母30克(先煎) 羚羊角粉0.6克(分二次冲服) 二剂
1700754663
1700754664 二诊 1936年6月5日
1700754665
1700754666 药后身热渐退,体温38℃,抽搐未作,神志已渐清醒,今晨大便一次而干,小便黄少,昨夜渐能入睡,两脉细数无力,弦势已减,舌苔干势已缓,质仍绛,头仍痛,口干不欲饮,唇紫且干。体质薄弱,血虚已久,温邪蕴热,阴分大伤,药后肝热已减,抽搐未作,热在营血,阴虚津亏,再以养血育阴增液,清心安神定抽,病势深重,防其厥变,诸当小心。
1700754667
1700754668 鲜生地30克 生白芍24克 鲜石斛30克 晚蚕砂12克 知母9克 元参18克 丹皮9克 钩藤12克 鲜茅芦根各30克 羚羊角粉0.6克(分二次冲服) 二剂
1700754669
1700754670 三诊 1936年6月8日
1700754671
1700754672 身热渐退,日晡仍重,体温37.6℃,四天未抽,神志清醒,言语对答正确。昨日大便又通一次,色深不多,小便渐畅,夜寐安,两脉细弱略数,沉取似有弦象,舌已渐润,边尖红,根略厚。温邪渐解,营热已清,胃肠滞热,化而未清。再以养血育阴兼化滞热以退晡热。饮食当慎。
1700754673
1700754674 淡豆豉9克 香青蒿6克 鲜生地30克 生白芍24克 元参15克 丹皮9克 钩藤9克 鲜茅芦根各30克 焦三仙各9克 二剂
1700754675
1700754676 四诊 1936年6月8日
1700754677
1700754678 晡热已退净,体温正常,胃纳渐开,二便如常,舌苔已化,脉象细弱,温邪蕴热已解,胃肠滞热已化,再以疏调胃肠,以善其后。
1700754679
1700754680 北沙参12克 细生地24克 白芍15克 焦三仙各9克 鸡内金9克 砂仁1.5克(研冲) 五剂
1700754681
1700754682 患者6月20日来舍,告曰,病已康复,准备一周后工作。
1700754683
1700754684 【按】 本例为素体阴血亏损,近日又感温邪而引起的热极生风证。实质上是虚中挟实,本虚标实证,故用生地、白芍养阴以柔肝,是治本之法,用羚羊角、钩藤、菊花、珍珠母平肝潜阳以熄风,是治标之品,标本兼顾,相得益彰。
1700754685
1700754686 例二:热陷心包兼血热动风
1700754687
1700754688 汪左 诊脉沉细而数,苔薄黄,表热不扬而里热甚炽,神识昏糊,谵语妄言,甚则逾垣上屋,角弓反张,唇焦渴不知饮,此温邪伏营,逆传膻中,温郁化火,火灼津液为痰,痰随火升,蒙蔽心包,神明无主,肝风骤起,风乘火势,火借风威,所以见证如是之猖狂也。脉不洪数,非阳明里热可比,厥闭之险,势恐难免,亟拟清温熄风,清神涤痰,以救涸辙而滋化源,是否有当,质之高明。
1700754689
[ 上一页 ]  [ :1.70075464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