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0754962
1700754963
第二章 湿热病
1700754964
1700754965
概说
1700754966
1700754967
一、湿热病的概念及其特点
1700754968
1700754969
1. 湿热病的概念
1700754970
1700754971
湿热病多发于雨湿季节,它是外感湿热邪气所引起的,以发热,气机阻滞,脾胃升降失司为主要临床特征的多种急性热病的总称。
1700754972
1700754973
2. 湿热病的特点
1700754974
1700754975
湿热病是外感湿和热两种邪气,因此它既有湿邪为患的特点,又有热邪为患的反映。湿为阴邪,热为阳邪,两种属性不同的邪气共同侵袭人体而发病,就决定了湿热病具有不同于其他类型疾病的特殊性。其主要特点可概括为四个方面。
1700754976
1700754977
(1)季节性强:因为夏季和初秋季节气候炎热,雨量较多,热蒸湿动,弥漫空间,人之所触,呼吸所受,最易感受湿邪而为患,所以湿热病多发于夏秋季节。
1700754978
1700754979
(2)病程较长,缠绵难愈:湿热病往往是湿热裹结,热在湿中,如油入面,二者难分难解,湿不祛则热不清。而湿为阴邪,重浊黏腻,阻滞气机,遏伤阳气,因此,湿热邪气侵袭人体,往往胶着难祛,迁延时日,使病势缠绵难愈。
1700754980
1700754981
(3)以脾胃为中心,弥漫全身:脾胃为后天之本,主持水谷的消化吸收和水湿的运化。但水湿邪气过重,往往阻碍脾胃的运化功能,故湿热病多以脾胃为病变中心。由于湿邪是弥漫性的浊气,特别是湿热合邪,热蒸湿动,湿邪很容易向周身弥漫。因而,湿热病往往容易造成上中下三焦同时出现症状,而成为以脾胃为中心,弥漫全身的病变。
1700754982
1700754983
(4)多见矛盾性症状:湿热二邪同时为患,二者各自要表现其特点,但又互相影响,互相裹结,湿遏则热伏,热蒸则湿动,因而临床每每多见矛盾性症状。如:身热不扬(发热而皮肤不灼手,或四肢反凉),发热而脉不数,面不红,反淡黄,精神不烦躁而反呆痴,口干而不欲饮,大便数日不下而不燥结等等。
1700754984
1700754985
二、湿热病的辨证纲领——三焦辨证
1700754986
1700754987
1. 三焦的生理概念
1700754988
1700754989
关于三焦的生理概念,自《内经》以后,历代医学家的著作论述颇多,看法虽有分歧,但总起来看,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的内容。
1700754990
1700754991
(1)人体阳气运行的通道
1700754992
1700754993
《难经·六十六难》说:“三焦者,原气之别使也,主通行三气,经历于五脏六腑”。这段文字明确指出了三焦是人体阳气运行的通道。
1700754994
1700754995
(2)人体水液运行的通道
1700754996
1700754997
《灵枢·五癃津液别》说:“三焦出气,以温肌肉,充皮肤,为其津,其流而不行者为液。天暑衣厚则腠理开,故汗出。……天寒则腠理闭,气湿不行,水下留于膀胱,则为溺与气”。这段文字,明确指出了三焦不仅是阳气运行的通道,而且也是水液运行的通道。正是因为它通行阳气,所以才能具有气化作用,在三焦的气化作用下,津液得以敷布于肌肉、皮肤部位,起充养作用。三焦气化作用亦可使水液从腠理排出体外而为汗;从膀胱排出体外而为尿。因此,三焦又有“水道”之称。《素问·灵兰秘典论篇》也明确指出:“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
1700754998
1700754999
(3)划分人体上、中、下三个部位
1700755000
1700755001
《灵枢·营卫生会》说:“上焦出于胃上口,并咽以上,贯隔而布胸中,……中焦亦并胃中,出上焦之后,……下焦者,别回肠,注于膀胱而渗入焉”。由这段文字可以看出,上焦是指胃上口以上,胸中的部位。中焦是指胃腑所在的部位。下焦是指大肠、膀胱所在的部位。上、中、下三者合起来统称三焦。
1700755002
1700755003
一般说来,心(包括心包)、肺两脏在上焦;脾、胃在中焦;小肠、大肠、膀胱、胆、肝、肾在下焦。
1700755004
1700755005
关于上、中、下三焦的生理功能,《灵枢·营卫生会》说:“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也就是说,上焦像雾露一样,将水谷精微敷布于周身,以营养人体。中焦腐熟水谷精微,像发酵一样,泡沫浮游。下焦像水沟一样,使水谷浊气不断排出体外。总起来看,三焦主持人体的气化功能,是水谷精微敷布运化和糟粕排泄的通道。
1700755006
1700755007
(4)人体传化之腑中的一腑
1700755008
1700755009
《素问·五脏别论篇》说:“夫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此五者,天气之所生也,其气象天,故泻而不藏,此受五脏浊气,名曰传化之腑”。此段文字,对三焦生理概念的论述,是把它作为人体传化之腑中的一腑,其生理功能是排泄人体浊气。
1700755010
1700755011
《灵枢·本输》说:“三焦者,中渎之府也,水道出焉,属膀胱,是孤之府也”。本段文字中之“孤”字,即独一无二之意,言三焦为人体内最大之腑。古人认为:三焦既是人体传化之腑中的一个,又是其中最大的一个,它囊括了人体各脏腑。由此看来,把三焦做为一个具体脏器和以它来划分人体上、中、下三个部位,这两个概念又是一致的。因为上焦、中焦、下焦所属各脏腑,无不包容在三焦“孤之腑”内。
[
上一页 ]
[ :1.700754962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