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0755616
【病机分析】 本证乃湿热并重,郁阻中焦,脾胃升降失司之候。湿热内蒸,故见身热。热扰心神,则心烦。湿热内蕴,气机不畅,乃致胸脘痞闷。其身热心烦,胸脘痞闷,为湿热并重之象征。若湿重于热者,则身热不扬,神呆不烦;若热盛无湿者,则无胸脘痞闷。因其湿热并重,郁阻中焦,乃致身热心烦与胸脘痞闷并见。湿热郁阻中焦,脾胃升降失司,胃不降浊,则恶心呕吐;脾不运湿,湿热下注大肠,则便泄黄臭。舌苔腻,脉濡,皆主湿停于内;舌苔黄,脉数,均主热盛于里。
1700755617
1700755618
【治法】 燥湿清热
1700755619
1700755620
【方药】 连朴饮(《随息居重订霍乱论》)
1700755621
1700755622
制厚朴二钱 川连(姜汁炒) 石菖蒲 制半夏各一钱 香豉(炒) 焦栀各三钱 芦根二两
1700755623
1700755624
水煎温服。
1700755625
1700755626
【方论】 本证属湿热并重,治疗宜清热与燥湿并行。方中黄连、栀子苦寒,清热泻火燥湿。厚朴、半夏、石菖蒲三药相配,苦温与辛温并用,辛苦开泄,燥湿化浊。半夏又有和胃降逆止呕之功。豆豉宣郁透热。芦根清热生津。诸药配伍,为燥湿清热之良方。
1700755627
1700755628
【验案】 例一:湿温(湿热并重)
1700755629
1700755630
张某女 43岁 1939年9月4日初诊
1700755631
1700755632
头痛形寒,身热咳嗽咽痒,舌苔黄腻而滑,口渴思饮,胸脘痞闷,两脉濡滑,沉取弦滑而数,两腿清冷,大便滞下不畅。湿温已逾四周,暑湿积滞蕴蓄太甚,拟以芳香宣化。邪实正虚,深恐逆传致变,饮食寒暖,备宜小心。
1700755633
1700755634
香豆豉12克 焦山栀4.5克 嫩前胡3克 白蒺藜10克 鲜杷叶10克 金沸草4.5克 制半夏10克 粉甘草4.5克 制厚朴4.5克 川连2克 焦薏米10克 白蔻衣4.5克 陈皮6克 赤苓10克 二剂
1700755635
1700755636
二诊 1939年9月6日
1700755637
1700755638
寒热渐减,头痛且晕,咳嗽吐痰如沫,两腿已温,口渴亦减,中脘跃动,按之作痛,舌苔白滑质绛,两脉濡软,按之弦滑数。湿热积滞蕴蓄阳明,再以宣解疏化,湿温虽见小效,尚不足恃也。
1700755639
1700755640
香豆豉12克 焦山栀4.5克 嫩前胡3克 白蒺藜10克 鲜枇杷叶10克 苦杏仁10克 制半夏10克 制厚朴4.5克 川连2克 苏子4.5克 白蔻仁4.5克 陈皮3克 大腹皮10克 丝瓜络10克 焦薏米10克 一剂
1700755641
1700755642
三诊 1939年9月7日
1700755643
1700755644
寒热减而头痛亦缓,咳嗽吐痰如沫,中脘跃动,舌苔白腻而滑,口淡无味,胃纳尚佳,两脉弦滑数。湿温之重证已逾四周,形气瘦弱,精神尚充,拟再以宣化上、中两焦,分化湿热,病实正虚,诸宜小心。
1700755645
1700755646
白蒺藜10克 香豆豉12克 焦山栀4.5克 嫩前胡3克 香青蒿4.5克 厚朴4.5克 川连2克 焦薏米10克 花槟榔10克 莱菔子10克 制半夏10克 赤苓皮12克 白蔻仁3克 白米30克炒焦煎汤代水 二剂
1700755647
1700755648
四诊 1939年9月9日
1700755649
1700755650
寒热退而头部尚觉微痛,大便通而甚畅,咳嗽痰多,中脘跃动已止,舌苔白腻,口淡无味,两脉和缓有神。湿温五周始解,胃中湿热化而未净,再以辛泄余邪,调和阳明。病虽向愈而正气大亏,由虚涉怯,意中事也,饮食寒暖,备宜小心。
1700755651
1700755652
白蒺藜10克 香青蒿4.5克 粉丹皮4.5克 厚朴花4.5克 川连2克 鲜枇杷叶10克 苏子霜4.5克 川贝母10克 苦杏仁10克 炒薏米10克 麸枳壳3克 香砂枳术丸15克(布包) 范志曲12克新会皮6克 白米30克炒焦煎汤代水
1700755653
1700755654
(汪逢春先生医案)
1700755655
1700755656
【按】 湿温病四周未愈,不外治疗失当,或属体质过差。治疗必须以治湿郁为主,即使湿热并重,也宜先用宣阳、化湿、解郁,宣肺和通利三焦之法。俟三焦通,气机畅而湿得化,湿邪一解而热自去矣。若错误地以清热为主,则湿郁不能解,必迟延愈期。
1700755657
1700755658
例二:伏暑晚发
1700755659
1700755660
宋某男 10岁 1936年11月27日初诊
1700755661
1700755662
身热七、八日,其势颇壮,中脘胀满,大便滞泄,神昏谵语,两脉细弦滑数。伏暑晚发,饮食停滞,此属重证,姑以芳香疏化,以得汗为吉,深虑逆传入里,幸勿轻视,备候高明政定。
1700755663
1700755664
鲜佩兰4.5克(后下) 鲜藿香4.5克(后下) 香豆豉10克 焦山栀4.5克 嫩前胡3克 煨葛根3克 制厚朴4.5克 川连2克 新会皮4.5克 炒枳壳4.5克 保和丸15克(布包) 赤苓12克 陈香薷1.5克(后下) 一剂
1700755665
[
上一页 ]
[ :1.700755616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