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0757381e+09
1700757381 营热外透而解,有时也可不出现气分证,直接透出卫分而解。因邪去,营卫通畅,头及上身常微似汗出,遍体潮润。
1700757382
1700757383 上述症状不一定同时出现,但以神清、舌质由绛变红为最重要的依据。
1700757384
1700757385 据笔者近五十年来的临床实践体会,透热转气是营分证治中不可缺少的方法,有时起决定营分证机转的重要作用。透热转气的用药不在重轻,关键在于要有针对性。现举具体病例说明如下:
1700757386
1700757387 1. 老年温病神昏重证(热伤营阴)
1700757388
1700757389 王某,男,79岁,北京市人,画家。某医院住院号170869。
1700757390
1700757391 病史:持续性尿频尿急已两个月,近两周加重,于1980年2月8日入院。患者1977年9月忽然出现无痛性肉眼全程血尿,经膀胱镜检查诊为膀胱癌,1977年11月行膀胱部分切除术。近两个月来尿频,两周前发热39.5℃,五天后体温才有所下降,但咳嗽加剧,痰黄黏,呼吸不畅,诊断为肺炎。同时尿频愈甚,排尿困难,以膀胱癌术后尿路感染收入院。
1700757392
1700757393 有高血压病史二十余年,过去血压经常在200/100mmHg,1963年右手麻木。
1700757394
1700757395 入院时:体温37.5℃,脉搏84次/分,呼吸21次/分,血压134/70mmHg。发育营养中等,神清合作,表浅淋巴结不肿大,肝脾未触及,前列腺两侧叶增大,中间沟消失,表面光滑。
1700757396
1700757397 血常规、血生化:白细胞:4500/mm3(4.5×109/L),中性细胞:72%(0.72),杆状核细胞16%(0.16),单核细胞9%(0.09),血红蛋白11.3g(113g/L),血钠134mmol/L,血钾3.76mmol/L,氯化物165.9mmol/L,血糖127mg/dl(7.05mol/L),二氧化碳结合力21.1mmol/L,非蛋白氮46mg/dl(32.8mmol/L)。尿常规:蛋白(++),糖(±),白细胞50~60个/高倍视野,红细胞2~3个/高倍视野。
1700757398
1700757399 心电图提示:间歇性频发性房性早搏,左前半支阻滞,弥漫性心肌改变。X线检查:有慢性支气管炎伴感染表现。
1700757400
1700757401 入院诊断:泌尿系感染,前列腺增生,膀胱癌术后状态,肺炎,冠心病。
1700757402
1700757403 治疗经过:入院后给抗感染治疗,先后用红霉素、白霉素、万古霉素及中药清热解毒,但感染未能控制,血常规白细胞增至9.4×109~11×109/L,中性细胞82%(0.82),尿检结果也未见改善,神志不清,重病容,心率130次/分,有停跳,血压不稳,忽高忽低,肺部病变亦未改善,2月17日在痰里找到酵母样菌,病情重笃,于2月17日邀余会诊。
1700757404
1700757405 一诊:身热不退,面色黧黑,形体消瘦,神志昏沉,咳嗽痰黄,气喘气急,脉象细小沉弦按之不稳,且有停跳。舌绛干裂中剥,唇焦齿燥,七八日未进饮食,全靠输液输血维持。
1700757406
1700757407 辨证:患者年逾古稀,下元已损,热病已久、阴津大伤,痰热内迫,热邪深入营分。前所服药物全属寒凉,气机被遏,肺失宣降,郁热内迫,营阴重伤,致使昏迷谵语,舌绛唇焦咳喘痰鸣,形消脉细,诸症丛起。暂以养阴之法求其津回而脉复,用宣气机开痰郁之药以冀营热外透。
1700757408
1700757409 处方:生白芍15克 天麦冬各6克 沙参20克 元参15克 石斛10克 前胡6克 黄芩10克 杏仁10克 黛蛤散12克(包) 川贝粉3克(冲) 羚羊角粉0.5克(冲) 服二剂
1700757410
1700757411 二诊 1980年2月23日
1700757412
1700757413 服药后喘咳轻,神志苏,知饥索食,脉搏80次/分,患者欣喜万分,吃面汤两碗,蛋羹两份,西红柿加糖一碗。入晚病情突变,呕吐频作,头昏目眩,血压上升,阵阵汗出,遂陷昏迷,舌绛中裂,两脉细弦滑数。
1700757414
1700757415 辨证:此属食复。一诊神清知饥,营热已开始外透于气,是属佳象。然久病之躯,胃脾俱弱,饮食不慎,过食滞于中焦,阻塞气机壅遏生热。呕吐频频,复伤阴助焚,且郁热上蒸包络,与痰热相搏,上蒙清窍,内闭心包,致使病情急转,神志昏迷,舌绛中裂。再拟甘寒养阴、涤痰开窍,兼以化滞和胃,宣展气机仍希有透热转气之机:
1700757416
1700757417 处方:生地15克 玄参15克 麦冬10克 沙参15克 牡蛎30克 石斛10克 菖蒲6克 杏仁10克 黛蛤散10克(包) 珍珠母20克 焦谷芽20克 竹茹6克 服二剂
1700757418
1700757419 另:安宫牛黄丸半丸,分两次服。
1700757420
1700757421 三诊 1980年2月25日
1700757422
1700757423 药后神志已清,体温正常,心率不快,血压平稳,两目有神,舌绛有津,薄苔渐布,两脉渐起,细数已减,咳喘皆平。此属内窍已开,营热开始外透,且胃津已回,痰热渐除,再以原方进退。
1700757424
1700757425 处方:沙参15克 玉竹10克 麦冬10克 石斛10克 五味子10克 远志10克 茯苓10克 黛蛤散10克 杏仁10克 鸡内金10克 服二剂
1700757426
1700757427 四诊 1980年2月28日
1700757428
1700757429 舌绛已去,薄白苔生,神色皆好,二便如常,唯皮肤作痒,心烦难寐,此乃阴分未复,虚热扰神,拟复脉汤合黄连阿胶汤加减:
1700757430
[ 上一页 ]  [ :1.700757381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