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0759177
1700759178
若属湿邪较重,牙龈肿痛,可用花椒或川椒10克,荜茇10克,煎浓汤30分钟,加醋10克,俟凉漱口,不可下咽。
1700759179
1700759180
若属龋齿可转牙科处理。可暂用清胃散、锡类散、绿袍散外敷止痛,每次1~3克外敷。
1700759181
1700759182
2. 溃疡:牙龈溃疡,一般是属于胃热,可用疏风清胃热方法,如凉膈散之类,外敷清胃热药物。如清胃散等皆可用。
1700759183
1700759184
若是长久溃疡,脉濡舌胖,气血不足者,可试用养胃和阴方法,如八珍汤之类。一定要注意饮食生活。嘱患者,禁食辛辣、油腻等热量较高的食品。一定做到每晚只喝粥二两左右,保持胃热不再加重。
1700759185
1700759186
常久牙龈周围脓肿:首先要询问病史,多属经常吃零食,尤其是晚饭后吃东西,或有素体肾虚,虚热化火者。必须以六味丸每早晚服。服药之外,要求病人,晚上少食,早晨起后增加锻炼。
1700759187
1700759188
3. 出血:①出血多,色鲜红,齿龈肿痛多为胃热迫血分。仍需检血,考虑血液疾病。②出血量少,血色淡,龈部不肿或微痛,或麻木,除查血分析,也可按肾阴不足论治,由于虚火上炎,虚热灼伤血络,血不循经外渗。治疗可用滋阴泄热方法,如滋阴降火汤。也有可能,本是肾虚阴伤,虚热灼阴,患者不能配合医嘱,而自行服增火之药,而造成痼疾。如喜饮酒,睡眠少,经常饮食辛辣之味,又不运动,胃热过重等全可导致牙龈出血。
1700759189
1700759190
1700759191
四、辨斑疹、白
1700759192
1700759193
(一)辨斑疹
1700759194
1700759195
斑疹是温病中常见的体征之一,在温病诊断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通过辨斑疹的色泽、形态、分布及疏密等情况,可以诊断病情的轻重,邪正之盛衰,同时可以估计疾病的预后,从而提供治疗依据。
1700759196
1700759197
发斑和出疹在温病中可同时并见,故常称之为斑疹,但二者形态不同,病机亦异。
1700759198
1700759199
斑形呈大片,不高出皮肤,扪之不碍手,压之不退色,斑出无一定顺序,以胸腹四肢为多见。
1700759200
1700759201
疹形如粟米,高出皮肤,扪之碍手,压之多退色,疹出有一定顺序,疹退脱皮。
1700759202
1700759203
斑的形成,由外感温热,阳明受病,内迫于血,灼伤血脉,迫血妄行,发于肌肉所致。
1700759204
1700759205
疹乃外感风热,太阴受病,内迫于营,血络瘀阻,外发皮肤所致。
1700759206
1700759207
温病过程中见到斑疹标志着病邪已深入营血。斑疹的出现说明邪有外达之机,宜见但不宜多见。临床时通过观察斑疹的色泽、形态、分布等情况,以了解邪正的盛衰,病情的轻重。
1700759208
1700759209
斑疹的色泽:红活荣润表示邪气不盛,正气不衰,为顺证;色红不深为热毒轻浅;深红紫赤为热毒炽盛;色黑则热毒极甚;光亮为气血未衰;晦暗是气血衰败,预后不良。《千金方》谓斑疹黑色者,九死一生。
1700759210
1700759211
斑疹的形态:观察斑疹以形态松浮与紧束判断疾病的预后。凡松浮洒于皮面,此为热毒外达,是顺证吉象。凡斑疹紧束色深有根,此热毒痼结,为逆证凶象。
1700759212
1700759213
斑疹的分布:斑疹分布的稀疏与稠密可以反映邪毒的轻重。稀疏朗润表示热毒轻浅为顺证;稠密色深融合成片表示热毒深重为逆证。
1700759214
1700759215
疹出程序:先以头面、耳后、项、胸腹背、四肢,最后手足心为顺。若乍出乍没,不能顺序而出均为逆证。
1700759216
1700759217
斑疹的脉证:温病发斑疹,是机体病理变化的反映,随着斑疹透发,脉舌证上均有不同的表现,因此在辨别斑疹时一定要参考脉舌证综合分析,有助于判断病情。斑疹透发之前,出现壮热、烦躁、舌绛、苔黄、胸中闷满异常者为发斑之征;高热,烦躁、无汗、目赤流泪、舌绛,苔白、胸闷、咳嗽等均为发疹之兆。斑疹透发之后,顺证为脉静身凉,神清热退,身有微汗,外解里畅,阴阳调和。逆证:高热不退者为逆,此属邪气太盛,里热不清,阴津亏损,水火不济;神昏肢厥者为逆,此属正不胜邪,邪热内陷心包;脉不静而躁急者为逆,此属里热尤盛,邪迫营血;出而不透,大便干结者为逆,此属阳明热毒壅滞;疹出腹泄不止者为逆,此属热毒太盛,下迫大肠;疹没体温骤降者为逆,属于正气衰败。现概括如下:
1700759218
1700759219
红活荣润者为顺,紫黑晦暗者为逆。 松浮无根者为顺,紧密有根者为逆。 稀疏朗润者为顺,稠密成片者为逆。 脉静身凉者为顺,高热脉急者为逆。 神清热退者为顺,神昏肢厥者为逆。 疹出便调者为顺,腹泻过度者为逆。 疹出透畅者为顺,乍出乍没者为逆。
1700759220
1700759221
斑疹的治疗原则:斑宜清化,疹宜透发。陆子贤说:“斑宜清化,勿宜提透;疹宜透发,勿宜补气”。治斑——清气凉血化斑,方如化斑汤之类;治疹——凉营透疹,方如银翘散之类。去豆豉加细生地、丹皮、大青叶倍元参。治疗斑疹应酌情加用清热解毒,养阴生津之品。热郁不宣者可用升降散疏化之。
1700759222
1700759223
治疗斑疹的禁忌:①忌用辛温药:斑疹的出现是温热邪气内窜营血,治疗当以寒凉之品,切忌辛温发汗法,因温热蕴毒而发斑疹,若再用辛温则助热伤阴,必导致昏迷、吐衄。②忌用壅补药:斑疹外透说明邪有外达之机,治疗应因势利导,宣通气机,达邪外出。若甘温滋补之品,既能阻塞气机,又能助热增火,使气血壅滞,热毒内陷而邪永无出路,必致邪陷心包。③忌升提药物:温毒蕴热发于营分,阴津大伤,势将内陷心包,发为昏迷。若再用升提是火上加油,使气血上并,阴液下竭,造成神明逆乱咳呛吐血。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说,忌葛根、升麻、柴胡、羌活、三春柳等升提药物。④忌大泄:温热蕴郁不解发为斑疹,此属温毒蕴热,如数日不大便,若腹中无满燥实坚等承气证,且斑疹出而不畅,可用轻微通下,以疏调气血,透出邪热为主,切忌用苦寒大下,因斑疹外透,需正气鼓舞,若纯用攻泄之味,可伤阳气,阳伤正衰则邪气易内陷入里。⑤忌过用苦寒之品:斑疹乃温毒蕴热迫于营血,温热病刻刻顾其津液最为重要,当滋水制火补阴津之不足,若纯用苦寒,苦有燥性,寒则壅涩气机,用之无益,反为害也。
1700759224
1700759225
1700759226
(二)辨白
[
上一页 ]
[ :1.700759177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