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0759277
1700759278
形成:洪脉多在中取,正好是气分的脉象,是正邪剧争,气分热盛,热邪鼓动气血,气血涌于体表,内热外达之象。
1700759279
1700759280
主病:多见于肺胃气分热盛,所以有大热,大渴,汗出,脉象洪数。在伤寒认为是白虎汤证。在温病也是阳明气分热盛之象,原则以白虎为主,根据具体情况,若阴分已伤当考虑阴津的不足,酌当加入甘寒育阴之品;若属中气渐衰可酌加益气;若大便秘结,舌黄根厚,腹中满胀可酌加通腑之药;若肺气不宣可加入宣肃肺气之品。总之洪脉是阳明气分之热脉,但要懂得,热的后面有气虚与不足,洪脉是来盛去衰(不是纯实证),千万小心。
1700759281
1700759282
分类:
1700759283
1700759284
洪实而数:是温热邪气侵入足阳明胃经,胃为多气多血之腑,正气充盛,正邪交争剧烈,热邪蒸腾于外,气血涌于体表,故见脉洪实而数,蕴热迫血加速跳动数实有力,正气尚足,故高热,汗出,口渴,当用大清气热的方法,方如白虎汤。若时间较长,正气削减,则脉象即出现虚软或濡软而力弱,症状必见气短乏力,就要考虑正虚。
1700759285
1700759286
洪大而数:是阳明热盛之极,洪是阳明热象,大是中气不足之象。是洪实的反面,是说明洪数的热象之外,又有中阳不足之象,移时就可以产生洪濡而虚了。此时不可以单纯想用白虎,可能当考虑补正,切需注意。
1700759287
1700759288
洪滑而芤:此脉是洪滑有力发展而来的,由于阳明气热未解,脉象仍见洪滑,由于邪热耗损津气,气津大伤,所以脉象逐渐转成芤象。芤脉也是濡软而中间空洞的样子,意思是说洪大而滑的脉,按上去是脉体虽大而有空虚之感。治疗当清泄气热,兼以补益中气,方如白虎加人参汤。
1700759289
1700759290
3. 濡脉 是代表湿邪的脉,也是属于气不足的脉,因为湿阻气机,气机行动不畅很像气虚。本脉是在按中始能体会清楚,故代表按部的脉象。
1700759291
1700759292
1700759293
特点:李时珍认为濡脉“即字”,也是软弱的形态。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说,濡脉是按之模糊不清,是指脉形边缘似宽,其力柔软,比一般脉形宽而边缘不太清楚。确实是轻取相得,按之似不明显。但是必须从轻取下按,从按再回到轻取,始能体会,濡脉之柔软,似边缘不清楚。不像洪脉、滑脉等边缘很清楚。李时珍说似“帛在水中”,也是“看之似宽大,而按之不清楚”的意思。
1700759294
1700759295
形成:本脉代表湿阻的脉象,湿邪重浊黏腻,阻滞气机,湿邪困阻,气血循行受阻,诊之似濡软缓迟,翩翩然行动不利,湿恋难解之貌。再有气虚之人,中气不足患者,脉象也能出现濡脉,此是中气虚弱,脉道充盈不够,脉搏鼓动无力所致。
1700759296
1700759297
主病:多见于湿邪阻遏气机之病人,尤其是湿温病。湿重的病人,主要见濡脉,再有久病或老人中气不足的患者也可见到。
1700759298
1700759299
分类:
1700759300
1700759301
濡软且缓:是湿温病湿重于热者,湿邪偏胜,气机阻遏较重,气血因湿阻行动不利,故脉形是濡软。湿为阴邪,湿主寒类,故脉缓慢而力弱。病人必乏力,胸闷,气短,舌白苔腻滑润,治之当着重在湿。
1700759302
1700759303
濡软而按之略数:濡软是脉形较宽,软是无力,均属湿阻之象。为什么按之略数?这种病人,是湿邪虽中阻,而内热仍重,故在按沉的阶段明显看出内热的景象。多见于湿热并重。在舌诊时一定看出白腻苔的基础上,舌质是偏红或正红。所以说,舌苔主功能,脉的浮、中也主功能;舌质主实质,脉的按沉部位也主实质。治之可先以藿朴夏苓宣化湿浊再行清利。
1700759304
1700759305
濡滑而沉取弦数:濡滑脉一定主湿痰,因濡是湿脉,滑主痰疾。沉取弦数说明本病内有郁热,因弦脉主郁,而数乃热象。沉脉主里,沉为血分实质,所以说内蕴郁热。舌必白腻厚而舌质红,甚则舌质干,苔糙老。治之可用三仁汤加竹叶、滑石、生甘草等。
1700759306
1700759307
濡软缓而按之无力:濡软缓明显湿阻过甚之象,今按之沉取无力,这全说明是湿阻较重而正气不足,治之当观察舌、色及症状等,可考虑气分不足方面。但是切不可过于甘温补中,因本病属于温病,如过寒可暂用温阳,如正气衰可酌情少佐益气,防其温热过炽,不利于病也。
1700759308
1700759309
4. 沉脉 是指部位而言,是病入血分的象征,从卫气营血看是温病最后阶段,也是比较沉重的阶段,此时当用加减复脉汤或三甲复脉汤。
1700759310
1700759311
特点:文献记载:如绵裹砂,内刚外柔,如石投水,必极其底。沉是浮中按沉最后的一阶段,必须重按始得,轻按没有。
1700759312
1700759313
形成:沉脉形成的原因,多为气滞血瘀,血液循环过差,或里有实邪阻滞,正气不足,脉搏鼓动无力。
1700759314
1700759315
主病:沉脉主里证,陈坚积聚,阻遏气机,水饮停留,或寒饮不化,根据兼脉定其虚实或瘀滞。沉而有力主里实,沉而无力主里虚。
1700759316
1700759317
分类:
1700759318
1700759319
沉实有力,两关独盛:阳明腑实内结,肝胆郁热遏阻。
1700759320
1700759321
沉涩有力,按之带弦:气机郁结,肝郁血虚,两胁刺痛,或瘀血内阻,气机不调。
1700759322
1700759323
沉细弦滑:沉则主里,细为血虚,弦乃郁象,滑则为痰。病属血虚痰郁,木土不和。
1700759324
1700759325
1700759326
沉迟且涩:血少精伤,寒湿不化,病已日久。寒湿气滞,陈痼瘕,当需温寒化瘀通络之法。
[
上一页 ]
[ :1.700759277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