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0759377
1700759378
主病:多见痰热邪实之证,正常人和孕妇亦见脉滑。
1700759379
1700759380
分类:
1700759381
1700759382
濡滑而数:湿热交蒸,痰热内蕴,濡为湿邪,滑脉主痰,数乃热象,所以称它是痰湿蕴热,互阻不化,暑湿蕴热挟有痰浊之象。治之当以清化湿热兼利痰浊。湿温病见此脉时,是湿热俱盛,挟有痰浊中阻,防其痰蒙清窍。
1700759383
1700759384
弦滑而数:弦脉主郁,滑则属痰,数脉热象也。在内科见本脉多是痰热内郁,或是素体痰湿较盛,又有肝经郁火,故有头痛,胁痛,咳嗽痰黏等症。
1700759385
1700759386
滑弦细数:滑是痰浊,弦脉是郁,细为血少阴不足,数脉是热邪。总之,是血虚肝郁痰湿中阻,多是肝阴不足,痰热内蕴之象。治之以清肝热、化痰浊之法。
1700759387
1700759388
六、辨温病常见症状
1700759389
1700759390
在温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因感受邪气的性质不同,各个阶段的病理变化不同,故产生多种多样的临床症状,有的近似,有时难以分清,但病因病机有异,可是病因病机近似,而临床所见的症状又两样,脉、舌、色、证反映出来的症状也不一样。因此鉴别温病及辨证用药非常不易,其中尤以辨发热、恶寒、头痛、汗出、口渴、呕吐、神昏、大小便、惊抽、厥逆等更是重要。
1700759391
1700759392
(一)发热
1700759393
1700759394
发热是温病中最常见的症状,也是各种温病所必有的,没有发热就不可能称之为温病,在中医讲发热,不仅指客观指标的体温升高,也包括患者的主观感觉。
1700759395
1700759396
导致发热的原因很多,主要是感受温热邪气,在卫、气、营、血各阶段体温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到了温病后期,亦可因机体本身的阴阳失调引起发热。下面就具体情况讨论发热的形成机制,以及对它的辨证。
1700759397
1700759398
1. 发热的机制 为了更清楚地理解病理性发热的产生,必须了解生理体温是如何维持的。人体在正常生理状态下,体温是恒定的,从不表现发热,主要是阴阳处于平衡状态。阳气的温煦,阴液的制约,水火相济,阴阳平衡,肺卫司开合,三焦利水道,故体温恒定。
1700759399
1700759400
人体各脏腑、各组织器官一定靠阳气的温煦,使之不寒,同时又要有阴液的濡养,以制约阳气,使之温而不热,阴阳处于动态平衡之中,从而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1700759401
1700759402
对于这种阴阳平衡的调节,卫气发挥着重要作用。《内经》说:“卫气者,所以温分肉,肥腠理,充皮肤,司开合者也”。卫气对阴阳的调节,主要是通过司开合作用实现的,当体内热多时,汗孔开泄,散发多余的热量,当阳气不足时,汗孔闭合,保护阳气不致外散,从而维持体温的恒定。
1700759403
1700759404
发热的产生是机体的阴阳平衡破坏,阴阳失和所致。《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阳盛则热,阴盛则寒”。发热的产生即是阳气偏盛的结果。导致阳盛发热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700759405
1700759406
(1)外感温热邪气,从口鼻吸受而来,热邪郁久,蕴以化热,正邪相争,功能亢奋,阳热过盛,故发热口干渴,脉浮数或滑数。
1700759407
1700759408
(2)风寒袭表,表气闭遏,卫阳被郁,开合失司,阳郁而发热重,络脉失和故周身关节酸痛。
1700759409
1700759410
(3)阴液亏损,水少火升,阳无所制,阴虚则阳亢,亢则化火热生,故口干渴心烦,脉象急数,舌红、津少,必当养阴滋液为主。
1700759411
1700759412
(4)邪热炽盛,温乃热邪,热则灼阴,阳盛阴必亏损,阴不足也助邪热生,邪热与津液不足,故发热难以速平。
1700759413
1700759414
(5)痰热化火,温邪必伤阴液,阴伤则阳热亢,素体痰盛,外热一陷,里络就闭,轻则高热神不清,重则神昏谵语,皆属痰热蒙蔽,治之必以开窍清热方法。
1700759415
1700759416
(6)积滞腑实,温热蕴于气分,气热阴液过伤,糟粕积滞互阻,形成腑实,腑热上蒸则神昏谵语,舌必垢黄且厚,可用承气汤加味。
1700759417
1700759418
从临床分析,温病的发热有虚实之分,实证、火热、有余之发热,多在温病的初中阶段,必伴有体温升高,这是正气足驱邪的表现。但是也必须看到发热毕竟是病理过程,会消耗人体正气,损伤津液,有时甚至导入不良后果。
1700759419
1700759420
虚热多见于温病后期,邪气已退或邪少虚多,余邪留于阴分,由于阴津大伤,阴虚不能制阳而阳气偏亢产生的发热。这种热不一定都有体温升高,即使有体温升高,也多表现低热,或低热持续时间较长。当然,也有时虚证之中忽又反复,或又引起其他慢性病的发生等,也可以见到阴虚而阳热炽盛的虚实夹杂证,治疗上就应当仔细辨证分析与用药,否则就可转成坏病。
1700759421
1700759422
2. 发热的辨证 在温病的过程中,由于感受邪气的性质不同,包括了传染性疾病及感染性疾病等,根据病邪的侵犯部位不同,在不同的病理阶段,即出现不同的热型,鉴别这些热型的性质对温病的辨证有很重要的意义。但是并非是辨证的唯一标志,要结合全身情况综合分析,方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1700759423
1700759424
(1)发热恶寒:是温病初期邪在卫分的特征性表现。
1700759425
1700759426
特点:发热与恶寒能同时存在,一般说发热较重而微恶寒。恶寒的时间短,这种恶寒是由于温邪热郁于内而起,热郁于内,肺气不宣,卫分不舒故感恶寒,《内经》的“病机十九条”中所说寒栗如丧神守者皆属于热。温邪的身热恶寒必舌红,口干,脉象以数为主,且咽红喉咙痛,这是热邪,治疗必以清解为法。
[
上一页 ]
[ :1.700759377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