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0759427e+09
1700759427
1700759428 病机:温热邪气侵袭卫分,肺主卫主皮毛,故恶寒发热,卫气郁滞不能泄越故外热,卫气抗邪不能温养肌肤则恶寒。温病的发热恶寒与外感风邪或皮毛受寒邪之发热恶寒根本不同,故治疗亦异也。
1700759429
1700759430 (2)寒热往来:是邪在少阳的表现,是枢机不利,当调解疏化。
1700759431
1700759432 特点:恶寒和发热交替出现,发热时不恶寒,恶寒时不发热,似有定时。
1700759433
1700759434 病机:温热邪气,郁于少阳,正邪交争,枢机不利。这是指正邪交争于枢机之间,导致气机升降出入失调。正邪互不相容,阳盛则发热,阳郁则恶寒。往往热郁于内无路外达,邪气闭遏,不能通达于外。从脉看来多是弦数,舌红口干,小便赤红等。
1700759435
1700759436 (3)壮热:为高热气分热盛之貌。
1700759437
1700759438 特点:所谓壮热者,一指邪盛,二指热度高。病人主观感觉恶热,身发热不恶寒,用体温计量之在39℃左右。
1700759439
1700759440 病机:温热邪气入于气分,正盛邪实,正邪剧争,人体功能活动亢奋所致。
1700759441
1700759442 (4)日晡潮热:为阳明腑实证的热型。
1700759443
1700759444 特点:日晡属申时,相当于下午3至5点,每到此时热度升高,像海水涨潮一样,有定时,故称之为日晡潮热。当然也不局限于此。
1700759445
1700759446 (5)身热不扬:这是湿邪困阻的一种热型,湿温是这样,还有其他的疾病也是这样,应当细致地分析。
1700759447
1700759448 特点:①体温虽高39℃左右,而患者自己感觉并不明显,试体温表是明显高热;②体温虽然39℃左右,初扪之皮肤不太热,甚至手脚发凉,久扪之则灼烫;③病人主观感觉寒热不清;④患者明显感觉乏力,很似气虚之人。
1700759449
1700759450 病机:湿热之邪,郁蒸于气分,热蕴湿中,不能外扬,必然反映发热。湿为阴邪,水为寒类,寒则凝遏,故发热又受湿邪阻遏,所以身热不扬。
1700759451
1700759452 (6)身热夜甚:昼为阳,夜为阴。白天属阳故一般发热多在昼日,夜为阴,故病在阴分时发热则在夜间。
1700759453
1700759454 特点:凡夜间发热,必在阴分,所谓之身热夜甚,是说明白天也发热,而夜间明显增高,这种热型,表示病在阴分、血分。是属于阴方面的疾病,所以发热在夜间,中医的术语就叫“身热夜甚”。
1700759455
1700759456 病机:身热夜甚的病机有两种解释:①温热邪气,入于营分,损伤营阴,夜间属阴,自然之阴可助人体之阴,阴得阴助,抗邪有力,正邪相争,故夜间发热较重。②卫气昼行于阳,夜间行于阴,热郁则热自内发,故发热,夜间又属阴分,故夜间明显热重。
1700759457
1700759458 (7)夜热早凉:这类热型是见于温病后期。
1700759459
1700759460 特点:是夜间发热而早上热退。这种热退不是汗出热退,发热时热度也不高。
1700759461
1700759462 病机:温病后期,阴液不足,余邪伏留阴分,夜间阳入于阴,体内的阴不制阳则发热。白天阳出于阴,体内的阴阳尚能维持平衡,故不发热。因本病不是发热汗出退热的表病。吴鞠通《温病条辨》说:“夜热早凉,热退无汗,热自阴来,青蒿鳖甲汤主之”。
1700759463
1700759464 (8)低热:是温病后期的一种热型,它表示温邪伤阴过度,阴不足故有低热,或病温之后,体力过度消耗,慢性病又渐复发,或早已痊愈之结核病等复发。
1700759465
1700759466 特点:体温不超过38℃,或体温不高而病人自觉发热,手足心发热或五心烦热,发热的时间比较长。
1700759467
1700759468 病机: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①温病后期,肝肾阴虚,余邪留恋不去。邪少虚多,邪热本不是太重,而正气已衰,正邪相争,故虽有发热但并不高。②邪气已去,阴液耗损,阴虚则阳亢,阴阳不能平衡,故能引起发热。因为手足心属阴,手少阴心经通过手心,足少阴肾经起于足心,故阴虚发热时,尤以手足心发热为明显。③温病后期,肺胃津伤,余邪留恋,一时阴气未复,总有低热或手足心发热的感觉。④常常在临床时看到,温病初愈,身热又作,脉象细数,找不到其他原因,是慢性疾病因体质一时性低弱,而旧病复发,如结核病、肿瘤等。
1700759469
1700759470 总之,温病中常见的热型,归纳起来是,卫气证的发热,类型虽然不同,但总的原因都是外邪侵入机体,由于正气驱邪外出产生出来的保护性的反应,性质多是实证。营血证的发热,既有邪盛正虚的实,又有邪少虚多的不足,若体弱正虚之人,低热不退,应多方面考虑。
1700759471
1700759472 (二)汗出
1700759473
1700759474 1. 汗出异常的机制 首先应当讲清汗液的形成。汗液属于五液之一,是津液所化生,中医谓:“阳加于阴谓之汗”。这也说明汗是阳气蒸化津液,出于体表而形成。
1700759475
1700759476 健康人出汗,是排泄废物,新陈代谢,水液分泌,散发热量,以调节体温。但病理性出汗,既可伤阳气,又能伤津液,所以在临床上,尤其是温病中特别注意汗之有无,汗之多少,汗之性状,根据出汗情况以判断病情,预测转归。
[ 上一页 ]  [ :1.700759427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