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0759877
5. 温热喘咳(例如大叶性肺炎) 温热喘咳,是风温病之较重者。主要症状是气分证,如身热头痛,喘咳,胸痛,口渴,咽干,痰黏稠黄,甚至寒战,脉浮数或滑数。治疗以祛除风温郁热为主。但忌用大量寒凉药,否则反而凉遏,使气机闭阻。
1700759878
1700759879
风温袭肺,蕴郁化热,初入气分,高热,寒战,头痛,胸疼,有汗,口渴思凉饮,咳喘痰黄,脉象滑数或浮滑数。治疗宜疏卫宣化,清肃止咳。忌荤腥饮食。
1700759880
1700759881
处方:苏叶6克 生石膏15克 前胡6克 桑叶10克 杏仁10克 银花10克 浙贝母10克 芦根10克
1700759882
1700759883
加减法:①如肺气不宣,喘促闷满者,加苏子6克、炒牛蒡子10克。②如发热口渴,汗出较重,脉洪滑有力而数者,加生石膏至20克、知母10克。③如气促痰声较重,舌苔黄厚,方中加莱菔子9克、甜葶苈3克。④如咳嗽不爽,咽痒者,加金沸草10克、炙枇杷叶10克。
1700759884
1700759885
风温蕴热已至气分,多以大热,大渴,寒战,胸痛,头面汗出,脉来洪大,舌多糙黄且干,咳嗽痰黏黄厚,热郁肺胃较重者,以白虎汤为主治疗。
1700759886
1700759887
处方:生石膏30克(先煎) 生甘草6克 知母6克 前胡6克 杏仁10克 芦根20克
1700759888
1700759889
加减法:①脉若沉涩,阵阵恶寒,火郁不解,方中减石膏用量,加蝉衣6克、片姜黄6克、僵蚕10克、苏叶4克、苏梗4克。②若是肺热过重,咳嗽痰多,体质强实者,可原方加三子养亲汤。③若喘促而胸中热甚,两寸脉滑实有力,方中加葶苈10克、旋覆花10克。④若属肺实挟有积热,脉实两寸搏指有力,体质强实,舌苔老黄厚者,可原方加枳实、大黄以攻之。
1700759890
1700759891
风温蕴热过重,来势又猛,逼邪内陷,神志昏沉,咳嗽痰重,高热不退,大便不通,脉来洪滑有力,治疗宜宣郁豁痰,通腑清气。
1700759892
1700759893
处方:薄荷2克(后下) 前胡6克 生石膏10克(先煎) 菖蒲10克 片姜黄6克 瓜蒌15克 局方至宝丹1丸分两次药送下
1700759894
1700759895
加减法:①若属腑气不通,脉实有力,舌苔黄厚干,口味甚恶,腹中胀满,小溲色黄,可用牛黄承气法。②热郁不解,神志不清,脉滑实苔黄厚者,可去至宝丹,改用紫雪丹9克分二三次服。③如昏迷,阵阵潮汗,脉濡滑数,按之无力,舌苔白腻,又在暑热季节,先考虑湿邪为患,用芳香宣透方法。
1700759896
1700759897
处方:佩兰12克(后下) 藿香10克(后下) 淡豆豉10克 山栀4克 厚朴6克 陈皮6克 菖蒲9克 郁金6克 芦根10克 六一散15克(冲)
1700759898
1700759899
风温渐退,正气不足,往往缠绵不解。若脉弦细者,当考虑阴伤血少,当以养血为主。若两脉虚弱无力,舌淡润者,可用香砂养胃之类;但甘温之品禁用,防其伤阴生热。药用沙参10克、茯苓10克、枳壳6克、生白术6克、砂仁1克(后下)、白扁豆10克、生苡米10克、鸡内金10克。
1700759900
1700759901
6. 肺痈(例如肺脓肿) 温热内蕴日久,过食膏粱厚味,消化不佳,都能导致热蕴于肺,久则生痈化脓,成为肺痈。主要症状是咳嗽,胸痛,吐脓血痰,味腥臭。一般可按以下几个阶段进行治疗。
1700759902
1700759903
风温蕴热,内迫于肺。症见身热头晕,微有寒热,咳嗽咽干,胸部作痛,痰多黄稠,舌红苔腻,脉象滑数。治疗用辛凉清解,肃降化痰法。仿桑菊饮、银翘散方意化裁。
1700759904
1700759905
处方:薄荷3克(后下) 前胡6克 浙贝母12克 杏仁10克 苏子10克 黄芩10克 生石膏12克(先煎) 鲜茅根30克 鲜芦根30克
1700759906
1700759907
加减法:①若上焦风热较重者,去生石膏,加白蒺藜10克、桑叶10克、菊花12克。②若痰浊肝火上冲,痰黄黏稠,加晚蚕砂10克(布包)、冬瓜子20克、黛蛤散10克(布包)。③若内热转重,舌红口干,咽红痛者加银花10克、连翘10克、大青叶10克。④若苔黄厚,肠胃积热者,加焦三仙各10克、槟榔10克、鸡内金粉6克(冲)。
1700759908
1700759909
肺热痰湿互阻,症见咳吐黏痰色黄味臭,舌红苔腻根厚,脉象滑数有力,两寸尤甚。治疗必须清泄肺热,化其痰湿,仿葶苈大枣泻肺汤、皂角丸意化裁。
1700759910
1700759911
处方:甜葶苈6克 前胡6克 黄芩10克 桑白皮12克 皂角6克 苦桔梗10克 生甘草6克 银花15克 川贝母粉3克(冲) 醒消丸6克(分服)
1700759912
1700759913
加减法:①若表气未宣时,仍宜加用疏解表邪之品,如苏叶、豆卷,甚则荆穗、防风皆可。②若胃肠湿滞,舌苔黄垢根厚者,用苦泄清化为主,方中加黄连6克、栀子6克、焦三仙各10克。③若热渐入营,舌绛口干,唇红心烦者,当加凉营泄热之品,如鲜茅根30克、赤芍10克、白头翁10克、炒地榆10克。④若大便干结者,可加大黄3克(后下)。
1700759914
1700759915
热蕴日久,症见咳嗽痰黄,其状如脓,臭秽难闻,身热烦躁,憎寒,胸痛,夜寐不实,溲黄,脉象弦滑数,舌红口干。治疗用清化痰热,活血化瘀方法。
1700759916
1700759917
处方:鲜苇茎18克 冬瓜子30克 桃仁6克 薏苡米30克 鱼腥草30克 甜葶苈3克 黄芩10克皂刺3克 银花30克 犀黄丸3克分两次送下
1700759918
1700759919
加减法:①若湿邪较重者,凉血药物及苦寒之品要酌减其量。或方中可加祛风药物,以风胜其湿也,但量不可重,防其辛温助热。②热郁在气分不解者,加杏仁、防风,以开其郁,疏其气机。③热毒较重者,加蚤休10克、连翘10克、赤芍10克、花粉10克。④舌苔浮黄根厚,两关独滑,此胃肠积滞不化,在原方中加用焦三仙各10克、鸡内金10克、槟榔10克。
1700759920
1700759921
肺痈破溃脓血排净之后,痰已无味,咳嗽大减,形气瘦弱,舌红,口干,低热退而未净,脉象小弦细而数。治疗当甘寒育阴,活血通络。
1700759922
1700759923
处方:南、北沙参各30克 麦冬10克 川贝母粉3克(冲) 苦桔梗10克 生甘草6克 生苡米30克 赤芍10克 桑白皮10克 地骨皮10克
1700759924
1700759925
加减法:①肺痈溃后,余热不清,不可专用苦寒或解毒之品,必当调和气血,药如白芍、当归、茜草等,既要活瘀,又要养血,切不可一味攻破,也不可纯补养。②若长期难以恢复,可能正气不足,经详审脉象、色泽、舌苔等,属气虚者当酌以益气,属阴伤可增液育阴。若属结核或其他原因者,当仔细考虑,酌情用药。益气可用黄芪、白术、茯苓、炙草、太子参等。养血可用四物加旱莲草、女贞子等。③若有湿邪留恋,当重点治湿,湿减可用茯苓、扁豆、冬瓜皮、生白术等以扶脾养正。
1700759926
[
上一页 ]
[ :1.700759877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