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0760401
1700760402
温毒之名在古典医籍中早有记载,如朱肱的《类证活人书》、孙思邈的《千金要方》、王焘的《外台秘要》等皆载其名。晋代王叔和认为温毒是冬感寒毒,藏于肌肤,至春夏更遇温热而成。其后不少医家均有论述,但将其作为独立的病名,且能系统论述始于清代。温病学家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将其列为九种温病之一,从病因、病机、辨证施治等方面进行了深刻地论述。他认为温毒是“诸温挟毒,秽浊太甚”所致,治疗咽喉肿痛、耳前后肿、腮肿等病,注意宣透邪败毒,并制定了一系列有效方剂,为温毒的诊治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1700760403
1700760404
1700760405
1700760406
1700760407
温毒病包括很多,如常见的有大头瘟(颜面丹毒)、烂喉痧(猩红热)、痄腮(流行性腮腺炎)等。其共同特点为发病急,传变快,局部红、热、肿、痛或溃烂,大多有较强的传染性,甚至造成较大的流行。根据毒邪对人体损害的部位和程度不同,可分为卫气营血的不同阶段,本病好发头面、颈、咽喉部,亦有表现全身性肌肤痧(:肌肤潮红;痧:指的是肌肤上密布细小如针尖状的小痧点)。
1700760408
1700760409
临床常见病的治疗:
1700760410
1700760411
1. 痄腮(流行性腮腺炎) 痄腮是温毒邪气蕴于少阳而引起的,发于两侧腮腺,延及耳前后,以耳下腮腺肿痛起核为特点。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
1700760412
1700760413
(1)火郁初发阶段:身热恶寒,周身不适,头痛,咽红,两耳后腮腺肿痛,按之有核痛甚,初起无明显红肿,舌苔薄白,质略红,脉象多以浮滑数为主,此时属卫分温病,火邪郁结不化阶段,当以宣郁疏化。不可早用凉遏之品,否则热郁不宣,邪无出路,郁久化热加速而致化脓,病势加重,或可溃破。
1700760414
1700760415
处方:薄荷1克(后下) 炒牛蒡子6克 僵蚕10克 大青叶10克 前胡6克 荆芥穗3克 淡豆豉10克 芦根10克
1700760416
1700760417
加减法:①若舌红口干,心烦,咽峡红肿,大便干,脉象以数为主时,方中加蒲公英10克、连翘10克、银花10克、野菊花10克。②若舌黄厚,大便秘结,心烦躁扰,脉滑数两关盛时,方中加大黄粉2克(后下)、黄芩10克。同时需用热敷法。每次热敷时间必须一小时左右(湿巾外敷,上加热水袋,须周身小汗出,热敷后需休息一小时。宜在晚上临睡前使用)。
1700760418
1700760419
(2)热邪炽盛:两腮肿起,红肿热痛明显,身热,恶热,心烦,少寐,口渴引饮,舌红苔黄且干,根部略厚甚则舌面干裂。此热毒蕴郁卫分已解,而里热之势转重,用普济消毒饮加减。
1700760420
1700760421
处方:柴胡3克 前胡6克 淡豆豉10克 山栀6克 马勃2克 元参25克 连翘10克 板蓝根15克 片姜黄6克 茅根20克
1700760422
1700760423
外用:如意金黄散10克,醋调湿敷。
1700760424
1700760425
加减法:若腮腺肿痛减少,身热少退,脉象滑数之势渐缓,舌红干裂,唇焦口渴,改用甘寒清滋之法。
1700760426
1700760427
处方:生地黄18克 银花10克 知母10克 元参20克 连翘10克 赤芍10克 川贝母粉3克(冲) 花粉12克
1700760428
1700760429
加减法:①若舌苔老黄垢厚,大便秘结,4~5日未行,方中加全瓜蒌30克、枳壳6克。②若大便仍不解时,方中加大黄粉1克(冲)、元明粉0.6克(冲)。③若连服2~3剂,热退肿消,二便如常,可用活血通络方法。
1700760430
1700760431
处方:赤芍10克 当归尾6克 丹参10克 生地黄10克 沙参10克 花粉10克 焦三仙各10克连服2~3剂。
1700760432
1700760433
(3)恢复阶段:腮腺炎已向愈,热退,红肿渐消,或余热未清,脉仍有数意,此时可用调和气血,滋阴折热方法。
1700760434
1700760435
处方:赤芍10克 当归10克 花粉6克 丹皮10克 元参10克 僵蚕10克 片姜黄10克 焦山楂10克
1700760436
1700760437
加减法:①若病势渐减,舌苔黄厚,大便不通,或大便干结,心烦,腹胀,两手脉象关部滑而有力者,此热势虽减,腑气不畅,深恐滞热作祟,炎症又起。方中加焦三仙各10克、大黄粉2克(冲)。②若身热退,耳下肿势已消,仍有核作痛,仍须活血破结兼以导滞。方中加川贝母6克、旋覆花10克(布包)、马勃3克、金果榄10克、乳香1.5克。③若病人腮腺肿痛皆愈,舌红口干,脉仍数滑者,此热郁已减,余热退而未净,可在原方基础上,加野菊花10克、白头翁10克、生牡蛎20克,以善其后。
1700760438
1700760439
本病当注意事项:
1700760440
1700760441
(1)必须卧床休息,防其毒热下迫,而转睾丸炎或下焦湿热病。
1700760442
1700760443
(2)一定要严格地辨证,按各阶段的治疗方法进行用药及护理。
1700760444
1700760445
(3)过劳或过早活动,可能促使腮腺炎转成睾丸炎。
1700760446
1700760447
(4)本病属于温毒一类,以热邪盛为主。在病未愈前,一定要禁食荤、腥、油腻、发物等。
1700760448
1700760449
(5)腮腺炎在初期或中期阶段,理当用热水袋外敷,每次必须30~60分钟,以周身小汗出为度,能协助疏卫和营作用。
1700760450
[
上一页 ]
[ :1.700760401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