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0779610
加减法:
1700779611
1700779612
(1)行气活血法:病发恼怒之后,气郁不畅,胸痛且闷,加用旋覆花10克(布包)、香附10克、青皮6克、陈皮6克,以行气活血止痛。
1700779613
1700779614
(2)通阳活血法:病由阳虚而起,日久兼夹血瘀之证,可于方中加入通阳之品如薤白头10克、桂枝6克等。
1700779615
1700779616
(三)脉络失和
1700779617
1700779618
主症:胸痛时发时止,为日已久,胸阳不通,脉络失和,治疗诸法罔效,须根据胸阳不通的机制,不可动以辛通,以防耗气伤阴。
1700779619
1700779620
治法:通脉络,宽胸阳。
1700779621
1700779622
方药:旋覆花10克(布包) 瓜蒌20克 薤白头12克 半夏12克 郁金6克 水红花子10克 代代花6克 白檀香2克 紫绛香2克
1700779623
1700779624
加减法:
1700779625
1700779626
(1)调肝缓痛法:因肝郁气结而发,加柴胡6克、香附10克、木香6克、桔梗6克、枳壳6克。
1700779627
1700779628
(2)清宣通络法:兼火郁者加川楝子10克、蝉衣6克、僵蚕10克、黄芩10克、香附10克、杏仁10克、郁金6克、瓜蒌10克。
1700779629
1700779630
(3)化痰通络法:痰热阻遏者,治当加苏子6克、莱菔子10克、白芥子6克、皂角6克、冬瓜子20克、片姜黄6克、杏仁10克。
1700779631
1700779632
(4)益气通络法:兼见中阳不足,动则喘息者加用党参、黄芪、白术、茯苓等。
1700779633
1700779634
【小结】
1700779635
1700779636
胸痛,古多谓之胸痹、真心痛等,其病多与心、肺两脏有关,心主血,肺主气,一有不通则可作痛,临床见症又非单一,证有虚、实、寒、热之不同,均关乎胸中气血、脉络之调畅,故治疗当以调畅气血为主。对于危急之真心痛,应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方法,积极抢救。
1700779637
1700779638
【治验】
1700779639
1700779640
案1 陈某,女,50岁,1982年6月10日诊。
1700779641
1700779642
胸痛彻背,背痛彻胸,脉弦细,按之略数,舌红苔白,二便如常,病由恼怒抑郁而起,当以越鞠丸方法。
1700779643
1700779644
处方:旋覆花6克(布包) 越鞠保和丸18克(布包) 霞天曲12克 四制香附12克 天台乌药6克 川楝子9克 延胡索3克 炒枳壳9克 焦麦芽9克
1700779645
1700779646
案2 李某,男,61岁,1966年5月诊。
1700779647
1700779648
体丰痰湿素盛,中脘满闷不舒,胸痛彻背,甚则绞痛,一身酸软无力。气机不调,热郁于内,先以瓜蒌薤白汤加减,防其因痛致厥,饮食当慎,辛辣皆忌。
1700779649
1700779650
处方:瓜蒌30克 薤白头12克 半夏12克 旋覆花6克(布包) 炒枳壳9克 苦桔梗9克 陈皮6克 莱菔子9克 焦三仙各9克 大腹皮9克 大腹子9克 姜黄6克
1700779651
1700779652
案3 赵某,男,50岁,1984年3月15日诊。
1700779653
1700779654
舌苔黄厚且垢,脉弦滑有力,大便不畅,胸闷且痛,素嗜饮酒、高粱厚味。痰湿蕴热互阻膈上,先以三子养亲汤方法,防其增重,辛辣、油腻皆忌。
1700779655
1700779656
处方:苏子9克 莱菔子9克 白芥子4.5克 猪牙皂6克 大腹皮9克 大腹子9克 郁金9克 杏仁9克 枇杷叶24克 焦三仙各9克 大黄炭6克 枳实6克
1700779657
1700779658
按:胸痛之证,以老年冠心病患者为多,虽与西医同为一病,而中医辨治可为数种类型,临证时以实证及虚实夹杂证为多见。案1乃由气郁而起,故用越鞠丸方法,以理气开郁止痛,案2、案3均属痰邪为患。但案2以痰湿为主,痰浊互阻,热郁于内,故先以瓜蒌薤白半夏汤化其痰浊,开其郁闭,止其厥痛。案3为嗜食肥甘醇酒之人,致痰热积滞互阻不化,以三子养亲汤方法,取三子以开郁结、化痰浊;加大黄炭、枳实、郁金、牙皂以开郁泄热化浊,助三子之力;更以杏仁、枇杷叶开宣肺气,宣达胸阳;大腹皮、大腹子、焦三仙调中化滞,以杜生痰之源。此外,治疗时应细嘱患者注意饮食,少吃肥甘,戒辛辣,并注意调和七情,增加锻炼。
1700779659
[
上一页 ]
[ :1.70077961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