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0779687e+09
1700779687
1700779688 【辨证】
1700779689
1700779690 1. 辨虚实 肝虚多为肝血少、肝阴不足而致脉络失养;肝实多为气滞、血瘀。治疗应究其病因,调其不平。若一见胁痛,便用辛香开郁、理气之品,对于肝虚之证,反有燥伤阴血之弊,尤其虚实错杂之证,更应审慎。
1700779691
1700779692 2. 分气血 古人每以左、右分气、血。但从临床来看,胁痛有形,痛处不移,加之舌有瘀斑,脉沉涩,为在血分;反之,痛而无形,走窜不定,则多为气病。此外,因肝体阴而用阳,病在气多为肝郁实证,虚实不同,不可不辨。
1700779693
1700779694
1700779695 3. 定病位 从现代临床角度来看,胁痛不仅与肝胆系统有关,胰腺、脾脏等的病变也可表现为胁痛,尽管在临床上可按胁痛辨治,但对肿瘤性病变,应当配合西医学的检查,明确病位,以免漏诊,治疗上必须配合消瘕、抗肿瘤的药物。
1700779696
1700779697 【论治】
1700779698
1700779699 (一)肝气郁结
1700779700
1700779701 主症:由于悲哀恼怒,肝气失于调达,郁结作痛,舌白苔腻,脉象弦滑,其痛多走窜不定。
1700779702
1700779703 治法:疏调气机。
1700779704
1700779705 方药:逍遥散加减:柴胡10克 当归须5克 白芍10克 赤芍10克 茯苓10克 旋覆花10克(布包) 绿萼梅6克 生香附10克
1700779706
1700779707 加减法:
1700779708
1700779709 (1)兼泄肝热法:肝郁化火,心烦梦多,口干且渴,舌绛苔黄,脉弦数,可加苦泄之金铃子散,如延胡索6克、川楝子10克之类。
1700779710
1700779711 (2)兼养阴血法:若素体阴血不足,脉弦细者,应加重白芍量,可适当加入养肝之品,如生地12克、白芍15克,另加炙鳖甲15克以软坚破结。
1700779712
1700779713 (3)兼消食滞法:若兼见木郁乘土,中焦失运,食滞内停者,脉弦滑苔垢厚,可加保和丸之类。
1700779714
1700779715 (二)瘀血阻络
1700779716
1700779717 主症:肝气郁结之后,血随气结,阻于脉络而不行,夜间尤甚,痛处不移,脉沉涩,舌暗质红且干。
1700779718
1700779719 治法:活血通络。
1700779720
1700779721 方药:复元活血汤加减:柴胡10克 天花粉10克 当归须6克 金铃子10克 苏木10克 香附10克 桃仁10克 杏仁10克 郁金6克
1700779722
1700779723 加减法:
1700779724
1700779725 (1)行气活血法:气滞不畅或气郁症状较明显者,当加重理气之品,可加用青皮6克、陈皮6克、香附10克。
1700779726
1700779727 (2)养血活血法:血虚血瘀者见脉细涩,应配合养血之品,如赤芍10克、白芍10克、生牡蛎15克。
1700779728
1700779729 (3)胸膜粘连或增厚,经X线透视证实者,除了药物治疗之外,还须适当活动锻炼,注意饮食。
1700779730
1700779731 (三)血虚失于濡养
1700779732
1700779733 主症:久病体弱,肝血不足,脉络失于濡养,舌红口干,脉弦细,心烦便干。
1700779734
1700779735 治法:养血和阴,活络缓痛。
1700779736
[ 上一页 ]  [ :1.700779687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