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0781117e+09
1700781117
1700781118 痢疾的临床特征是痢下赤白脓血、腹痛、里急后重,辨证当分寒、热、虚、实,明确在表在里,在气在血,察病程之新久,审气机升降之变化。感受外邪者,初病多兼有表证,或是暑湿郁热,夹滞互阻,注意“逆流挽舟”方法,有时可一药而愈。病程不久者多属实证,日久不愈可能夹虚,注意鉴别。湿热痢疾临床较多,证型亦较复杂,总以清化湿热、调理气血为主。纯寒湿型比较少见,多呈寒热错杂之证,当以苦温苦寒并用、宣阳化湿为主。热毒痢来势较急,虽多邪聚日久而成者,亦不可忽视,本型较易灼伤营阴,内犯心包,影响神志,当注意抢救。急证之后,多呈阴伤火旺之象,当以甘寒育阴为主,兼以苦寒折热,少佐化滞。久痢病机较复杂,但总不外虚实夹杂,当细审虚实之多寡,邪气之偏属,区别开来。痢疾诊断当注意脉、色、舌、症合参,不可偏执一症而定虚实寒热。
1700781119
1700781120 本节共列举治法29条,为常见之方药,虽变化万千,仍守“痢无补法”之古训,防其积滞不清,导致留邪。
1700781121
1700781122 【治验】
1700781123
1700781124 案1 霍某,男,35岁,1974年8月10日初诊。
1700781125
1700781126 发热恶寒,头晕恶心,周身酸楚疼痛,阵阵腹痛,大便一次,带有少量脓血,送检发现有大量脓细胞及红细胞、白细胞,舌苔白腻根垢而厚,两脉濡滑而按之弦细且数,小溲色黄,心烦急躁。暑湿积滞蕴蓄太甚,势将成痢,用升降分化、芳香祛暑、逆流挽舟方法,希图暑解表疏,湿热得化,则痢疾自愈矣,饮食寒暖,诸当小心。
1700781127
1700781128 陈香薷3克(后下) 苏叶4.5克(后下) 藿香10克(后下) 葛根8克 马尾连10克 炒官桂3克 炮姜3克 炒白芍12克 焦三仙各10克 莱菔子6克 1剂
1700781129
1700781130 二诊:1974年8月11日。
1700781131
1700781132 昨服芳香疏化、苦温化湿,佐以导滞之后,遍体得汗而恶寒、头痛皆解,身热已退,腹痛未作,周身酸痛大减,大便未行,苔白腻渐化,根部仍厚,今诊两脉濡滑,尺部有力,本属暑热积滞互阻不化,下迫于肠,痢疾已成,今用芳香疏化以逆流挽舟方法,一药而缓解危势,改用升降疏化,兼以消导。
1700781133
1700781134 葛根10克 马尾连10克 黄芩10克 木香6克 藿梗10克 苏梗10克 半夏10克 莱菔子10克 焦三仙各10克 槟榔10克 2剂
1700781135
1700781136 三诊:1974年8月14日。
1700781137
1700781138 前服逆流挽舟、升降分化、芳香疏调之后,身热退而腹痛、痢下皆解,舌苔已化而根部略厚,今日大便已转正常。镜检无脓血,惟觉胸中满闷,胃纳欠佳,此暑湿积滞渐化,表里已解,湿邪减而未尽,再以芳香升降并用,以善其后。
1700781139
1700781140 荆芥炭10克 防风6克 马尾连10克 黄芩10克 木香6克 半夏10克 焦三仙各10克 原方3剂之后,痊愈。
1700781141
1700781142 案2 邓某,女,67岁,1934年10月5日初诊。
1700781143
1700781144 痢疾缠绵3个月未愈,腹痛后重,大便带有脓血,曾服参、芪、归、芍等补益气血之品,又服鸦片等固涩之品,病势未减,心烦急躁,舌苔垢黄且厚,积滞不清,补益固涩邪无出路,仍用清化郁热积滞方法。
1700781145
1700781146 煨葛根10克 升麻炭6克 黄芩10克 黄连3克 木香6克 香附10克 防风6克 赤芍10克 鸡内金10克 莱菔子10克 槟榔10克 炒枳壳6克
1700781147
1700781148 3剂后,大便正常,原方去升麻炭、黄连;继服2剂,痊愈。
1700781149
1700781150 第16节 便秘
1700781151
1700781152 【概述】
1700781153
1700781154 便秘是大便秘结不行,排便时间延长,或欲大便而艰涩不畅的一类病证。
1700781155
1700781156 便秘的一般表现是大便干燥或秘结不通,如二三天或五六天才排便一次;或者排便间隔不正常,大便坚硬,排出困难;也有少数患者,常有便意而不下,大便不干结,又有排解不尽,临厕努挣,甚则临厕努挣亦不能顺利排出,还有大便未下而脱肛等。
1700781157
1700781158 便秘多见于各种急、慢性疾病之中,只是其中的一个症状,本节专论便秘,是指以便秘为主要症状者,范围包括习惯性便秘、老年性便秘、产后便秘等多种疾病。
1700781159
1700781160 【病因病机】
1700781161
1700781162 饮食入胃,经过胃之腐熟,脾之运化,吸收其精微之后,所剩糟粕由大肠传送而出,即为大便。正如《内经》所论,“水谷者,常并居于胃中,成糟粕而俱下于大肠”,“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出焉”。大便通畅与否是胃肠功能是否正常的标志。若胃肠功能正常,则大便畅通。若胃肠受邪,或因燥热内结,或因气滞不行,或因气虚无力传送,或因血虚肠道干涩以及阴寒凝结等,都能引起便秘。便秘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大肠气机阻滞和肠道干涩,传导失灵所致。
1700781163
1700781164 凡阳盛之体,或恣食酒浆、过食辛热厚味以致肠胃积热;或热病之后,余热留恋,津液不足,导致肠道燥热,且津液失于输布而不能下润,于是大便干结,难于排出,致成热秘。
1700781165
1700781166 忧愁思虑,情志不舒,或久坐少动,而致气机郁滞,不能宣达,于是通降失常,传导失职,糟粕内停,不得下行,因而大便秘结。或外科手术后肠道粘连,或跌打损伤,伤及胃肠,或虫积、食滞阻于胃肠,或肺气不降,或肠道肿瘤,或肠外脏器及肿物压迫,均可导致大肠气机郁滞,通降失常,传导失职,糟粕内停而形成气秘。
[ 上一页 ]  [ :1.700781117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