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0781267e+09
1700781267
1700781268 (1)若阳虚气弱较甚者,可加人参粉1.5克(分冲)、黄芪加倍。
1700781269
1700781270 (2)若遇气虚便秘者,单用升麻3克、生白术60克,每能奏效。
1700781271
1700781272 (3)若患者腹胀,气机不畅时,可加砂仁3克(研冲)、木香6克,或仿六君子汤加减。
1700781273
1700781274 (4)气虚下陷脱肛者,可用补中益气汤治疗。
1700781275
1700781276 (5)肺虚久咳气短者,加沙参15克、麦冬10克、五味子6克、紫菀6克。
1700781277
1700781278 (6)气虚日久,病及于肾,宜兼补下元,加补骨脂10克、肉苁蓉10克、杜仲10克。
1700781279
1700781280 (7)用单味药肉苁蓉60克代茶,每日饮之有效。
1700781281
1700781282 (三)血虚化燥
1700781283
1700781284 主症:便干带血,状如羊屎,或有肛裂,脉细弦数,舌绛干裂,面色黑浊,心烦梦多,形瘦,性情急躁。
1700781285
1700781286 治法:养营和血润燥,少佐泄热。
1700781287
1700781288 方药:润肠丸加减:白芍20克 生地12克 黄芩12克 麻仁10克 黑桑葚16克 黑芝麻15克 瓜蒌20克
1700781289
1700781290 加减法:
1700781291
1700781292 (1)若血热肛裂,舌绛、尖部起刺,全是燥热化火之象,加生地榆10克、炒槐米10克、鬼箭羽10克、知母10克、生地15克。
1700781293
1700781294 (2)若燥热较重,溲赤且热,加桃仁、杏仁以润燥,并可酌情加玄明粉2~3克(冲),但不可久用、过用。
1700781295
1700781296 (3)此证用单味生白芍90克煎汤频饮,多有显效。
1700781297
1700781298 (4)用番泻叶20克,煎汤代茶饮之。
1700781299
1700781300 四、冷秘
1700781301
1700781302 主症:大便干或不干,艰涩难解,或见腹中冷痛,两脉沉迟虚弱,舌白胖腻,唇淡,口和面色青白,小便清长,多见于老年阴亏、久病阳虚或素嗜生冷之人。
1700781303
1700781304 治法:温阳化结,以运中焦。
1700781305
1700781306 方药:补中益气汤合理中汤加减:淡附片10克(先煎) 吴茱萸3克 淡干姜6克 黄芪30克 党参10克 炙甘草6克 肉桂3克
1700781307
1700781308 加减法:
1700781309
1700781310 (1)腹中冷痛者,用吴茱萸至6克。
1700781311
1700781312 (2)若腹痛引及少腹者,可倍用肉桂,加木瓜10克、乌药10克。
1700781313
1700781314 (3)若服药有效,但未巩固,时又反复者,可酌情加重药量,附子可加至15克,先煎半小时;党参可加至15克,黄芪可加至60克。
1700781315
1700781316 (4)若年老肾不纳气,小便失禁,脉沉微若无者,另加硫黄粉胶囊吞服,每服1克,每天早晨1次。或用半硫丸每次3克,每早1次。
[ 上一页 ]  [ :1.700781267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