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0783595
主症:头晕眼花,发作有时,心烦易怒,胸胁苦满作痛,舌红,脉弦滑数。
1700783596
1700783597
治法:清泄肝胆。
1700783598
1700783599
方药:丹栀逍遥散加减:炒山栀6克 丹皮10克 柴胡6克 黄芩10克 川楝子10克 白蒺藜10克 晚蚕砂10克 钩藤10克(后下) 菊花10克 苦丁茶10克 生石决明30克(先煎)
1700783600
1700783601
加减法:
1700783602
1700783603
(1)火邪炽盛,上冲头目,眩晕较重,头脑烘胀,耳鸣作响,或目赤流泪者,减柴胡3克,加水牛角6克、龙胆草3克、珍珠母30克(先煎)。
1700783604
1700783605
(2)肝火上炎,肝风欲动,指尖发麻,肢体微微动摇,步履不稳,语言异常,谨防中风发生,加天麻3克、僵蚕10克、生牡蛎20克(先煎)。
1700783606
1700783607
(3)热盛便结者,加芦荟1克。
1700783608
1700783609
(4)肝血不足,肝体失养,心烦急躁,夜寐不安,舌淡且瘦,脉弦细者,加生白芍15克、全当归10克。
1700783610
1700783611
(5)血虚阴亏,五心烦热,舌干,脉细弦略数者,加生白芍15克、旱莲草10克、女贞子10克、玄参15克,去柴胡。
1700783612
1700783613
(6)脉络阻滞,气血不畅,肢体麻木者,加桑枝10克、丝瓜络10克。
1700783614
1700783615
(7)暴怒诱发眩晕,热郁互结,胸胁苦满,脉弦滑数,按之有力,加赤芍10克、蝉衣6克、片姜黄6克、大黄1克。
1700783616
1700783617
(二)痰浊中阻,清阳不升
1700783618
1700783619
主症:体形肥胖,嗜好肥甘,眩晕阵作,前额作痛,胸脘痞满,恶心欲吐,短气心悸,舌苔白腻,脉濡滑。
1700783620
1700783621
治法:清化痰浊。
1700783622
1700783623
方药:二陈汤加减:半夏10克 陈皮10克 天麻10克 胆南星10克 柴胡6克 川楝子10克 黄芩10克 白芥子6克 苏子6克 泽泻10克
1700783624
1700783625
加减法:
1700783626
1700783627
(1)痰蕴日久生热,苔腻舌红,脉弦滑数,加龙胆草3克、炒山栀6克、全瓜蒌30克。
1700783628
1700783629
(2)湿盛阳微者,痰饮阻遏阳气,眩晕耳鸣,呕恶肢冷,舌苔白滑润,脉弦按之濡缓,上方去黄芩,加桂枝6克、茯苓15克、枳壳6克。
1700783630
1700783631
(3)肝热与饮邪相合,热饮致眩,心烦不寐,舌红且瘦,脉弦滑而数,多有心下或心口作痛,方中加玉枢丹3~5克。
1700783632
1700783633
(4)风痰上泛,蒙蔽清窍,眩晕阵作,甚则昏仆者,加石菖蒲10克、旋覆花10克。
1700783634
1700783635
(三)中气不足,清阳不升
1700783636
1700783637
主症:老人或素体虚弱者,时时眩晕,动则尤甚,面色萎黄,心悸气短,舌淡,脉虚弱无力。
1700783638
1700783639
治法:益气升阳。
1700783640
1700783641
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减:炙黄芪10克 党参6克 白术10克 茯苓12克 炙甘草6克 升麻3克 柴胡6克 当归10克 山药10克 楮实子10克 胡桃10克
1700783642
1700783643
加减法:
1700783644
[
上一页 ]
[ :1.700783595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