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0783645e+09
1700783645 (1)气虚已久,中阳虚弱,肢体不温,时时畏寒,或腹中冷痛,舌淡胖,苔润滑,脉沉缓甚则沉迟无力者,加桂枝6克、干姜3克、灶心土60克(煎汤代水)。
1700783646
1700783647 (2)中气不足,脾失健运,湿停中焦,口淡苔腻,舌胖边有齿痕,苔白腻水滑,脉濡缓者,加半夏10克、青皮6克、陈皮6克、草蔻3克。
1700783648
1700783649 (3)脾胃虚弱,消化欠佳,食滞中阻,纯补中气不能化除积滞,当用香砂枳术丸。
1700783650
1700783651 (四)气血双亏,清窍失养
1700783652
1700783653 主症:时时眩晕,劳动则重,面色无华,头发干枯,指甲不荣,唇淡苔润,心悸失眠,脉细弱无力,女子癸事色淡量少。
1700783654
1700783655 治法:益气补血。
1700783656
1700783657 方药:八珍汤加减:党参10克 黄芪12克 当归10克 白芍15克 生地12克 熟地12克 旱莲草10克 女贞子10克 生牡蛎15克(先煎)
1700783658
1700783659 加减法:
1700783660
1700783661
1700783662 (1)气血亏虚偏于阳气不足,肢体倦怠,形寒肢冷,舌淡,面色白者,加肉桂3克、桂枝6克、干姜3克。
1700783663
1700783664 (2)气血双亏,阴分不足,自觉手足心热,口干舌燥,夜寐不安,脉细无力,加玄参15克、麦冬10克、五味子6克。
1700783665
1700783666 (3)气血虚弱由于化源不足,益气补血治其标,健脾和胃顾其本,方中加茯苓15克、白术6克、半夏10克、陈皮10克。
1700783667
1700783668 (4)因精少髓空而致气血不足导致眩晕者,当加补益精髓药物如紫河车10克(冲)、潼蒺藜10克、冬虫夏草10克。
1700783669
1700783670 (五)肾虚眩晕
1700783671
1700783672 主症:头晕目眩或兼足跟疼痛,腰膝酸软,耳鸣遗精,脉两尺部无力。阴虚者舌光质红且干,五心烦热,脉象细数;阳虚者舌淡胖,脉沉迟,甚则虚微,腰膝酸冷,时时畏寒。
1700783673
1700783674 治法:填补下元,治在肝肾。
1700783675
1700783676 方药:滋阴潜阳,用杞菊地黄丸加减:枸杞子10克 菊花10克 女贞子10克 旱莲草10克 沙蒺藜10克 芡实米10克 生地15克 熟地15克 茯苓15克 生牡蛎20克(先煎)
1700783677
1700783678 温补下元,用金匮肾气丸加减:制附子6克(先煎半小时,去上沫) 肉桂3克 熟地15克 茯苓12克沙蒺藜10克 山药15克 泽泻10克
1700783679
1700783680 加减法:
1700783681
1700783682 (1)阴虚火旺,低热盗汗,舌绛干瘦,脉细弦数有力,加知母10克、黄柏6克、炙鳖甲20克。
1700783683
1700783684 (2)下元虚冷,阴邪乘之,水饮不化,时时上泛,仿真武汤义,前方去熟地,加干姜3克、土炒白术10克。
1700783685
1700783686 【小结】
1700783687
1700783688 眩晕是指以头晕眼花为主症的一类疾病,其形成机制不外乎清阳不升,气血亏损,清窍失养及邪干清窍。临床辨证首当区分外感、内伤,虚实、寒热,特别要重视内风在眩晕机制中的特殊地位。外感眩晕有风寒、风热、暑湿之分,其中风寒、风温多以其他证候为主,分别按感冒等有关章节论治;暑湿当明确湿与热之偏重,有无表寒等,治疗以清透暑热、分化湿滞为主,又当视兼夹情况的不同而进行辨证。内伤眩晕临床较多,不外肝阳上亢、痰湿中阻、中气不足、气血亏损及肝肾虚亏等,其中相互夹杂、虚实兼有者甚多,临床当灵活处理。本节共列举眩晕治疗33法,举其概要而已,临床变化万千,不可拘泥于某型某证。凡作为兼症之眩晕,当依所在主病而论。
1700783689
1700783690 【治验】
1700783691
1700783692 案1 严某,男,36岁。
1700783693
1700783694 眩晕经常发作,大便干结,素嗜烟酒,舌红,苔白根厚,脉象弦滑有力,按之搏指,肝阳上亢,木火上升,以熄风折热为法。
[ 上一页 ]  [ :1.700783645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