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0783695
1700783696
白蒺藜10克 晚蚕砂10克 蔓荆子10克 钩藤10克 菊花10克 竹茹6克 陈皮6克 生石决明20克 生牡蛎20克 瓜蒌仁20克 焦三仙各10克 服15剂而安,随访一直未发。
1700783697
1700783698
按:素嗜烟酒之人,湿热内蕴,湿热郁阻于肝胆,肝阳偏旺,木火中生,上扰头目,则目眩头晕。热阻肠道,灼伤津液,故大便干结,湿热熏蒸,上泛于舌,而见舌红、苔白根厚,阳热内迫,脉道急促,故脉象弦滑,按之搏指。治宜清泄肝胆,熄风折热。药用白蒺藜疏风调肝,善治头眩;蔓荆子辛、平,清利头目,善止头痛;菊花、钩藤性微寒,疏风清热,平肝潜阳;生石决明、生牡蛎性微寒,清肝重镇,平肝潜阳;竹茹、陈皮行气化痰,和胃降逆;瓜蒌仁甘、寒,润肠通便;焦三仙消积化食。
1700783699
1700783700
案2 蔺某,女,51岁。
1700783701
1700783702
舌白滑润,伴有牙痕,脉象沉滑,胃中漉漉有声,头眩昏重,时而恶心欲吐。饮邪上犯,用苓桂术甘汤方法。
1700783703
1700783704
桂枝10克 茯苓15克 白术12克 炙甘草12克 半夏10克 陈皮6克 泽泻10克 迭进20余剂而苔转如常,眩晕未发,后以健脾化痰法以善其后。
1700783705
1700783706
按:本案患者痰饮中阻,故胃中漉漉有声;痰饮上泛,清阳不升,扰乱头目,故头眩昏重;水饮上泛于舌,而见舌白滑润,有齿痕;痰饮中阻,胃气不降,上逆为恶心欲吐;痰饮阻滞,脉道受阻,故脉象沉滑。治宜温化痰饮、健脾化湿,选用苓桂术甘汤加味。茯苓甘、淡、平,利水渗湿;桂枝辛温,通阳化气;白术甘、温,燥湿利水,健脾补气;甘草甘、平,益气调中;半夏辛、温,燥湿化痰,和胃止呕;陈皮辛、苦、温,理气调中,燥湿化痰;泽泻甘、淡、寒,利水渗湿。全方具有温化痰饮、渗湿利水之功效。
1700783707
1700783708
案3 齐某,男,61岁。
1700783709
1700783710
下虚上实,肾虚故两耳鸣响,时常头眩,心中怔忡不安,舌淡体胖,脉沉弱。当用填补下元方法。
1700783711
1700783712
熟地10克 山萸肉6克 枸杞子10克 补骨脂10克 生牡蛎20克 川续断10克 菟丝子10克 生石决明20克 楮实子10克
1700783713
1700783714
守方共服50余剂,诸症大减。
1700783715
1700783716
按:此案患者为肾虚作眩。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髓,肾虚精髓不足,不能上养于脑,脑海空虚,则脑转耳鸣,眩瞀必作。肾精不足,不能上济于心,心失所养,则怔忡不宁。精髓不足,血脉失养,而脉沉无力。治宜补益下元,益肾填精。方选左归饮加减。药用熟地甘、微温,益肾填精;枸杞子甘、平,滋补肝肾;山萸肉酸、微温,补益肝肾;补骨脂苦、辛,大温,补肾壮阳,固精温脾;川续断苦、甘、辛,微温,补肝肾,行血脉,补而不滞;菟丝子甘、平,补阴益阳,而偏补肾阳;楮实子甘、寒,滋养肝肾;生石决明、生牡蛎咸、寒,重镇,潜纳虚阳入肾,引诸药填补下元。全方应用,则肾之精髓得以充养,而脑转耳鸣之症自除。
1700783717
1700783718
第31节 耳鸣、耳聋
1700783719
1700783720
【概述】
1700783721
1700783722
耳为肾之外窍,胆脉环走耳前后,故耳的生理病理与肾脏及肝胆关系尤为密切。《灵枢·脉度》篇云:“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中藏经》谓:“肝气逆,则头痛耳聋颊赤。”除此之外,耳的听觉功能还与脑髓的生理病理状态有关,《灵枢·口问》篇称:“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所谓“上气不足”指脑部气血失充而言,与《灵枢·海论》篇所说的“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意义相同。
1700783723
1700783724
【病因病机】
1700783725
1700783726
耳鸣、耳聋原因很多,历代医家做了不少探讨,但归纳起来不外虚、实两端。虚证多属肾精亏乏、中气不足;实证多系风、火、痰、郁阻滞经脉,影响精气上充所致。耳鸣与耳聋虽然都属听觉障碍,病因病机大多相似,但程度不同。《医学入门》说:“耳鸣乃是聋之渐也,惟气闭气不鸣便聋。”耳鸣的病理特征是邪动听户,时时自觉声响,刘河间认为,“若水虚火实而热气上蒸,客其经络冲于耳中,则鼓其听户”而成耳鸣。杨士瀛亦认为:“耳触风邪与气相击,其声嘈嘈”,耳聋的病理特征是邪闭经络或精气不能上达,程度较之耳鸣为重。《古今医统》特别强调实证耳聋,认为“耳聋证乃气道不通痰火郁结,壅塞而成”,《仁斋直指方》则详释肾虚耳聋之故,谓:“劳伤气血,风邪袭虚,使精脱肾惫,则耳转而聋。”随着年龄变老,精气渐渐不足,耳聋由轻到重,属于生理现象。《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说:“年五十,体重,耳目不聪明矣”,即指人在衰老过程中,耳、目及身体活动能力的变化,这种变化不是靠服药能够解决的,现在人们注意了身体保健,也推迟了衰老的到来。
1700783727
1700783728
古人根据耳聋的病因结合发病特点,对其进行了分类,如宋·杨士瀛《仁斋直指方》把耳聋分为“厥聋”、“风聋”、“劳聋”和“久聋”4种,他认为:“脏气逆而为厥,厥气搏入于耳,是为厥聋”,“脉虚而风邪乘之,风入于耳之脉,使经气否而不宣,是为风聋”,“劳役伤于气血,淫欲耗其精元,昏昏愦愦是为劳聋”,“日就劳伤,风邪停滞,则为久聋”。
1700783729
1700783730
【辨证】
1700783731
1700783732
耳鸣、耳聋辨证,当先分新久,次明虚实,再辨轻重。《医学准绳》强调:“耳鸣耳聋,须分新久虚实。忽因大怒大醉而聋或鸣者,属痰火,分轻重。治中年及体虚或病后有此悉属虚,但分气血耳。”暴得之耳鸣、耳聋多属实证;体虚及病后得之有虚、有实、有虚实夹杂,不可专务虚证立论。
1700783733
1700783734
【论治】
1700783735
1700783736
耳鸣、耳聋论治当根据病因病机,或祛风,或清利,或补虚,视具体病证而定。杨士瀛说,治该病应“风为之疏散,热为之清利,虚为之调养,邪气并退,然后以通耳调气安肾之剂主之”。
1700783737
1700783738
(一)肝胆火热,上扰清窍
1700783739
1700783740
主症:耳鸣暴发,声如雷作,甚者耳聋,来势急而时间短,恼怒后病势即增,心烦多梦,舌红口干,便结溲赤,脉多弦数。
1700783741
1700783742
治法:清泄肝胆,疏利气机。
1700783743
1700783744
方药:柴胡清肝散加减:桑叶10克 菊花10克 柴胡6克 郁金6克 黄芩10克 防风6克 龙胆草3克 川楝子10克 栀子6克
[
上一页 ]
[ :1.700783695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