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0783745
1700783746
加减法:
1700783747
1700783748
(1)火郁较重,舌质红绛,脉弦数,按之搏指者,加蝉衣6克、僵蚕10克、赤芍10克。
1700783749
1700783750
(2)肝火上炎,目赤面红,烦躁易怒者,用潜降泻火方法,前方加灵磁石10克、夏枯草10克、木通3克。
1700783751
1700783752
(3)火灼阴分,下元受损,腰膝酸软,脉沉弦细且数,用育阴泻火方法,前方加元参10克、旱莲草10克、女贞子10克、生白芍15克。
1700783753
1700783754
(4)痰火郁阻,舌红且腻,脉弦且滑数,胸中堵闷,烦躁不安,用豁痰开结、降火理气方法,前方加苏子10克、莱菔子10克、白芥子6克、皂角子6克。
1700783755
1700783756
(5)肝火炽甚,头胀且晕,欲作风动者,用泻火平肝熄风方法,方中加水牛角10克(研细冲服),钩藤10克、生石决明20克。
1700783757
1700783758
(二)下元衰弱,肾阴不足
1700783759
1700783760
肾虚耳聋多见于老年人,或是下元过度虚损之体。
1700783761
1700783762
主症:耳鸣如蝉,甚则两耳日渐不聪,终至耳聋。伴有腰酸腿软,一身无力,脉象虚弱,两尺更甚,头晕目眩,舌红苔少。
1700783763
1700783764
治法:滋补肝肾,填充下元。
1700783765
1700783766
方药:耳聋左慈丸加减:熟地15克 芡实12克 楮实子12克 山萸肉10克 山药30克 五味子10克 磁石15克
1700783767
1700783768
加减法:
1700783769
1700783770
(1)阴虚火旺,脉细且数,用养阴清火方法,甘苦化阴,方中加黄柏6克、知母10克、泽泻10克。
1700783771
1700783772
(2)阴阳俱虚,肾气衰弱,脉沉细微弱者,阴阳双补,填充下元,方中加菟丝子10克、补骨脂10克、杜仲10克。
1700783773
1700783774
(3)素体肾虚,耳鸣或听力差之患者,又新发肝胆郁热,使耳鸣、耳聋加重,这就要先治肝胆郁热之新病,俟热退之后,再议滋补。清热方法参考“肝胆火热,上扰清窍”类。疏通与调补是治耳鸣、耳聋的两大法门。
1700783775
1700783776
【小结】
1700783777
1700783778
总而言之,耳鸣、耳聋的原因不外虚、实两面。虚者为肾阴亏乏,精气不能上营,髓海失养所致;实者为风、火、痰、郁阻滞经脉或上扰清窍而成;又有素体虚弱,复感外邪或情志化火,是为虚实夹杂之证。临床辨证不外此3个方面。
1700783779
1700783780
虚证耳鸣其声如蝉,音调高而轻,持续不断,每因过劳而作;实证耳鸣其声如雷,音调低而重,发作有时,多与外感、情志等因素有关。虚证耳聋渐渐而成,往往是听力逐渐减退,终至不闻五音;实证耳聋多为暴发,或由耳鸣突然转为耳聋。临床辨证应结合以上发病特点,与脉、舌、色、症相参,细细推敲虚实、寒热,处方用药方可中的。
1700783781
1700783782
耳鸣、耳聋的治疗分虚、实两类。虚者以填补下元为主;实证以清泄肝热开郁疏通为主;虚实夹杂者审其偏重,辨明标本,当先祛邪然后扶正或扶正与祛邪并进,务必做到“扶正而不恋邪,祛邪而不伤正”。
1700783783
1700783784
【治验】
1700783785
1700783786
熊某,男,50岁。
1700783787
1700783788
肝胆郁热上扰,两耳鸣响暴发,其声隆隆,脉象濡滑,沉取弦细,心烦梦多,舌红苔白。治以清泄肝胆、疏利三焦方法。
1700783789
1700783790
柴胡6克 防风6克 炒山栀6克 龙胆草3克 川楝子10克 桑叶10克 菊花10克 郁金10克焦三仙10克
1700783791
1700783792
按:本案患者病因肝胆郁热,足少阳胆经行耳后,入耳中,肝胆郁热,循经上扰,经气不利,清窍被蒙,故两耳鸣响。其病暴发,其声隆隆,均说明为实邪新病。郁热扰心,心神不宁,则心烦梦多。郁热伤津,灼烁津液,脉络失润,故脉象濡滑,沉取弦细。治宜清泄肝胆郁热,从三焦疏利而去。治疗用柴胡清肝饮加减。柴胡辛、苦、微寒,疏肝解郁,和解退热;龙胆草苦寒,泻肝火,清胆热;桑、菊辛凉,疏风清热,清肝利头目;川楝子苦寒,性降,疏泄肝热;山栀、黄芩苦寒,清热,疏利三焦;防风辛、甘,微温,祛风解痉;郁金辛、苦,性寒,疏肝清热。诸药合用使肝胆疏,郁热清,三焦利而耳鸣自除。
1700783793
1700783794
第32节 中风
[
上一页 ]
[ :1.700783745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