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0784595e+09
1700784595 主症:肝气郁结,气机不畅,横逆犯脾,脾失健运,痰湿阻中,郁而不化,胸脘痞满,嗳气呕恶,或咽中梗阻如炙脔,咯之不出,咽之不下,脉象沉滑,舌苔薄腻或厚腻。
1700784596
1700784597 治法:疏调气机,兼化痰湿。
1700784598
1700784599 方药:平胃散加减:苍术3克 厚朴3克 陈皮6克 半夏9克 茯苓9克 远志9克
1700784600
1700784601 加减法:
1700784602
1700784603 (1)痰湿郁闭,以湿邪偏盛者,可酌加温药和之;以痰湿盛者,就当以化痰为主;若属郁结为主,必当开其郁结,则痰湿皆祛。
1700784604
1700784605 (2)若湿邪偏重者,以二陈汤为主;若湿盛成饮者,酌给苓桂术甘汤。
1700784606
1700784607 (3)若痰湿盛郁闭气机,则当用冬瓜子15克、白芥子6克,以化痰浊而展气机。
1700784608
1700784609 (4)若痰郁化热者,见烦躁、舌苔黄腻,加竹茹6克、瓜蒌12克、黄芩9克。
1700784610
1700784611 (5)若喘急者,加沉香2克(冲)、乌药6克、槟榔9克。
1700784612
1700784613 (6)若属梅核气者,用四七汤加减。
1700784614
1700784615 (四)火郁
1700784616
1700784617 主症:肝气郁结,失其疏泄条达,传化失常,结聚日久,必化为热。如素嗜烟酒,或偏嗜辛辣刺激之品,可增病势,胸闷胁痛,性情急躁易怒,口苦咽干,头痛面赤、心烦梦多,甚则口舌生疮,大便干结,小便黄赤,脉弦数或弦滑数,舌红苔黄。
1700784618
1700784619 治法:苦宣折热。
1700784620
1700784621 方药:防风通圣丸加减:炒山栀9克 淡豆豉12克 防风6克 生石膏15克 大黄6克 薄荷6克 竹叶6克 竹茹6克 鲜芦根30克 鲜茅根30克
1700784622
1700784623 加减法:
1700784624
1700784625 (1)若火郁较久,脉象细弦,当用疏调方药,配合清法,或配合甘润,不可见火郁日久,即用滋腻,防其恋邪。
1700784626
1700784627 (2)若便秘口苦,热势较甚者,加龙胆草3克。
1700784628
1700784629 (3)若肝火犯胃而见胁肋疼痛、口苦、嘈杂吞酸,嗳气呕吐者,可加左金丸12克(布包)。
1700784630
1700784631 (4)若肝火上炎而见头痛、目赤者,加菊花10克、钩藤10克、刺蒺藜12克。
1700784632
1700784633 (5)若热盛伤阴而见舌红少苔、脉细数者,加沙参10克、麦冬10克。
1700784634
1700784635 (五)湿郁
1700784636
1700784637 主症:湿邪内犯,困扰脾阳,湿郁不化,阻于三焦,胸中满闷而胃纳不甘,脘腹胀满,小溲不畅,腰背酸楚且周身无力,脉濡软,苔白腻。
1700784638
1700784639 治法:芳香宣化,苦温燥湿,少佐淡渗。
1700784640
1700784641 方药:藿香正气汤加减:苏叶6克 藿香10克(后下) 佩兰叶10克(后下) 厚朴10克 半夏10克 杏仁10克 陈皮6克 滑石10克
1700784642
1700784643 加减法:
1700784644
[ 上一页 ]  [ :1.700784595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