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0785195e+09
1700785195
1700785196 (3)若阴损及阳,阴阳两亏者,可酌情加甘温益气药物,但不可多用,防其增热。
1700785197
1700785198 (二)气虚血亏
1700785199
1700785200 主症:发热常在劳累后发作或加重,热势或高或低,头晕乏力,自汗,易于感冒,气短懒言,食少便溏,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偏于血虚者,面色无华、唇甲色淡等症较明显。
1700785201
1700785202 劳倦过度,脾气虚弱而致发热,故劳累后加重或发作;气血两虚故头晕、气短;气虚不固肌表,故自汗,易于感冒;脾虚运化无力,故食少便溏;偏于血虚者,血不华色,血不养心,故面白、心悸。
1700785203
1700785204 治法:益气生血,甘温除热。
1700785205
1700785206 方药:党参10克 黄芪12克 苍术10克 白术10克 炙甘草3克 茯苓12克 半夏10克 防风3克 陈皮6克
1700785207
1700785208 加减法:
1700785209
1700785210 (1)偏于血虚者,可用归脾汤健脾益气补血,或用当归补血汤益气生血。
1700785211
1700785212 (2)若中气大虚,加黄芪至30~60克、人参粉3克,冲服。
1700785213
1700785214 (3)若下肢浮肿,心悸不宁,可加北五加皮10克、防己6克。
1700785215
1700785216 (三)肾阳虚亏
1700785217
1700785218 主症:四肢逆冷而发热,形寒怯冷,面色淡白,头晕嗜卧,腰膝酸痛,舌质胖润或有齿痕,苔白润,脉沉细而弱,或浮大无力。
1700785219
1700785220 肾阳虚亏,阳气外越,故见发热;阳气大伤,故四肢逆冷,形寒怯冷,头晕,面唇色淡;阳虚不温肾府,故腰膝酸痛。
1700785221
1700785222 治法:温肾助阳。
1700785223
1700785224 方药:川桂枝10克 淡附片10克 党参10克 白术10克 熟地15克 茯苓12克 炙甘草10克 大枣10枚 肉桂2克 山萸肉10克
1700785225
1700785226 加减法:
1700785227
1700785228 (1)若阳虚甚者,可重用附子30克(先煎),黄芪用至30~60克。
1700785229
1700785230 (2)若服药有呕吐现象者,应考虑是否有虚热内扰,当细审脉、舌,以酌情修改治疗方法。
1700785231
1700785232 (四)肝经郁热
1700785233
1700785234 主症:时觉身热心烦,热势常随患者的情绪好坏而起伏,平时性情急躁易怒,胸胁闷胀,喜叹息,口苦,舌苔黄,脉弦数。妇女常见月经不调,经来腹痛,或乳房发胀。
1700785235
1700785236 心情不畅,肝气不舒,则气郁化火而致发热,故身热而烦,且与情绪有关。平时胸胁闷胀易怒,皆为肝气郁结、气机不畅所致。叹息则气机可暂得舒展,故喜叹息。肝主叹息,肝郁气滞则血流不畅,故见月经不调、腹痛、乳胀等症。
1700785237
1700785238 治法:温肾助阳,疏肝解郁清热。
1700785239
1700785240 方药:丹栀逍遥散加减:丹皮10克 山栀6克 柴胡10克 当归须5克 赤芍10克 白芍10克 茯苓10克 旋覆花10克(布包) 川楝子10克 绿萼梅6克 生香附10克
1700785241
1700785242 加减法:
1700785243
1700785244 (1)若胁痛较甚者,加延胡索10克、青皮6克,以理气活络止痛。
[ 上一页 ]  [ :1.700785195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