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0882992
1700882993
《天官书》中的北极——帝星,周秦之际在北极南约五度,与今极相距二十度。秦始皇的陵墓“上具天文”,这幅星图当是遵循着当时星象体系描绘的。陵墓尚未发掘,谁都没有窥见。但循《天官书》所提的资料,我们是不难给以恢复的。譬之电脑,根据人的颅骨,可以恢复人的面容一样。这幅星图的五官座位可以想象自然与后世所绘所刻的有着很多差异。关于《天官书》的恒星部分,循着“五官”星象的叙述及其占星术文,可作更多的介绍,限于篇幅,只能从略了。
1700882994
1700882995
第二,五大行星部分叙述木星、火星、土星、金星、水星的会合周期和运行情况,经过二十八宿(舍),根据十二州的分野,以占对应国家的休咎,《天官书》有着扼要的叙述和占候术文,这里也只能就其首要的一段,略予介绍:
1700882996
1700882997
岁星一岁行一次,十二岁而周天,故称岁星。占星家将方位、五行、四季和日的干支附会到五星上去。岁星属于东方,五行属木,主春,日为甲乙。观测它的盈缩——即它的运行速度快或慢于它的正常速度,盈是快,缩是慢;舍——即停留于某宿;趋舍——即快于正常速度而超过应停留的某宿;退舍——即慢于正常速度而未达应停留的某宿的现象;根据分野找出它的对应的国家,以占“其国有兵不复”,“其国有忧将亡”等。五星倘是“皆从而聚于一舍,其下之国可以义致天下”。
1700882998
1700882999
观测荧惑的星象变化,比较观测它星为困惑,故称荧惑。荧惑属于南方,五行属火,主夏,日为丙丁。荧惑运行当它不循正常速度和方向时,这就显示人间礼失。在它对应的国家出现,则有兵事;西没则兵事消失。荧惑逆行超过二宿以上,停留达到三个月,就会遭遇灾殃。五个月会有外国军队前来侵略。七个月会失去一半的土地。九个月会失去大半的土地。如果它与停留的某宿一起出现,一起消失,则与它分野相应的国家将会亡国。如果它居于这宿不久祸殃就会缩小;如久则会扩大。荧惑运行在某宿之南,预示男子有丧;之北,女子有丧。荧惑出现芒角,星体摇动,绕着某宿,乍前乍后,或左或右,那就祸殃益大。荧惑与它星斗光芒接触,就会受害;光不接触,不害。“五星皆从而聚于一舍,其下国可以礼致天下。”
1700883000
1700883001
填星出现在东方,顺行120日,向西逆行120日,返过来又顺行。在天空运行330日没入西方,入30日又出现,成为一个运行周期。
1700883002
1700883003
太白属西方,季节属秋,日为庚辛,主杀。杀失者,罚出太白。太白失行,根据它所在的星宿分野,以定人事。太白出现于东方,顺行18宿,240日而入。入东方伏行11宿,130日。隐入西方,伏行三宿而出。太白当出不出,当入不入,是谓失舍。出现这种现象,不是军队战败,必定会有篡夺国君的事。
1700883004
1700883005
观测太阳与辰星的会合情况就可确定辰星。辰星属北方,五行属水,是太阴之精。主冬,日为壬癸。刑失者,罚出辰星,以其宿命国,观察辰星的出没以定四季。仲春春分夕出见于奎、娄、胃东五宿,分野属齐。仲夏夏至夕出见于东井、舆鬼、柳东七宿,分野属楚。仲秋秋分夕出于角、亢、氏、房东四宿,分野属汉。仲冬冬至夕出见于东方,与尾、箕、斗、牵牛俱西,分野为中国。它的出入通常都在辰位(东南)、戌位(西北)、丑位(东北)、未位(西南)。
1700883006
1700883007
第三,日月部分叙述有关日月的日晕、月行和日月蚀等星象的变化及其占候术文。
1700883008
1700883009
第四,异星部分叙述国皇星、照明星、五残星、大贼星、司危星、狱汉星、四填星、烛星、归邪、星、汉、天鼓、天狗、格泽星、蚩尤之旗、旬始、枉矢、长庚和星坠、景星等星象及其占候术文。
1700883010
1700883011
第五,气象部分介绍望云气的距离估计、云气的形色变化和西汉王朔的望气及其占候之术。
1700883012
1700883013
第六,候岁部分介绍西汉魏鲜的八风之占和农业生产丰歉的关系。
1700883014
1700883015
最后是总论。这是《史记》130篇中总论太史公曰最长的一篇。总论阐述占星术的基本理论、悠久历史、方法原则、典型事例和占星学家。从“三光者,阴阳之精。气本在地,而圣人统理之”着眼,归结于“与政事俯仰,最近天人之符”。“终始古今,深观时变”,从而深悉星占与政事的相互因果关系。占星变,重政事,需要清醒的态度对待灾异。当社会矛盾激化时,应重视德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日变修德,月变省刑,星变结和。”占星涉及两个国君对立矛盾时,可以从而获得启示:“国君强大,有德者昌;弱小饰诈者亡。”警惕国君需要“修德”“省刑”“结和”,这是国昌、国亡的关键问题啊!
1700883016
1700883017
1700883018
这篇论文,结构严密,气势雄浑,识见宏通,文字简洁。其精奥处似《易》,其杂用韵语处似《诗》,其琐碎峭拔处似《檀弓》、《考工记》。汲取众长,而出之以奇。限于科学水平、思想方法、时代风尚,有其神秘色彩与非科学成分,但总的来说是领先的。从科学成就看:“甘石历五星法”,只知“荧惑有反逆行”。司马迁“观史记,考行事”却知“百年之中”“五星无出而不反逆行”。在天文学上有其贡献。从占星术看,他深悉“占国争于攻取,兵革更起,城邑数屠,因以饥馑疾疫焦苦,臣主共忧患,其察祥,候星气尤急”,感受深刻,由衷地关怀国事,哀念民生。探索问题,著书立说,冀欲有补于世。这种思想是难能可贵的。
1700883019
1700883020
1994年8月26日
1700883021
1700883022
1700883023
1700883024
1700883026
古代天文历法释证 《史记·律书》《历书》提要
1700883027
1700883028
在二十四史中,撰天文志、律历志的有十七史。《史记》首创八书,将《律书》、《历书》、《天官书》分为三书。《汉书》将《律》、《历》两书合为《律历志》。此后各志,有分有合。
1700883029
1700883030
司马迁对于《律书》、《历书》两者关系有其观点。在《律书》中说:“律历,天所以通五行八正之气,天所以成孰(熟)万物也。”在《自序》中说:“律居阴而治阳,历居阳而治阴。律历更相治,间不容翲忽。”把律、历拉在一起。把“居阴”、“居阳”看成是对立着的;“相治”则有其内在联系;两者是矛盾而又统一的。同时,又与自然界的“五行”、“八正”(八节)以及“万物”的“成熟”有着因果关系。司马迁的这论点是从他的老师董仲舒那里学来的,后被刘向、刘歆和班固等人所接受并给以扩大了。它的实质是使“天之历数”为证明帝王政权“受命于天”制造理论根据的。
1700883031
1700883032
《律书》是《史记》中的一篇变格文学。它的结构有其特殊性。正文总括大意,而把律数法术缀之于后。称为《律书》,却兼言兵。借律以探用兵之源,隐讽武帝的黩武。赞语则推重文帝不轻用兵,用以反衬武帝的好大喜功。后及于律,作为一篇结束。尾言“上古建律运历”,说明“律历更相治”,古有这个传统,为刘歆、班固所接受,班固遂将《律书》、《历书》合并,成《律历志》。
1700883033
1700883034
关于《律书》传本有个缺失、补缀、割裂的问题。由于它的结构特殊,滋生《律书》与《兵书》之辨。如:杨慎说:“《律书》即兵书”,“兵之与律,相因者然,非特以律听兵声而已也”。“余以为此书虽颇残而补缀之,非全失而全出褚少孙手也。”茅坤说:“天地之化声与气合,故古之太史能吹律听声,以占军兵,而史迁因采之以附《律书》。”[10]臧镛堂说:“此篇本名《兵书》。”“兵者,圣人所以讨强暴,平乱世,平险阻,救危殆,中述黄帝、颛顼、成汤及王子、孙武等,并桀纣、秦二世之兴亡,故名《兵书》,今作《律书》,后人改也。特此篇为褚补,无明文。”[11]洪颐煊说:“疑《律书》自‘王者制事立法’以下至‘孔子所称有德君子者邪’,本为《兵书》。自‘书曰七正二十八舍’以下至篇末,为《历书》篇首,后人误割附于上篇《兵书》之后,而改其目曰《律书》。班固撰《汉书》称《律历志》,似犹见其原本。”[12]张文虎说:“其篇首‘王者制事立法,物度轨则,壹禀于六律,六律为万事根本’,此四句当为《历书》起首之文,正孟坚《律历志》所本。其下文‘书曰七正二十八舍’云云至终篇,皆《律书》之文。中间‘兵者圣人所以讨强暴’以下至‘孔子所称有德君子者邪’,则《律书》本文。盖史公此篇,明圣人不得已而用兵之故,故不曰《兵书》而曰《律书》。”[13]《律书》、《兵书》之辨,两说各有其辞,可供参考。
1700883035
1700883036
《律书》中又有章句次序问题。王元启说:文中“所述二十八舍、十母、十子、方隅、气候,乃后之读史者剽取术家之言,以为训释,疑出少孙所补。然而累经传写,中亦颇有错乱,为整正如左”[14]云云。王氏因将《律书》全文重予改定,与《史记》原本大不相同。中多真知灼见。中华书局出版《历代乐志律志校释》第一分册丘琼荪校释《史记律书》较为详赡,两书治《律书》者可参考之。
1700883037
1700883038
《史记·历书》为司马迁的太初改历方案。中国历学汉时传世的有黄帝历、颛顼历、夏历、殷历、周历、鲁历,总称六历。汉高祖建国二十余年,丞相张苍袭秦正朔,采用颛顼历。儒生公孙臣提出异议。到汉武帝元封七年离开汉高祖元年已经102年。大中大夫公孙卿、壶遂、太史令司马迁等把这问题再提出来。汉武帝问:“今宜何以正朔,服色何上?”大家回答:“帝王必改朔、易服色;所以明受命于天也。”把改历问题,不是单纯地看作科学技术问题,而把它视作为巩固政权制造理论根据服务的。争议结果,汉武帝采用邓平的八十一分律历;而把其余的17家历术都废弃了。这是中国历法史上历法变革的一件大事。史称太初改历。
1700883039
1700883040
这次改历的要害是从政治角度着眼的,把反对这改革方案的张寿王判断为“非汉历,逆天道”,几次下狱。这事史称论争了36年,那时说是“是非”才定。邓平所造的律历,它的特色是把黄钟律管的长“八寸十分一”,即“九九八十一以为宫”,和历法中的“日法八十一”的两个数据同为“八十一”画上等号,就将“律”和“历”两门学科紧紧捆在一起,绕了许多圈子,获得理论,从而说明汉代帝王的政权是“受命于天”的。刘向总六历,列是非,作《五纪论》,他的儿子刘歆作“三统历”及“谱”。把太初历的不少数据加加减减,乘乘除除,穿凿附会到儒家经典的《易》和《春秋》的大道理上去,以提高“三统历”的政治地位。
1700883041
[
上一页 ]
[ :1.700882992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