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0883405e+09
1700883405 夫历《春秋》者,天时也,列人事而目以天时。传曰:“民受天地之中以生,所谓命也。是故有礼谊动作威仪之则以定命也。能者养以之福,不能者败以取祸。”故列十二公二百四十二年之事,以阴阳之中制其礼。故春为阳中,万物以生;秋为阴中,万物以成。是以事举其中,礼取其和,历数以闰正天地之中,以作事厚生,皆所以定命也。
1700883406
1700883407 历法是讲春夏秋冬自然界的季节与农时的,政治人事就是按照这样的天时来安排的。《左传》上刘康公曾说:“人民是凭藉天地间的中和之气来生存的。这就是所说的天命啊!因此,制定国家的礼仪、动作、威仪的法则,就是用来肯定这天命的。对这天命能者采取保卫的态度就得幸福;不能者,就会倒霉。”因此,把春秋十二公,242年间国家的政事排列出来,用“春为阳中,万物以生;秋为阴中,万物以成”的一套“天人感应”学说,来制定礼节,这样办事就能得中和之气。礼是以和为贵的,历法是用闰月来调整阴阳历的,用以作事厚生,这些都是可以固定天命的。
1700883408
1700883409 这是刘歆三统历的玄学思想,也代表着两汉以来的儒家的历学理论。
1700883410
1700883411 中国是世界上农牧业生产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因而也是天文学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农业生产需要准确地辨季节、定农时;因此,需要观测并测量太阳、月亮、行星、恒星的视运动,掌握它们的运行规律,从而促进农业生产。但刘歆对待天文学中应用天文学历法,采取怎样的观点呢?
1700883412
1700883413 刘歆认为“历数”是“正天地之中”,用以“作事厚生”,目的为了“定命”;这就是说:使用历法的成果和它的作用,是用以巩固封建统治阶级的政权,从而显示这政权的得来是受命于天的。
1700883414
1700883415 《易》金火相革之卦曰:“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又曰:“治历明时”,所以和人道也。
1700883416
1700883417 儒家的经典《易》中说道:“汤武革命是顺天应人的。”又说:“研究历法是为了安排农时。”刘歆将这两件事联系在一起,认为它的作用可以显示人道的和睦。
1700883418
1700883419 周道既衰,幽王既丧,天子不能班朔,鲁历不正,以闰余一之岁为蔀首。
1700883420
1700883421 周代自幽王以后,统治的权力日趋衰微。天子没有力量把朔日颁布到诸侯那里。鲁历失正,在一岁未尽之时就作为蔀首。
1700883422
1700883423 古历一章19年是至朔同日。4章76年称为一蔀,是至朔同在日首。故当闰尽之岁,作为蔀首。“失正”,孟康说:“当以闰尽岁为蔀首。今失正,未尽一岁便以为蔀首也。”[30]
1700883424
1700883425 故《春秋》刺“十一月乙亥朔,日有食之”。于是辰在申,而司历以为在建戌,史书建亥。哀十二年,亦以建申流火之月为建亥,而怪蛰虫之不伏也。
1700883426
1700883427 故《春秋》讽刺鲁襄公二十七年“十一月乙亥朔,日有食之”。那时合朔在申,司历却以为在建戌,《春秋经》上记载却在建亥。鲁哀公十二年也以建申流火之月为建亥,所以奇怪那时昆虫为什么不躲藏呢?
1700883428
1700883429 三统历举出《春秋》日食这条记载,说明当时历法的混乱。
1700883430
1700883431 鲁襄公二十七年(公元前546年,乙卯)根据周历建子,那时:
1700883432
1700883433 合朔(辰)   在申  九月
1700883434
1700883435 历以为     建戌  十一月
1700883436
1700883437 《春秋经》(史书)建亥 十二月
1700883438
1700883439 《春秋经》上写着:
1700883440
1700883441 襄公二十七年十二月乙亥朔,日有食之。
1700883442
1700883443 《左传》上却写道:
1700883444
1700883445 襄公二十七年十一月乙亥朔,日有食之,辰在申。司历过也。
1700883446
1700883447 《左传》又说:
1700883448
1700883449 辰在申,再失闰。
1700883450
1700883451 现在张培瑜《中国先秦史历表》的《春秋》日食表[31]记着:
1700883452
1700883453 襄公二十七年十二月乙亥朔,日有食之。
1700883454
[ 上一页 ]  [ :1.700883405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