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0886397e+09
1700886397
1700886398 247交食月=6585.3572日
1700886399
1700886400 沙罗周期为223朔望月,约合18年11日。如有五闰年,就为18年10日。今假定某日某地正午有日食,18年11日后,太阳将再返黄白二道的交点;因为其间约等于19食年。其时复为朔日,因其间恰为223朔望月。月亮又必返于黄白二道的交点,因其间恰经247交食月。19交食年又约等于239近点月;与18近点年比较,只多11日。因此,月亮距地和前期日食相比,相差不多。前后两次日食,月影投地的太小,没大变化。日食情形,因此类似。
1700886401
1700886402 但沙罗周期前后两次日食有两处小异。
1700886403
1700886404 ①见食之地不同。
1700886405
1700886406
1700886407 223朔望月不等于6585日,尚有余数0.3211,约近全周。一周之后地球转至6585.3211时,就是见食之地移西约120°。如此,三周之后,54年33日,日食所经,绕地一周,食线约可返于原来的经度,南北仍有变动,不能复返原来的纬度。
1700886408
1700886409 ②19交食年与223朔望月有0.4598的相差。
1700886410
1700886411 太阳每日于黄道东行60′可行28′。日月交后的经度较18年11日前,在黄道上移西28′。假如上次月朔时,太阳正在交点,则18年11日后,月亮将见于交点28′之远。再隔一周,月朔之时日方位,将愈西移。若日食见于升交点,月经黄道自南越北。每经一周,月的方位依次南移,月影也随着南移,直至朔时日月黄经,行出日食限外。
1700886412
1700886413 日月交食,后次较前次西移28′。若在升交点,月位南移,投射地面的月影也南移;若在降交点,月行乃自黄道之北而向南。月的方位,逐渐向北。[43]
1700886414
1700886415 (2)三统历周期:
1700886416
1700886417
1700886418
1700886419
1700886420 日食南移图
1700886421
1700886422 135朔望月=3986.6294日
1700886423
1700886424 11.5交食年=3986.1304日
1700886425
1700886426 三统历测定135朔望月后,日月复返于黄白二道交点,日月食现象再度产生。但两数相较,尚有0.6294的差。见食的地方,前后两次就会大不相同。一周之后,地球自转3986.62938日,余数0.62938日,将西移227°,即日食在原地之西227°。
1700886427
1700886428 同时,135朔望月约等于144.681近点月,月亮距近点,前后两次就有19月之差;因为月亮距地前后两次不同,因而月影投地的大小也异,日食情境随之而变。
1700886429
1700886430 同时,一周23交。朔望月与食年相较有0.5余数差异,因此前次食象在升交点的,后次必在降交点。前次在降交点的,后次必在升交点。食线的形状也不相似。三统历周期不及沙罗周期精确。
1700886431
1700886432 (3)牛考慕周期为358朔望月,恰是沙罗和三统历两种周期的和,约合29年少20日。它的食数和食年比较如下:
1700886433
1700886434 358朔望月=10571.95日
1700886435
1700886436 30.5食年=10571.91日
1700886437
1700886438 两数相差,只4/100日;因此,358朔望月后食象必然再度产生。但358朔望月约等于385.673近点月,余数大于半月,故月亮距近地点前后两次有18日的差。一周之后,月亮距地,就和前期日食不同。升降交点也就前后相反。(三统周期23交,牛氏周期因食年有0.5的尾数,61交,两者俱为奇数。)故合朔时间,前后互异。日食情形,也不相同;须在三周之后,87年少61日,等于1169.019近点月,则余数甚小。月亮距地和前期日食,大略相似。月影投地,大小也就无甚差异。于是产生同样的日食。牛氏考虑及此,要使日食复见于同月同日,遂取18周的大数,合190295.1日,适等于521年。这和三统历所采用的会月6345原理相仿。
1700886439
1700886440 牛考慕周期朔望月和食年日数相差只0.04日,较沙罗周期的差0.4595日,小11倍。因此,每周期循环在700次上,约二万年。在历史上的应用价值远胜于前两种周期。又以0.95尾数,将近于1;因此,后次见食地不过在前次见食地东18°而已。[44]
1700886441
1700886442 今日推算日月食,还有极为简便的方法,就是查阅德国天文学家阿波策(Oppolzor)所著的《日食律例》。这书所载从纪元前1208年到纪元后2162年的日食上下3000余年8000次。还当查阅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张培瑜的《三千五百年历日天象》[45],内容有二:①日食典,计算列出其间3550年地球上共发生8444次日食的全部日食要素,并选取与《日食食典》相同的要素及其表现形式,以从比对;②中国境内十三历史名城可见的日食。计算列出它们的见食情况:日期、儒略日、干支、合朔时刻、食分、初亏、食甚、复圆时刻等。可以一览无遗。
1700886443
1700886444 三统历测定135月有23交,因而把约11年少31日作为交食周期,用以推算月食。这是古人根据自然现象运行探索的一大发明。根据交食原理,能够推算月食,也就转而能够推算日食。可是,三统历上对于日食推算,只字不提。这一情况,从四分历到景初历(公元前104年—公元444年)持续了五百年左右。这个问题钱大昕曾给予解释:
1700886445
1700886446 古以日食为灾,所以重天变,警人君。《诗》云:“彼月而食,则维其常。”《春秋》书日食,不书月食。术家有推月食之术,不及日食,(四分、乾象、景初各术并同),皆是也。其实推日食,即同月食。
[ 上一页 ]  [ :1.700886397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