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1095848e+09
1701095848
1701095849 凡欲知五星所在者,天竺历术推知何宿俱知也。今有迦叶氏、瞿昙氏、拘摩罗等三家天竺历,并掌在太史阁。然今之用多瞿昙氏历,与大术相参供奉耳。
1701095850
1701095851 兹将此三家依次考论如次:
1701095852
1701095853 迦叶氏(Kāsyapa):其天学曾在皇家天学机构中与“大术”(中土正统的天学方法)相参使用。
1701095854
1701095855 俱(拘)摩罗(Kumāra):关于俱摩罗氏,两《唐书》均只提到一次,以《旧唐书》所载较详。其术也是与“大术”相参使用的。
1701095856
1701095857 瞿昙氏(Gautama):瞿昙氏在“天竺三家”中最为显赫。史籍中关于瞿昙家族成员的记载很多,但对于这些成员之间的行辈关系,至1977年于陕西长安县北田村发现瞿昙撰墓志,始得完全理清。瞿昙氏至瞿昙晏为止已四代仕唐任天学官职,且都为皇家天学机构中之负责人(太史令、太史监)或重要官员(司天少监、冬官正)。关于瞿昙氏在唐朝的天学活动,史籍中的记载也远较迦叶与俱摩罗两氏为多。瞿昙家族中名声最大者为瞿昙悉达。其人在历史上留下的主要业绩是编译《九执历》及编集《开元占经》。
1701095858
1701095859 (四)《九执历》:从印度追溯到古希腊天文学
1701095860
1701095861 关于《九执历》,《新唐书》卷二八历志四下云:
1701095862
1701095863 《九执历》者,出于西域。开元六年(公元718年)诏太史监瞿昙悉达译之。
1701095864
1701095865 按唐人“西域”一词,含义远较今人之习惯用法为广,五天竺之地都包括在内,这由玄奘之印度纪行名为《大唐西域记》可证。《九执历》纯为印度历法,但在当时人看来,仍不妨谓之“出于西域”。
1701095866
1701095867 《九执历》系瞿昙悉达奉唐玄宗之命而译。译文见于《开元占经》卷一○四,此为现今所存古籍中唯一载有《九执历》译文之处。
1701095868
1701095869 《九执历》可能并不存在一种梵文原本,而是从当时各种印度天学文献中摘编而成。《九执历》编译时所参考依据的印度天学著作,至少有《五大历数书汇编》,也许还有《历法甘露》,所牵涉的学派至少有夜半学派(也许还有婆罗门学派),而所有这些印度天学著作和学派的理论,都是源自希腊的(如图3.1所示)。
1701095870
1701095871
1701095872
1701095873
1701095874 虽然经过了如此众多的中介环节,《九执历》中希腊天文学成分竟依然清晰可辨!下面列出最明显的几项。
1701095875
1701095876 (1)360°的圆周划分。
1701095877
1701095878 (2)60进位制的计数法。
1701095879
1701095880 (3)黄道坐标。
1701095881
1701095882 (4)太阳周年视运动远地点(定为夏至点之前10°,这完全将合当时的实际天象)。
1701095883
1701095884 (5)推求月亮视直径大小变化之法。
1701095885
1701095886 (6)正弦函数计算法及正弦数表。
1701095887
1701095888 以上各端,皆为中国传统天学体系中向所未有。
1701095889
1701095890 三、蒙元大帝国带来的中国与阿拉伯天文学交流
1701095891
1701095892 (一)阿拉伯天学仪器及其在中国的影响
1701095893
1701095894 元世祖忽必烈登位后(公元1267年),伊斯兰天文学家札马鲁丁进献西域天文仪器七件。七仪的原名音译、意译、形制用途等皆载于《元史·天文志》,曾引起中外学者极大的研究兴趣。由于七仪实物早已不存,故对于各仪的性质用途等,学者们的意见并不完全一致。兹将七仪原名音译、意译(据《元史·天文志》)、哈特纳(W.Hartner)所定阿拉伯原文对音,并略述主要研究文献之结论,依次如下:
1701095895
1701095896 (1)“咱秃哈刺吉(Dhatu al-halaq-i)汉言浑天仪也”。李约瑟认为是赤道式浑仪,中国学者认为应是黄道浑仪,是古希腊天文学中的经典观测仪器。
1701095897
[ 上一页 ]  [ :1.701095848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