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1096138
(六)终于未能如欧洲那样发展之原因·康熙的历史功过
1701096139
1701096140
近年一些史学论著中对康熙的评价越来越高。言雄才大略,则比之于法国“太阳王”路易十四;言赞助学术,则常将其描绘成文艺复兴时期佛罗伦萨的科斯莫·美第奇(Cosimo Medici)一流人物。当年供奉康熙宫廷的耶稣会士,在给欧洲的书信和报告中,也确实经常将“仁慈”、“公正”、“慷慨”、“英明”、“伟大”等颂辞归于康熙。
1701096141
1701096142
康熙对西方科学技术感兴趣、他本人也热心学习西方的科技知识,这些都是事实。在中国传统的封建社会中,出现这样一位君主诚属不易。作为个人而言,他确实可以算那个时代在眼界和知识方面都非常超前的中国人。然而作为大国之君,就其历史功过而言,康熙就大成问题了。
1701096143
1701096144
先看康熙热心招请懂科学技术的耶稣会士供奉内廷一事。这常被许多论著引为康熙“热爱科学”或“热心科学”的重要证据。但是此事如果放到中国古代长期的历史背景中去看,则康熙与以前(及他之后的)许多中国帝王的行为并无不同。中国历代一直有各种方术之士供奉宫廷,最常见的是和尚或道士。他们通常以其方术——星占、预卜、医术、炼丹、书画、音乐等等——侍奉帝王左右。一般来说他们的地位近似于“清客”,但深得帝王信任之后,参与军国大事也往往有之。耶稣会士之供奉康熙宫廷,其实丝毫未越出这一传统模式。耶稣会士们虽然不占星、不炼丹,但是同样以医术、绘画、音乐等技艺供奉御前,此外还有管理自鸣钟之类的西洋仪器、设计西洋风格的宫廷建筑等。具体技艺和事务虽有所不同,整体模式则与前代无异。宫廷中有来自远方的“奇人异士”供奉御前,向来是古代帝王引为荣耀之事,并不是非要“热爱科学”才会如此。
1701096145
1701096146
康熙更严重的过失其实前贤已经指出过了,那就是:康熙本人尽管对西方科技感兴趣,但他却丝毫不打算将这种兴趣向官员和民众推广,就连选择一些八旗子弟跟随供奉内廷的耶稣会士学习科技知识这样轻而易举的事,康熙都未做过,更不用说建立公共学校让耶稣会士传授西方科技知识,或是利用耶稣会的关系派青年学者去欧洲留学这类举措了——而这些事无疑都是耶稣会士非常乐意并且非常容易办成的。
1701096147
1701096148
当此现代科学发轫之初,康熙遇到了一个送上门来的大好机遇,使中国有可能在科技上与欧洲近似于“同步起跑”。康熙以大帝国天子之尊,又在位六十年之久,他完全有条件推行和促成此事。但是他的思想,就整体而言仍然完全停留在旧的模式之中。他的所谓开眼界,只是在非常浅表的层次上,多看了一些平常人看不到的稀罕物而已。
1701096149
1701096150
康熙完全没有看到新世界的曙光。
1701096151
1701096152
参考文献
1701096153
1701096154
[1]江晓原.天学真原[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1、1992、1995、2004、2007.
1701096155
1701096156
[2]江晓原,钮卫星.中国天学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2005.
1701096157
1701096158
[3]中国天文学史整理研究小组.中国天文学史[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1.
1701096159
1701096160
[4]江晓原,钮卫星.天文西学东渐集[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2009.
1701096161
1701096162
[5]钮卫星.西望梵天——汉译佛经中的天文学源流[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
1701096163
1701096164
[6][英]米歇尔·霍金斯主编.剑桥插图天文学史[M].江晓原等译.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3.
1701096165
1701096166
1701096167
1701096168
1701096170
走进殿堂的中国古代科技史(上) 地学
1701096171
1701096172
主讲者简介 汪前进
1701096173
1701096174
1701096175
1701096176
1701096177
1957年8月出生于湖北鄂州。1982年元月在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地理学获学士学位、1986年7月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获硕士学位、1990年10月在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获博士学位。1997年在英国剑桥大学留学一年,曾任研究所所办公室主任、学报编辑部主任、理论与综合研究室主任、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局学术秘书。现任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1701096178
1701096179
社会兼职有: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第六届),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常务理事、地学史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历史系兼职研究员,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系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学史与科技考古系兼职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海外汉学中心学术委员,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理事,中国发展战略研究会创新战略专业委员会委员。
1701096180
1701096181
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地图学史与地理学史、中国科学思想史和科技宏观发展政策与战略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或参与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软课题的研究。
1701096182
1701096183
主要代表作为:《中国科学技术史纲·地学卷》(主编、主笔)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年。《中国古地图精粹》(主笔),中国世界语出版社1995。《中国古代地图集》(合著),文物出版社1990~1997年。《中国科学技术史·地学卷》(合著),科学出版社,2000年。《中国科学技术史·科学思想卷》(合著),科学出版社,2001年。
1701096184
1701096186
第一讲 古代地学概论与地理灾异观
1701096187
[
上一页 ]
[ :1.701096138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