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1164045
1701164046
阴历二月份,74岁的道安在战火纷飞的长安城中去世,据说是“无疾而卒”。在去世前不久,道安还忙于翻译、校订汉译佛经。但他终究没能见到鸠摩罗什,更没能见到质量优秀的译经。因此道安的佛学成就也就有限。不是因为他不够聪明,而是时代没有提供条件。
1701164047
1701164048
不过,道安给中国佛教留下了一个重要的传统。
1701164049
1701164050
僧人出家,要抛弃世俗的一切,也包括世俗的姓名,出家后就不能再使用原来的姓名了。但是僧人之间也要区分称呼啊,所以要重新起“法名”。道安之前的名僧大都是外国人。他们来到中国后改说中国话,也得起个中国法名。
1701164051
1701164052
道安之前佛教界的习惯是,这个和尚来自于什么国家,就姓什么。比如来自天竺就姓“竺”,来自月支就姓“支”,来自康居国就姓“康”,等等。汉人如果出家,就随师父的姓。道安认为,出家人都是释迦牟尼的徒弟,因此无论师从何人,都应该姓“释”。后来中国的僧人就慢慢的都姓“释”了。这个习俗被沿用到今天,您可以回忆一下您知道的僧人,看看是不是这样。
1701164053
1701164054
三
1701164055
1701164056
道安去世六个月后,苻坚兵败被杀,前秦帝国彻底灭亡。
1701164057
1701164058
此时鸠摩罗什已经41岁了,在学术和声望上都已经达到了顶峰。
1701164059
1701164060
他原本有机会到长安的。
1701164061
1701164062
就苻坚被杀的前一年,吕光已经攻陷了龟兹国,也找到了鸠摩罗什。此时苻坚虽然败于淝水之战,但还没有到弹尽粮绝的境地,大部分领土还都插着前秦帝国的旗帜。按照汤用彤先生的话说,假如吕光这时听苻坚的话,立刻派人护送鸠摩罗什,那鸠摩罗什早就到长安了。
1701164063
1701164064
但吕光没这么干。
1701164065
1701164066
他此时或许已经看到了苻坚败落的征兆,或许只是惫懒懈怠,安于享乐。总之他扣着鸠摩罗什不放,在西域一直待到苻坚兵败被杀。
1701164067
1701164068
听说苻坚兵败,吕光有了称霸的心思。西域离长安很近。吕光带领军队向长安进发,在今天的甘肃一带和前秦帝国尚在的守军打了几仗,互有胜负。吕光看到进军中原不那么容易,于是就自立国号,在西北割据了。
1701164069
1701164070
吕光并不信仰佛教。据《梁高僧传》说,吕光见到鸠摩罗什的时候没有一点尊敬之心,非逼鸠摩罗什喝酒,还逼他娶了龟兹国王的女儿。印度佛教并不禁止吃肉,只是严禁女色和饮酒。吕光这是故意让鸠摩罗什破了两大戒来寻开心。
1701164071
1701164072
但石勒重用佛图澄、苻坚重用道安的事吕光肯定知道。苻坚要吕光把鸠摩罗什带到长安的叮嘱也尚在耳畔。吕光自然能意识到,鸠摩罗什具有巨大的政治价值。况且罗什又给吕光提过一些有用的军政建议。因此吕光不肯放鸠摩罗什离开。
1701164073
1701164074
鸠摩罗什就这样被吕光困在了今天的我国甘肃省。既没有研究佛法的条件,也没有外出的自由,只能利用这段时间学习汉文,研究手头可以找到的汉译本佛经。
1701164075
1701164076
趁这个时候,我们先回到中原。
1701164077
1701164078
道安已经去世,继承他佛学精华的是他最得意的弟子慧远。
1701164079
1701164080
在秦军围攻襄阳的时候,慧远告别了不能出城的道安,独自踏上了求法的道路。秦军在北边,为了躲避战乱,慧远自然要向南方走。他一路向东南方进发,来到了位于今天江西省、安徽省、湖北省交界处附近的庐山,看到这里环境优雅,决定就留在这里了。
1701164081
1701164082
从此以后,慧远在庐山居住,一直到去世。
1701164083
1701164084
早在拜入佛门之前,慧远和兄弟就有到南方隐居的念头。庐山生活满足了他的夙愿。在居住庐山的35年里,慧远关起门来专心研究佛法。所谓“影不出山,迹不入俗”,从不出庐山一步。
1701164085
1701164086
关于这点还有个传说。
1701164087
1701164088
慧远居住的寺庙前有一条小溪,叫作虎溪。据说慧远送客出门的时候以虎溪为界,不过虎溪。
1701164089
1701164090
中国国画有个很有名的题材,叫“虎溪三笑”。说有一次慧远送陶渊明和陆修静出寺,三个人一边聊天一边走。慧远不知不觉过了虎溪。这时山间传来了老虎的叫声,三个人才发现慧远越界了,于是一起大笑。
1701164091
1701164092
这个故事虽然好听,但是编出来的。慧远和陆修静差了70岁,自然不可能在一起聊天。中国文人津津乐道这个莫须有的故事,是因为这三个人分别代表了佛、道、儒三家。此故事能体现佛道儒三家相合,其乐融融的景象。顺便一说,您可以到网上搜搜“虎溪三笑”的图片。比较同一题材的不同艺术作品,也是一件好玩的事。
1701164093
1701164094
“虎溪三笑”只是后人对儒佛道三教合一的美好幻想,其实在慧远时代,佛教和儒家的关系并不是那么好。儒家是汉人政权的官方学说,儒佛两家不发生矛盾还则罢了,如果发生正面矛盾,汉人统治者大多会支持儒家。
[
上一页 ]
[ :1.701164045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