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1165111e+09
1701165111
1701165112 这种交易型的善行还算善行吗?
1701165113
1701165114 假如我们按照前文说所,业的本质由内心来决定的话,那么这个人的布施行为就算是善业,那也是不大的善业。那些抱着获得善报的功利心去做的善事,也不是最理想的善行。
1701165115
1701165116 道生的“善不受报”可以用来说明这种情况。假如我们以“获得回报”为目的去做善行,那我们就是带着凡人的欲望去行善。做这种善事也能受到善报,当然不是坏事,但这种带着欲望的善事并不是立志超脱轮回的人应该做的,还会导致人继续轮回。
1701165117
1701165118 相反,假如我们能不以回报为目的去行善,在行善的时候具备了“清净心”,那么所做的善事就是清净业,也就不会导致我们再轮回了。从这个角度上说,“善不受报”几个字可以换个口气来读:是用来告诫这些修行者,以图回报的心情行善,是一种有执著心的造业行为,是错误的修行方法。
1701165119
1701165120 以上这些结论,大多是后人尽量把“善不受报”往合理的方向所做的解释。虽然有点替前辈遮掩的意思,但也确实说明了,“善不受报”和佛学理论并不矛盾。
1701165121
1701165122 我再多说一句。
1701165123
1701165124 曾经有位出家人说,在电子游戏中杀人也会受报,也会下地狱。
1701165125
1701165126 这话在游戏玩家中引起轩然大波,很多人都不能接受。比如《三国志》是个用数字模拟历史的游戏。这是不是说,我在《三国志》里发动一场战争,不过是一组数字变化了一下而已,就等于造了杀几万人的恶业?那也太恐怖了。
1701165127
1701165128 但如果我们结合刚才的结论来看,会发现那位出家人的话是有一定道理的。
1701165129
1701165130 这其中的关键在于,电子游戏的目的是拟真,是让玩家尽量代入。如果这个玩家特别代入,觉得游戏就跟真的一样,那么他在游戏中杀人,不也就带着杀真人的念头么?固然没有直接伤害谁,可这恶念不也应该被抵制么?玩游戏是为了获得快乐,玩家在游戏中杀人自然也是为了快乐,那在拟真的游戏中,一边幻想自己杀人,一边获得乐趣,这在佛教看来是大错特错的事,也不难理解吧?
1701165131
1701165132 游戏厂商的目标是让游戏更真实、更有乐趣。假如这个游戏里有让玩家杀人的内容,那游戏厂商不也就等于在努力让玩家在更真实的杀人体验中获得乐趣了么?
1701165133
1701165134 那位出家人说游戏行业比屠夫杀生还要严重,会下地狱。这么看来,是不是有一点道理呢?
1701165135
1701165136 不过那位出家人还说,在电子游戏中杀人和在现实中杀人相同,是很严重的恶业,这一点我不大同意。在虚拟世界里杀人,算不算恶行?我个人还是觉得不算,在游戏里杀人只是空有恶念(佛教立场上的恶念),而无恶行。不应该受恶报,或者只受比较轻的恶报。
1701165137
1701165138 还有的玩家对这番言论抬杠说:那我在游戏里救人、救世界无数次,那我的善业岂不是极大了?
1701165139
1701165140 我觉得还是可以套用上面的原则:假如在游戏里抱着救人、救世界的善心,那么这的确是善念,是好的。但是游戏是虚拟的,所以不算是善行,还不能受善报。否则善男信女都不用念经了,全去玩盘拯救世界的游戏不就有无量的功德了吗?这事说不通。所以那位出家人说在游戏里杀人受恶报我是不同意的。
1701165141
1701165142 不过呢,很多时候我们在游戏里救人、救世界,报的并不是善心,而是功利心。比如网络游戏里,治疗职业给队友加血的时候,真的是抱着慈悲心吗?其实是为了拿装备对吧?在《超级马里奥》里闯关,真的是为了救公主吗?其实是为了挑战关卡对吧。
1701165143
1701165144 所以说玩游戏能带来多大的善念么,恐怕也没有。
1701165145
1701165146 最后再说一句,我们说什么玩游戏是恶念啊,做游戏受恶报啊,都是从佛教因果报应的理论里推理出来的。如果您不信仰佛教,那么当然不用在意。又或者游戏玩归玩,只要不把杀人的念头带到生活中,离开了游戏多做善事、孝敬父母,那从佛教的角度讲,这所得的善报,应该比在虚幻世界里杀人的恶报多得多吧。
1701165147
1701165148 而从出家人的立场说呢,不许出家人玩有杀人内容的游戏,是很理所当然的要求。按照戒律,别说电子游戏了,电视节目、棋牌娱乐,出家人也是不应该参与的。所以这位出家人的话也没有什么不好接受的。
1701165149
1701165150
1701165151
1701165152 说完了善不受报,道生更惊世骇俗的结论还在下面呢。
1701165153
1701165154 在佛教中,有一类人被称为“一阐提”。
1701165155
1701165156 所谓“一阐提”,是一些犯了在佛教看来极严重的罪行的人。比如毁谤佛法,拒绝信佛。道生时代的佛经里说,一阐提是没有佛性的,在无尽的轮回中无论怎么努力,也不能成佛。
1701165157
1701165158 我们知道,印度有严格的种姓制度,把人分成了四等,不同等级之间的区别极为严格。印度本土的宗教大都和种姓制度分不开。比如婆罗门教认为,最低贱的首陀罗不能信奉宗教,死后也不能转生。释迦牟尼强调人人平等,允许首陀罗出家信佛。但是种姓思想对印度佛教后来的发展仍有影响。因而有了一阐提不能成佛的说法。
1701165159
1701165160 我们前面说了,中观般若学提出“人人皆可以成佛”,这和“一阐提不能成佛”显然是矛盾的。但我们讲述的这些佛学理论,是今天经过高度提炼、总结后的内容。在历史中,佛学典籍内容繁杂,当时人们对佛教理论的讨论并不是那么清楚,有的佛经同时掺杂了大乘、小乘等不同宗派的观点。因而在道生时代的佛经里,出现了“一阐提不能成佛”的观点。
[ 上一页 ]  [ :1.701165111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