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1165261e+09
1701165261
1701165262 有一次皇帝请道生等僧人吃午饭。印度僧人有“过午不食”的戒律,当时的汉人僧侣也遵守这个规定。结果皇帝这顿饭偏偏就开晚了。饭送到了眼前,一群僧人看看天上的太阳,觉得好像已经过中午了,不敢再吃了。结果皇帝却发话说:“太阳才到正中央呢。”意思是,吃吧。
1701165263
1701165264 僧人们该怎么办呢?看这日头,吃了是犯戒,不吃呢,又是抗旨。
1701165265
1701165266 结果道生开口说:“白日丽天,天言始中,何得非中?”
1701165267
1701165268 他这话的字面意思是说:老天爷说太阳在中间,那不就是在中间嘛!
1701165269
1701165270 然而这句话里的“天”字是个双关。这句话还可以理解成:天子说太阳在中间,那不就是在中间嘛!
1701165271
1701165272 这话既给僧人吃饭找到了理由,又恭维了皇帝,“于是一众从之,莫不叹其枢机得衷”[8]。
1701165273
1701165274 道生是个为了真理敢于和全体僧人作对的人。但是在皇帝面前,还是颇为机灵乖巧。中国历史上的绝大部分名僧都是这样,真正敢和皇帝顶牛的是少之又少。
1701165275
1701165276 [1] 释慧皎《梁高僧传·释慧远传》。
1701165277
1701165278 [2] 释慧琳《龙光寺竺道生法师诔》:“(道生)虽遇殊闻,弥觉同近。”
1701165279
1701165280 [3] 道宣也说:“害心杀蚁,重于慈心杀人。”
1701165281
1701165282 [4] 释道世《法苑珠林》卷七十三:“有五因缘,虽杀无罪:一谓道行无记心。二无心伤杀蠕动蚁等命。三若掷铁等,无心杀生而断物命。四医师治病,为利益故,与病者药,因打命终。五然火虫入,无心杀虫,虫入火死。如是五种,虽断生命,不得杀罪。故知所造发业,皆由心起。”
1701165283
1701165284 [5] 诃梨跋摩著,鸠摩罗什译《成实论·三业品》:“如有三人俱行绕塔,一为念佛功德,二为盗窃,三为清凉。虽身业是同而有善、不善、无记差别,当知在心。”
1701165285
1701165286 [6] 释法显译《大般泥洹经》卷六:“何等名为一阐提?佛告纯陀:‘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诽谤经法,口说恶言,永不改悔,于诸经法,心无归依,如是等人向一阐提道。若复众生犯四重禁,作无间罪,不自改悔而无惭耻,彼于正法永无护惜,不与护法之人以为知识,于诸善事未曾赞叹,若复邪见无佛法僧,我说斯等向一阐提道。”
1701165287
1701165288 [7] 释僧佑《出三藏记集》卷十五:“若我所说反于经义者。请于现身即表厉疾。若与实相不相违背者。愿舍寿之时据师子座。”
1701165289
1701165290 [8] 释慧皎《梁高僧传》卷七。
1701165291
1701165292
1701165293
1701165294
1701165295 佛祖都说了些什么? [:1701162184]
1701165296 佛祖都说了些什么? 七 噤若寒蝉的御弟
1701165297
1701165298
1701165299
1701165300 我们终于说到西天取经的“唐僧”了。
1701165301
1701165302 自然,真实的历史里没有孙悟空也没有吃人的妖怪,玄奘是凭借自己的力量,一步一个脚印走完印度之旅的。但这丝毫不减少他的传奇性。因而今天关于玄奘的介绍文字连篇累牍。无论是通俗小书还是电视纪录片,它们无不尽力突出玄奘的功绩:强调他走了五万里路,访问了138个国家,带回了657部经文;玄奘还在唐帝国中拥有极为尊崇的地位,频繁出入皇室,陪伴了李世民度过晚年时光,还亲自给帝国第四任皇帝授菩萨戒。
1701165303
1701165304 但是,很多文章没有提到的是,玄奘还创立了唐代佛教一大宗派:慈恩宗。
1701165305
1701165306 这些文章更不会提到,玄奘的慈恩宗只传了一两代就几近失传。而仅有的这一两代,也只是在几个精英佛学家之间传播,从没有产生广泛的影响。
1701165307
1701165308 别人提到玄奘,都在讲一个充满了荣光的传奇。而我今天要给您展示的玄奘,是一个无奈的失败者。
1701165309
1701165310 您或许会觉得,我强调玄奘的失败是在哗众取宠:
[ 上一页 ]  [ :1.701165261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