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1165461e+09
1701165461
1701165462 李世民在见到玄奘后,先上来说:我不怎么懂佛法。然后话锋一转,再也不提佛教,而是和玄奘谈起了西域的风土人情。皇帝越说越来兴致,还对玄奘指示,要他把在国外的旅行经历写成书呈上来。玄奘当然答应了。
1701165463
1701165464 然后李世民还是不提佛教的事,而是对玄奘说:你这人很有本事,干脆还俗了给我当参谋吧!
1701165465
1701165466 玄奘当然婉言回绝了。
1701165467
1701165468 李世民一看这事不行,又退一步说:我现在正要远征高句丽,要不你随军出征吧!
1701165469
1701165470 话到这里,您应该能看出李世民的意思了:
1701165471
1701165472 李世民并不在乎佛法,他是把玄奘当成了探险人才使用。
1701165473
1701165474 要统治庞大的帝国,自然地理知识极为重要。唐帝国的军事部门有专门绘制地图的技术人员。帝国境内的地理信息由地方政府汇报,要求三年一更新。境外的地理信息主要来自于拜访首都的外来人士,由负责绘制地图的官员向他们询问国外的风土人情。
1701165475
1701165476 不用说,玄奘西行冒险的经历,对于帝国在西域的外交和军事行动有着极高的情报价值。因此李世民刚一见到玄奘[16],就迫不及待的要求玄奘撰写西行笔记,又要求他还俗为官。至于佛经不佛经的,他完全没有过问。
1701165477
1701165478 玄奘当然不能答应还俗的要求,坚持要去翻译佛经。皇帝也不好再坚持,由玄奘自己去翻译佛经了。几年以后,李世民旧事重提,再次要求玄奘还俗当官,玄奘再次拒绝。到这里,李世民对玄奘功利态度已经非常明显了。
1701165479
1701165480
1701165481
1701165482 不过玄奘的第二次风光,可以说明李世民并不是一直轻视佛教的。
1701165483
1701165484 李世民到了晚年十分尊崇佛教。他大兴土木建造寺庙,又大规模度化僧人出家。
1701165485
1701165486 您或许会觉得,花钱建庙、度化僧人,对于帝王来说不算什么特别的事。很多帝王就算不虔诚信仰,只是为了顺手祈福,也会对宗教慷慨一把。
1701165487
1701165488 但李世民这次却绝对不同,虽然他为佛教花的钱在中国历史上排不进前几名,但足以证明他对佛教的诚意。
1701165489
1701165490 这么说有什么根据呢?
1701165491
1701165492 我真爱跑题,这段故事又要说得远一点了,要从唐帝国建国前41年说起。
1701165493
1701165494 那时候李世民还没有出生,他的爸爸李渊也只有5岁,中国还没有被隋帝国统一。在这一年,中国北方北周帝国的皇帝宇文邕,犯了一个大错误:
1701165495
1701165496 他下令帝国境内绝大部分的僧人和道士必须无条件还俗。
1701165497
1701165498 刚才说了,帝国的兴衰在于税收高低。出家人的问题在于,他们不事生产,也不服兵役、劳役。
1701165499
1701165500 我们过去用阶级斗争的观点看历史的时候,说“宗教是统治阶级麻痹劳动人民的鸦片”。这固然有些道理,可别忘了,就算是鸦片也是要花钱买的啊!在农业时代,多一名出家人,就让帝国仅少了一个劳力、多了一张吃饭的嘴。再加上造庙行法事还要花费众多,佛教僧人又禁止结婚生子,这里外里一算,对帝国的经济压力就更大了。
1701165501
1701165502 而且,正因为出家可以不承担交税和服兵役的义务,所以很多百姓仅仅是为了逃避劳役而出家[17]。时间越久,挂在僧籍下不用交税的人口就越多,帝国的经济崩溃也就指日可待了。
1701165503
1701165504 历史记载,宇文邕强迫僧道还俗后,光佛教信徒就有200万-300万人还俗。这是一个极大的数字,大约占当时帝国总人口的十分之一。这数字您大概还觉得不多。我们可以拿今天的中国打比方:十分之一的人口,就如同今天国家突然宣布,东三省加上内蒙古自治区的全部居民,通通一辈子不用干活了!以后每天的吃穿用全从中国的税收里支出!
1701165505
1701165506 这国家经济恐怕立刻就垮了吧?
1701165507
1701165508 而且古代的生产力低下,既没有化肥农药也没有农业机械,一个劳动力能养活的人口可比今天少多了。
1701165509
1701165510 这么说来,宇文邕勒令出家人还俗的决定一点也没有错。
[ 上一页 ]  [ :1.701165461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