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1166761e+09
1701166761
1701166762 最戏剧性的事件,发生在李治和武则天政权交替的年代。
1701166763
1701166764 湖北的黄梅县有一位叫作弘忍的禅宗法师。有一天,弘忍让坐下弟子作偈子,以考察他们的水平。
1701166765
1701166766 弘忍的首席大弟子神秀先作了个偈子,写在墙上:
1701166767
1701166768 身是菩提树,
1701166769
1701166770 心如明镜台。
1701166771
1701166772 时时勤拂拭,
1701166773
1701166774 莫使染尘埃。
1701166775
1701166776 弘忍另有一位徒弟叫作慧能。他不识字,在拜入师门之后,只是被命令去磨坊干体力活。这一天慧能在别人口中知道了这首偈子,于是他也作了一首,托人写在墙上。偈子里说:
1701166777
1701166778 菩提本无树,
1701166779
1701166780 明镜亦非台。
1701166781
1701166782 本来无一物,
1701166783
1701166784 何处有尘埃[1]。
1701166785
1701166786 听到慧能的禅诗之后,弘忍大惊失色。他半夜偷偷把慧能叫到自己的禅堂,向慧能传授了佛法,并传给他衣钵,将他定为本门的继承人。随后弘忍催促慧能速速离开此地,以免被奸人所害。直到慧能离开三天以后,弘忍才当众宣布已经把衣钵传给了慧能。
1701166787
1701166788 书中虽然没明说弘忍口中的奸人指的是谁,但可以推想应该是弘忍众多弟子中有希望继承衣钵的一个。很可能就是神秀。
1701166789
1701166790 这一传奇的故事,被记载在一本俗称为《六祖坛经》或者叫作《坛经》的书中。
1701166791
1701166792 慧能后来成为南禅,也是今天禅宗的实际创始人,因此这本记载慧能言行的《坛经》也就成为了禅宗思想的圣典。
1701166793
1701166794 《坛经》是中国民间最为流行的佛教书籍。
1701166795
1701166796 这一方面因为禅宗思想在中国很受欢迎,《坛经》记载了很多意味深长的禅宗语录。另一方面,是该书里还有上文这么传奇的故事,颇有娱乐性。因此有很多畅销书都热衷转述《坛经》里的故事,在语录中挖掘出种种“哲理”。
1701166797
1701166798 然而史学界的主流观点认为,《坛经》的史料价值很差。现存的几个版本的《坛经》都经过后人大量的删改。而且删改者主要是慧能的支持者。
1701166799
1701166800 这是因为禅宗有两脉。慧能是南禅的创始人,神秀是北禅的创始人。两宗在神秀、慧能的时代还没有什么激烈的冲突。但是两宗的后人开展了一系列宗派之争,都声称自己一脉才是弘忍的合法继承人。随着时间的流逝,北宗先于南宗衰落,慧能的后人也就有了任意加工史书的机会。《坛经》因此被不断的删改。
1701166801
1701166802 前面那个慧能夜半得衣钵的传奇故事,虽然被很多人津津乐道,但在历史上真实发生的可能性很低。比如由神秀一系的僧人撰写的《楞伽师资记》中,就说神秀才是弘忍的接班人。《大通禅师碑铭》中也说,弘忍曾感叹“东山之法,尽在秀矣”,把衣钵传授给了神秀。
1701166803
1701166804 其他史料也足以证明神秀并不是一个嫉贤妒能的人。神秀在皇室中的声望远比慧能要高。武则天和李哲两朝,对神秀都待之以国师之礼。武则天甚至对神秀行跪拜大礼。神秀因此被称为“两京法主,三帝门师”。在如此得宠的情况下,神秀还不止一次在皇室面前大力推荐慧能,还对皇帝说慧能“密受忍大师衣法”,这和上文中疑似谋害慧能的神秀相比,显然形象相距甚远[2]。
1701166805
1701166806 慧能本人的形象在《坛经》里也过于神奇,似乎是一个道德完美又无师自通的天才。如葛兆光先生所说,这些描写“可能慧能的门徒为了提高南宗的地位有所编造,也可能是慧能本人自吹自擂。”[3]
1701166807
1701166808 我们后文还会大量说“慧能说”如何如何,实际上只是在引用《坛经》里的文字,至于是不是真的属于慧能本人的观点,就不得而知了。
1701166809
1701166810
[ 上一页 ]  [ :1.701166761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