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1166961
1701166962
志公禅师说“一切无非佛事,何须摄念坐禅”[20]也是类似的观点。
1701166963
1701166964
坐禅无用,拜佛礼拜也无用。
1701166965
1701166966
赵州从谂禅师见到一个僧人礼拜佛像,赵州上去就打了一棒子。那僧人挨了棒子后辩解说:“礼拜也是好事。”
1701166967
1701166968
赵州回答:“好事不如无。”[21]
1701166969
1701166970
在传统佛教看来,拜个佛总是好事嘛,拜总比不拜好。但是在禅宗看来,拜佛、参禅这些外在行为都是执著,有不如没有。
1701166971
1701166972
这让人想到了竺道生的“善不受报”。虽然这些结论都来自于教义的推理,但已经开始让传统观念难以接受了。
1701166973
1701166974
不让坐禅也就算了,禅宗还明确反对依赖佛经。
1701166975
1701166976
不难理解,传统佛教认为佛经有至高无上的神圣意义。
1701166977
1701166978
《大方便佛报恩经》说:“为闻佛法,乃至一句一偈一义。”
1701166979
1701166980
《法华经》说:“乃至闻一偈一句,通达无量无边之义。”
1701166981
1701166982
《大集经》说:“菩萨为于一字一句之义,能以十方世界珍宝奉施法王。”
1701166983
1701166984
说佛经中一字一句都极为重要。
1701166985
1701166986
但是禅宗认为,我们用理性所描述的佛性、俗身等概念都是妄念。既然佛经也是通过理性文字撰写的,那么岂不是说……当然你不能说佛经是妄念,那是“毁谤佛法”。佛经当然是记录真理的文字,这是慧能万万不能否定的。但慧能说:
1701166987
1701166988
“诸佛妙理,非关文字。”[22]
1701166989
1701166990
—我不是说佛经不好,我是说,佛经不重要。
1701166991
1701166992
经文上的文字,用的是人类的语言。所以慧能又说:所有的经文都是为人类创造的。如果这世上没有人类,那也就不会有佛经了[23]。
1701166993
1701166994
这话的潜台词是:佛经并不等于真理本身,只是为人类修行所创造的工具。
1701166995
1701166996
慧能又说:
1701166997
1701166998
佛经虽然很好,但更重要的是人的内心。如果不用自己内心去领悟佛性,反而一味从外在的佛经里追求知识,那读得再多也没用。反之,如果能自己领悟佛性,那么不需要依赖佛经,一下就能顿悟了[24]。
1701166999
1701167000
所以慧能说:
1701167001
1701167002
“世人终日口念般若,不识自性般若。犹如说食不饱,口但说空,万劫不得见性,终无有益。”[25]
1701167003
1701167004
意思是,你内心不去领悟佛性,光在表面上念佛经、说佛理,是没有用的。
1701167005
1701167006
其他禅师也有类似的观点。
1701167007
1701167008
法秀讲解《华严经》。怀禅师问法秀:“《华严》以何为宗?”法秀回答:“法界为宗。”怀禅师问:“法界以何为宗?”法秀回答:“以心为宗。”怀禅师问:“心以何为宗?”法秀就回答不上来了[26]。显然,怀禅师可以无穷无尽的追问下去,讲经人最后总是会哑口无言的。
1701167009
1701167010
禅宗著作《绝观论》说:“夫大道冲虚,幽微寂寞,不可以心会,不可以言诠。”
[
上一页 ]
[ :1.701166961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