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1167607e+09
1701167607
1701167608 在大乘五逆罪中,还有破坏佛教寺庙、佛像;不信经文;杀害出家人,或者妨碍出家人修行等罪。但要按禅宗说的,说一切修行行为都是成佛的阻碍,都应该破除,那何来寺庙、佛像、经文和出家一说?又为什么不能破坏它们?
1701167609
1701167610 大乘五逆罪中还有不信因果一罪。可要是认为上述种种罪都不成立,可以随意违反,那不就等于不信因果了吗?
1701167611
1701167612 马祖道一说:“自性本来具足,但于善恶事上不滞。”[128]说佛性超越了善恶。这当然是对的。“善”和“恶”本来就属于理性概念。禅宗中更有“今日始知佛性不念善恶”[129]这样的话,直接否认“善”和“恶”。这也没错。
1701167613
1701167614 可是,这不就意味着人的一切行为都不算是恶行了么?
1701167615
1701167616 《大宝积经》里记录了一则故事。
1701167617
1701167618 说有五百位菩萨,已经证到了一定的果位,拥有了“五神通”。所谓“神通”,就是我们今天俗称的超能力。其中有一种神通,可以看到前世的种种因果。
1701167619
1701167620 这些菩萨因为有了神通,所以看到了自己前世造下的种种恶业,有的杀过父母僧人,有的破坏过寺庙,这些业在佛教里,都是极大的重罪,属于“一阐提”了。
1701167621
1701167622 这些菩萨因为看到自己前世造过的恶业这么重,所以心里非常害怕。佛陀看到这种情况,就暗自让文殊菩萨杀自己。
1701167623
1701167624 文殊菩萨当着五百菩萨的面,要举剑杀佛陀。
1701167625
1701167626 佛陀对文殊菩萨说,你住手呀,不要害我呀!然后借这个机会对众菩萨说法:
1701167627
1701167628 “是中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命、无丈夫、无摩奴阇、无摩那婆、无父无母、无阿罗汉、无佛无法无僧、无有是逆、无作逆者,岂有堕逆?”
1701167629
1701167630 一切罪的行为、承受者、施予者都是虚幻的,那么罪本身不也是虚幻的么?
1701167631
1701167632 五百菩萨听了这番道理,非常欢喜,不再畏惧自己的罪了[130]。
1701167633
1701167634 这段故事虽然说一切罪都是虚幻的,不过当事人都是已经得了神通的菩萨,不是普通人。或许对于证到一定果位的菩萨来说,罪的确是虚幻的。这倒也说得通。
1701167635
1701167636 那么再看这个故事。
1701167637
1701167638 我们前面说因果报应的时候,曾经介绍过《大般涅槃经》里的一个故事。
1701167639
1701167640 说有一个国王因为杀了自己的父亲得到的王位,生怕死后下地狱,非常苦恼。佛对国王说,你杀你父王,是因为你父王之前造恶业所受的恶报,他应该受报,所以你杀他不算造恶业。
1701167641
1701167642 我们前面说过,这个说法应该不成立,否则的话所有的伤害人的恶业都不会受恶报了。
1701167643
1701167644 在这个故事里,佛还劝解国王说:
1701167645
1701167646 你所谓父王的概念,其实只是妄想的结果。所谓“父”,不过是众多色相中的一种。众多色相是空的,所以谋杀罪也是空的,所以谋杀不用受恶报[131]。
1701167647
1701167648 这道理说得通,可这不就意味着因果报应不存在了么?
1701167649
1701167650 《坛经》里说:“一念恶,报却千年善心。一念善,报却千年恶灭。”[132]因为破除了时空的概念,所以禅宗认为千年的业都可以在一念之间报净,也因此才说今生就能顿悟成佛。这符合禅宗的哲学观,但因果报应的意义也就被降到极小了。
1701167651
1701167652 更重要的是,假如说寺庙、佛像、佛经、出家修行以及种种戒律都应该被破除,那佛教作为一个宗教团体,不也没法存在了吗?
1701167653
1701167654 这叫不叫“恶取空”呢?
1701167655
1701167656 我们或许可以找个折中的说法。
[ 上一页 ]  [ :1.701167607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