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1167707
1701167708
一种叫作“看话禅”。
1701167709
1701167710
看话禅反对用文字去解释公案。他们主张对着前辈的公案就用两个眼睛直接瞪,使劲想。经过一些思考步骤,追求破除一切理性思维后的精神状态。
1701167711
1701167712
比看话禅更进一步的是“默照禅”。
1701167713
1701167714
既然一切的语言和文字都是理性的表现,都是人和佛性之间的障碍,那么人就应该什么话也不说,什么字也不写。默照禅主张人就应该打坐,倡导者宏智正觉“昼夜不眠,与众危坐”。就这么整天干坐禅,观想自己的内心,除此之外什么也不要做。所谓“默默忘言,昭昭现前”,闭口不言,抛弃了所有理性思维,就可以悟到佛性了。
1701167715
1701167716
从理论上,默照禅或许是最接近禅宗原意的宗派。
1701167717
1701167718
但问题是,当拒绝了一切理性表达,拒绝了一切语言和文字以后,禅宗又该如何流传下来?
1701167719
1701167720
我们今天所知道的默照禅种种主张,不还是依赖于文字记录吗?
1701167721
1701167722
镜清道怤(fū)问雪峰义存:“只如不立文字语句,师如何传?”雪峰沉默了半天,无话可答[136]。
1701167723
1701167724
这就像我们前面讲过的老庄玄学的遭遇。当一个学派走到了一句话都不可说,一说就是错的时候,这个学派也就等于自我消亡了。
1701167725
1701167726
现在回顾一开始讲的老庄玄学,会感到中国思想史画了一个巨大的圆。当年中国人因为老庄缺乏逻辑而用佛学代替了玄学,但是佛学在中国发展了一大圈之后,竟然又回到了老庄的境地。这回是用佛性代替了“道”,用“空”代替了“无”,但主张的还是“绝学无忧”,还是“大道无言”。禅宗也就和老庄玄学一样,在拒斥语言的同时无法再发展下去了。
1701167727
1701167728
禅宗接下来的困境也和老庄玄学一样:
1701167729
1701167730
因为反对文字,后人就完全失去了对禅意理解正误的参考标准,人们对禅宗的解释也就各说各话,乱作一团了。
1701167731
1701167732
在外人看来,那些禅宗公案里,禅师们不过是说过了几句莫名其妙的话,棒打了几下,喝了几下,就说对方悟了,就传为佳话了。这场面做起来可着实容易,很难不诱惑后人也故意说几句怪话,装模作样的拍手说“悟了!悟了!”以图虚名。
1701167733
1701167734
我们前面说过,棒喝流行的时候,禅门就“前廊也喝,后架里也喝”,一片模仿。以至于赵州大骂“这掠虚头汉”。
1701167735
1701167736
还有个故事,说法閦(chù)禅师有一天,手持一枝花绕禅床一圈,背着手把花插在了香炉上,问宣秘度禅师说:“你说这是什么意思?”宣秘度想不出来。过了几天,宣秘度问法閦,你自己说说那天到底是什么意思?法閦说,我就是把花插在香炉上而已,是你自己多疑,哪还有什么别的含义啊[137]。
1701167737
1701167738
禅师自己都对漫无边际的领悟方式感到不满,就更不用说外人们了。
1701167739
1701167740
在外人们看来,禅宗法师可以不念佛经、不守戒律,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人人都能自称悟道,这一切太可疑了。
1701167741
1701167742
热衷于佛教,以居士身份修行过的雍正皇帝,对禅宗的混乱情况就非常不满。他批评一些禅师:
1701167743
1701167744
“甚至名利熏心,造大妄语,动称悟道。喝佛骂祖,不重戒律,彼此相欺,卖拂卖衣,同于市井。将佛祖之慧命,作世谛之人情。虽窃有佛祖儿孙之名,并无人天师范之实。”
1701167745
1701167746
禅宗的传授和学习缺乏固定的标准,所以雍正批评说:“师以盲传,弟以盲受。”“正所谓一盲引众盲,相牵入火坑。”
1701167747
1701167748
说禅宗就是在胡搞。
1701167749
1701167750
据说雍正的国师去世,有人推举天慧实彻继任。雍正见到天慧实彻后,问:你得到国师的真传了么?天慧实彻按照禅宗的思维,所答非问的说:“我有癞痢头在。”
1701167751
1701167752
没想到见多识广的雍正皇帝嘿嘿一笑,拔出剑来说:“那我把你的癞痢头砍下来怎么样?”
1701167753
1701167754
这下把天慧实彻问傻了。君无戏言呀,皇帝要说砍,脑袋就没啦!吓得天慧当场答不上来。
1701167755
1701167756
雍正说,我限你七天时间,要是回答不上来,就砍你的癞痢头。后来把天慧实彻逼到满屋子乱跑,这件事才算完。
[
上一页 ]
[ :1.701167707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