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1169462e+09
1701169462 同样的道理,就像禅宗不能提高个人的工作能力、经商能力和社交能力一样,理学和心学也提高不了个人的能力。
1701169463
1701169464 一个合格的禅宗学者,他看到的是万物性空的本质,看到工作也是空,商业也是空,人际交往也是空,完全不在乎这些事。上班对他来说是上不上班无所谓,经商是赚不赚钱无所谓,社交是你喜不喜欢我无所谓,你觉得我无礼我还觉得你执著于色相呢。他不会成为成功人士,反倒是一个世俗标准下的失败人士。
1701169465
1701169466 一个合格的理学心学学者,他看到的是万事万物都必须遵守儒家道德,工作也要遵守道德,商业也要遵守道德,人际交往也要遵守道德。工作对他来说必须遵守仁义礼智,经商对他来说根本不屑于为,社交对他来说必须遵守三纲五常。要他来参加现在的社交晚宴,他的反应应该是跳上桌子指着一屋子杂处的男女痛斥道:“你们违反了亘古不变的真理,你们都是一群禽兽!”他也不会成为成功人士,他只会成为世俗标准下的怪物。
1701169467
1701169468 那理学和心学有什么用呢?
1701169469
1701169470 理学和心学只落脚在道德上。而且研究的深度远落后于现在的伦理学。两者的意义,仅仅在于坚定当事人内心的信念。
1701169471
1701169472 只有在坚定自己的信念这件事上,理学和心学才重要。
1701169473
1701169474 当然,这也是很了不起的一件事。
1701169475
1701169476 这是因为,人有一个与生俱来,极难摆脱的困境:
1701169477
1701169478 人的欲望是无穷的,但人的能力有限,因此人必然会遭受痛苦。
1701169479
1701169480 这个痛苦,是人类摆脱不掉的原罪。穷困如百姓,会为了身体肉欲彻夜哀嚎。富贵如帝王,会为了终有一死整日忧愁。
1701169481
1701169482 人类的很多高级的文化活动,都是为了摆脱这份痛苦。
1701169483
1701169484 比如佛教,就用消除欲望的方式来消除这痛苦。
1701169485
1701169486 基督教,用永恒的博爱来抵消这痛苦。
1701169487
1701169488 儒家,用亘古不变的道德来抵御这痛苦。
1701169489
1701169490 别的不说,单说儒家道德。
1701169491
1701169492 有一份道德在心中,可以干掉很多世俗中的痛苦。比如受到穷困、饥饿这些痛苦的时候,一想到自己的所作所为符合最高的道德标准,心中升起一股崇高感,那么就会觉得自己所受的苦难都值得,受苦就是在心目中的那个道德系统里给自己加分。这么一来,所有的苦难都有了回报,也就不显得那么苦了。在受到死亡威胁的时候,一想到彰显道德比死亡更重要,也就可以对死亡更加坦然。既然道德比死亡更重要,用死亡换取道德就是一个划算的买卖,那为道德而死还占便宜了呢,有什么可怕的?既然死都不怕了,现实又有什么可怕的?
1701169493
1701169494 远的不说,单说近代无数为革命牺牲生命的先辈。要知道,他们都是唯物主义者,不相信死后有来生,认为自己死后将会面对绝对的虚无,什么共产主义的美好未来、什么中国的明天,他们一死,就什么都见不到了。
1701169495
1701169496 那他们为什么不怕死?
1701169497
1701169498 只因为他们相信,有比死亡更重要的道德标准。为了革命道德而死,是划算的。
1701169499
1701169500 且不说为国牺牲这么大的事吧,就只对个人幸福来说,内心坚信一种道德,要比那些没有信仰,只知道追求物欲,又不得不在欲望和现实的矛盾中永尝痛苦的人们快乐多了。
1701169501
1701169502 这就是儒家道德为了个人幸福所能做到的。
1701169503
1701169504 但是,能满足这个要求的道德,不能是普通的道德。
1701169505
1701169506 普通意义上的道德,有着强烈的社会属性:道德是大多数人承认的一种行为规范,必须依赖大多数人的承认。
1701169507
1701169508 这个定义很好理解。
1701169509
1701169510 同样是在餐馆里大声喧哗,很多中国人认为这是道德的,甚至会感到亲切。但到了外国,因为大部分人都不接受大声喧哗,同一件事,就变成不道德的了。
1701169511
[ 上一页 ]  [ :1.701169462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