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1176625e+09
1701176625 中国净土宗在佛教史书中被称为“净土教”、“莲宗”,但长期以来对它的历代祖师并没有一个一致的说法。唐代文谂、少康的《往生西方净土瑞应传》是现存最早的一部净土往生史书,记净土信仰者四十八人的传略,但没有提出谁为祖师,也没明记师徒传承关系。此书把东晋慧远置在最前面,可能对后世奉慧远为净土宗始祖产生影响。最早为净土宗确立宗祖的是宋代天台宗僧宗晓(1151—1214)所编《乐邦文类》。此书卷三立慧远为“莲社”始祖,以唐代善导、法照、少康、宋代省常、宗赜为五位“继祖”。此后,志磐所撰《佛祖统纪》在卷二十六设有“净土立教志”,对宗晓的说法稍作改动,所立的莲社七祖是慧远、善导、承远、法照、少康、延寿、省常。在长达六百年的时间内只选择七人作为净土宗祖师,既说明他们在净土信仰传播过程中影响之大,同时也说明直到唐以后净土宗也没形成世代相承的传法世系。
1701176626
1701176627 实际上唐代的慧日在净土信仰方面也有较大影响。现把慧日及承远、法照、少康的事迹一并作简要介绍。
1701176628
1701176629 慧日(680—748),俗姓辛,东莱(治今山东莱州)人,因羡慕义净入印求法事迹,也从海路经南洋入印求法,历经十八年于开元七年(719)回国。在印度时听说修弥陀净土法门“能速见佛”,“必得往生”,回国后盛传净土教义,著《往生净土集》五卷。《宋高僧传》卷二十九《慧日传》说:“其道与善导、少康异时同化也。”唐玄宗曾赠“慈愍三藏”之号,故史书多称为“慈愍慧日”[85]。
1701176630
1701176631 承远(712—802),俗姓谢,汉州绵竹县(在今四川)人,最初以僮仆身份师事蜀郡“唐禅师”。唐禅师即处寂(665—732),是弘忍十大弟子之一的智诜的门徒,俗姓唐,人称“唐和尚”。据禅宗史书《历代法宝记》,唐中期传播于四川的净众、保唐禅派的无相、无住法系,即出自唐和尚处寂之后。
1701176632
1701176633 承远在处寂门下时大概曾习学“东山法门”的禅法。承远在开元二十三年(735)东下至荆州,投在天台宗僧“兰若真和尚”门下剃发出家。“真和尚”即荆州玉泉寺天台宗僧弘景(宋时避讳,史书改称恒景)的弟子,名惠真[86]。承远遵师之教到南岳衡山,跟通相和尚受具足戒,学习律学、经书。听说慧日到广州传法,即前往受教,“依《无量寿经》而修念佛三昧,树功德劫,以济群生”。此后专修净土法门,在南岳建寺称“弥陀台”,作为修行道场。他“一食不遇,则茹草而过,敝衲莫完,而岁寒自若”,专心刻苦修行。此后闻名前来求教者日多,另辟建寺宇。弟子中以法照最有名,在代宗时为国师,把承远的事迹奏上,帝赐承远的道场之名为“般舟道场”。德宗贞元年间(785—802承远死前),朝廷赐承远之寺以“弥陀寺”之额,命度僧二十七人,设千僧斋[87]。据说承远传教是“立中道而教之权,俾得以疾至,故示专念,书途巷,刻溪谷……”(柳宗元《南岳弥陀和尚碑》)[88]是说虽据天台宗中道实相论而传法,但又因人情况而施教(权),或教人念佛,或教人在山谷路旁刻写佛经。承远死于贞元十八年(802),年九十一。有弟子百余人,受其教者万余人[89]。
1701176634
1701176635 法照(约卒于777年以后),据宋代延一编《广清凉传》卷中“法照和尚入化竹林寺”的记载,是南梁人。法照曾在南岳承远门下受教。据传他在南岳云峰寺时曾在食钵中看见五台山的灵迹。此后在衡州湘(或作“湖”)东寺入“五会念佛道场”,历时九十天,其间又遥见五台山阿弥陀佛与文殊、普贤菩萨现形,于是决定到五台山巡拜圣迹。法照在唐代宗大历四年(769)与同伴十人向五台山进发,第二年到达。据载他见到佛菩萨显化的“大圣竹林之寺”,见到文殊、普贤二菩萨显圣。文殊对他说:“诸修行门,无过念佛,供养三宝,福慧双修。此之二门,最为其要。”又对他说:“此世界西有极乐国,彼当有佛号阿弥陀,彼佛愿力不可思议,当须系念谛观彼国,令无间断,命终之后,决定往生彼佛国中,永不退转,速出三界,疾得成佛。”(《广清凉传》卷中)[90]后来法照在华严寺“入念佛道场”,绝食专修念佛,祈念往生净土。法照在所称见到文殊显化之处建竹林寺。
1701176636
1701176637 《广清凉传》卷中“法照和尚入化竹林寺”的记述与《宋高僧传》卷二十一所载法照之传略同,但前者稍详,较多神话因素。我们可以把有关念佛的主张看作是法照个人的见解。他大概是借用当时流行的文殊显化的神话来宣传念佛与供养三宝是最重要的修行方法的。
1701176638
1701176639 法照撰有《净土五会念佛诵经观行仪》三卷(现存中下两卷,得自敦煌文书)、《净土五会念佛略法事仪赞》一卷。法照以主张“五会念佛”著称。据此二书,所谓“五会念佛”是在念诵“南无阿弥陀佛”之时,按五种音调和缓急节拍发出声音,如《净土五会念佛略法事仪赞》说:
1701176640
1701176641 第一会,平声念南无阿弥陀佛;第二会,平上声缓念南无阿弥陀佛;第三会,非缓非急念南无阿弥陀佛;第四会,渐急念南无阿弥陀佛;第五会,四字转急念阿弥陀佛。
1701176642
1701176643 或是:
1701176644
1701176645 第一会时,平声入;第二,极妙演清音;第三,盘旋如奏乐;第四,要期用力吟;第五,高声唯速念。闻此五会悟无生。(按:以上为七字一句的偈赞,此为了便于理解,加上标点)
1701176646
1701176647 可见净土宗内已出现变单调的念佛为带有音乐节奏的念佛了。法照大约在大历十二年(777)之后去世[91]。
1701176648
1701176649 唐文宗开成五年(840),日本天台宗僧圆仁(794—864)礼五台山竹林寺时,曾参观了当年法照念佛三昧的“般舟道场”(《入唐求法巡礼记》卷三)。圆仁回国时把法照著的《净土五会念佛略法事仪赞》带回(《入唐新求圣教目录》)。此后,他在日本天台宗大本山比轈山“以五台山念佛三昧法授徒,修常行三昧”(日本师炼《元亨释书》卷三)。这是依据《般舟三昧经》等进行的为期九十天以围绕佛像唱念佛号为内容的修行方法。唱念佛号时即用法照的“五会念佛”之法。五台山念佛法是日本净土宗重要源流之一,至今在比轈山仍流行。
1701176650
1701176651 少康(?—805),俗姓周,缙云(在今浙江)仙都山人,年七岁出家,到十五岁时已读佛经《法华》、《楞严》等五部,到越州(治今浙江绍兴)嘉祥寺受戒,后在此学律五年。然后到上元(即江宁,今南京)龙兴寺听讲《华严经》及《瑜伽师地论》等。贞元初(785),少康到洛阳白马寺,因看到善导的《行西方化导文》(当即《转经行道愿往生净土法事赞》)而决心信奉净土法门。他接着到长安善导影堂参拜祈愿。在江陵果愿寺遇到一位法师劝他到新定(即下面所说的睦州)传教。他听从此言,到达睦州(治今浙江建德东部),大力宣传净土教。少康先从教小孩念佛开始提倡念佛法门,小孩凡念佛一声即给一钱,后改念佛十声给一钱。这样在一年之后男女念佛者已有很多,他们见到少康就念阿弥陀佛。
1701176652
1701176653 此后,少康在乌龙山建净土道场,筑坛三级,“聚人午夜行道,唱赞三十四契,称扬净邦”,在斋日时可聚集三千多人。他曾登座叫男女信徒看着他的脸,自称高声念佛时有佛从他口出,谓“汝见佛身即得往生”。少康于唐贞元二十一年(805)去世。当时人们称他是“后善导”(《宋高僧传》卷二十五本传)[92]。
1701176654
1701176655 按照净土宗的教义,修持念佛法门不仅自己可以往生净土,也可追荐祖先亡灵以及“帝王、人王、师僧”,“同得往生阿弥陀佛国”(善导《安乐行道转经愿生净土法事赞》卷下)。中国儒家重孝道,希望祖先亡灵在阴间得到安乐,因此人们对净土宗教义容易理解和接受。在唐代,净土信仰已风靡社会,甚至一些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也相信净土往生之教,如李白、白居易、柳宗元等都写过阿弥陀佛净土的赞文。我们通过对净土信仰的考察,可以了解当时佛教流行的情况,并从一个侧面看到当时人们的内心世界。
1701176656
1701176657
1701176658
1701176659
1701176660 隋唐佛教史 [:1701171358]
1701176661 隋唐佛教史 第四节 华严宗
1701176662
1701176663 在隋唐时期成立的佛教宗派中,华严宗是最富有浓厚理论色彩的宗派之一。华严宗是通过论释大乘重要经典《华严经》而建立自己的教义体系的。法藏在继承隋唐之际杜顺、智俨的华严理论的基础上并得到武周、唐朝廷的大力支持正式建立了华严宗,经澄观、宗密二代构建了庞大的教义体系,所阐释弘扬的法界缘起、理事圆融思想不仅对佛教诸宗,而且对中国哲学思想也产生了很大影响。
1701176664
1701176665 一 华严五祖和华严宗
1701176666
1701176667 唐代华严宗是由法藏继承隋唐之际终南山杜顺、智俨的华严学而发展起来的,经澄观、宗密而发扬光大,拥有比较庞大的教义体系。后世将杜顺、智俨奉为华严宗初祖、二祖,法藏为三祖,而将澄观、宗密奉为四祖、五祖。
1701176668
1701176669 (一)祖杜顺
1701176670
1701176671 杜顺(557—640),唐雍州万年县(治今西安)人,名法顺,俗姓杜,十八岁出家,后隐居终南山弘传华严经学,还倡导净土念佛法门,并以“神异”声闻朝野,世称他是“文殊菩萨化身”。据传他曾受到唐太宗召见,赐号“帝心”。贞观十四年(640)逝世,年八十四岁。[93]现存《华严五教止观》、《华严法界观门》据传是他所作,另有弟子智俨撰写《华严一乘十玄门》一卷,源自杜顺述说。
1701176672
1701176673 (二)祖智俨
1701176674
[ 上一页 ]  [ :1.701176625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