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1211642
1701211643
所以,佛教学生不但要「以戒为师」,还要「以苦为师」,无论是物质生活,或是精神生活中的苦,都要能忍受。苦才能激发起出离心,对眼前的一切才不会留恋。生活太舒服、太富裕,就会产生留恋,舍不得离开,这就不能往生。所以,佛家赞叹苦行,苦行对我们修出世间法障碍少,道理在此地。
1701211644
1701211645
男女的情欲泛滥,这些事情在现前社会已经太普遍了,所以社会动乱,世界不太平。这不是小事,也不是两个人的事情。佛法讲虚空法界就像一个身体,每个家庭就像身体中的每个细胞,夫妻就是细胞的细胞核。夫妻不和,男有外遇,女也有外遇,细胞核就坏了,细胞坏了影响整个身体的健康。所以,夫妻不和,家庭破裂,就是社会动乱的根源,背的因果多大!而今天全世界离婚率这么高,世界焉能不乱?有这么严重的关系,所以佛才将之定为根本戒。
1701211646
1701211647
古大德讲:「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世界和平、社会安定、国家兴亡都在家庭,所以儒家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平天下就是世界和平。这一切的根是家,家的根本是夫妇。佛教与儒家对此事讲得很多,也很透彻。我们起心动念,就要想到自己的行为会对社会有什么影响,一念恶,整个社会、世界,一切众生遭难;一念善,能令一切众生得福。社会的安危,众生的祸福,都在我们起心动念之间。《十善业道经》是佛法修学的根本法,从初发心到无上道都不能舍弃。
1701211648
1701211649
这是讲身的三业:「杀、盗、淫」,一定要永断。下面是永断口的过失:
1701211650
1701211651
「妄语」,妄是虚妄、不诚实,所谓说假话,有意无意欺骗别人,这是口恶里最严重的,而且最容易犯的。何以会作恶、会毁犯佛陀的教诲?现在人说是保护自己的利益,其实无非是包庇自己的罪恶。罪恶不能积,罪恶愈积愈大,将来的果报愈堕愈苦。
1701211652
1701211653
「两舌」,挑拨是非,斗乱两头,这个罪过尤其重,其果报在拔舌地狱。两舌最严重的是破和合僧,这是五逆罪之一。《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讲,出家人嫉妒、毁谤讲经说法的法师,破坏道场,让信徒对法师失去信心。这个嫉妒的人目的达到了,可是果报堕落在地狱,以我们人间的时间来算是一万八千年。诸位要晓得,人间跟地狱有很大的时差,在地狱里面所感受的是无量劫。时间不是实法,是从抽象概念上造成的,不是真实的。佛在大经上讲「念劫圆融」,一念展开是无量劫,无量劫可以缩短成一念。因此,我们看到别人有好事,应当随喜赞叹,帮助、成就他,我们所获得的功德跟他一样大。自利与自害,吉凶与祸福,存于一念之间耳。一念觉,得无量无边的福报;一念错,招来无穷的祸患。不学佛不知道,学了佛务必深明此理。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小心谨慎,不至于毁犯。
1701211654
1701211655
「恶口」,就是言语粗鲁,没有礼貌,这显示一个人的修养、行为与受教育程度。此地所说的教育,是指圣贤教育。中国自古以来,读书志在圣贤。换言之,受教育就是提升自己的涵养、境界,以佛法的术语,就是超凡入圣。圣者,就是永远断除十恶业;大圣则是做到无「毫分不善间杂」其中。如今的学校教育,纯属知识教育、科技教育,不是圣贤教育;换言之,不是做人的教育。所以,纵然拿到博士学位,念念之中依然自尊自大、损人利己,这与圣贤教导完全相违背。不但儒佛的大圣大贤,甚至一个宗教的创教主,以及追随他们的这些信徒,无一不是舍己为人,牺牲自己成全别人,决定没有自私自利,这是圣贤教育。
1701211656
1701211657
恶口之人,对人没有礼貌,对事粗鲁,对物无爱惜之心,显示其烦恼习气现前。这样,不但伤害自己,也伤害社会、伤害别人。所以,孔老夫子教学将言语看得很重,在教学四科当中,第一是德行,第二是言语。说话一定要懂得分寸,懂得在什么场合、对什么人,该说什么话,这从小就要训练。古时候,儿童六七岁开始训练,让他们养成习惯,所谓「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我们这一代人不幸,生逢乱世,整个社会动乱,对圣贤的教育,纵然不否定,也是以冷漠的眼光待之。
1701211658
1701211659
「绮语」是花言巧语。说得非常好听,目的在害人,诱导众生行不善业。现在的电视、电影、戏剧、舞蹈、音乐,乃至于美术,都是属于这一类,很能够讨大众的欢心,可是内容是不善的。今天这些美其名为艺术,做的是社会教育,是教人杀盗淫妄,教人贪嗔痴慢。圣贤的教诲是人天眼目,如夜暗之明灯,照眼前这样发展下去,圣贤教育没有了,人间就是一片苦海。
1701211660
1701211661
以上讲的是口的四种过失。谚语常讲:「病从口入,祸从口出。」《无量寿经》讲「善护三业」,「善护口业,不讥他过」,把口业放在第一位,道理就在此地。
1701211662
1701211663
意业三条,第一是「贪欲」。佛法讲贪嗔痴(邪见是痴),是三毒烦恼,世间所有一切恶业,都是从这里生的,这是根本严重的大祸。西方人提倡贪欲,说是社会进化的原动力,人要是没有贪心,社会就没有进步,鼓励贪欲,诱导贪欲,让你贪欲念念增长。佛告诉我们:贪心是饿鬼,嗔恚是地狱,愚痴是畜生,这是三恶道的业因。今天却提倡贪嗔痴,消灭戒定慧,这是什么世界?
1701211664
1701211665
我们到底是相信科学,还是相信佛陀教诲,要做一个决断,这是真正的智慧、真实的福德。这个决断,将会有两种不同的果报:若随顺贪嗔痴,果报在三途;随顺佛陀的教诲,相信净宗法门,如理如法地修学,必定生净土。这两年来,新加坡念佛往生的同修很多,中国各地念佛往生的人也很多。去年「观音救苦会」会长林医生,往生的时候,有些同修帮他助念,他告诉大家,他眼前一片金光,金光愈来愈大,最后他说:「我看不到你们了。」佛来接引先是放光,接触佛光后,罪障消灭了,就跟佛走了。这都是大家亲眼所见的殊胜稀有的瑞相。还有许多没有病自在往生的,站着、坐着往生的,这都为我们做证明。
1701211666
1701211667
世出世间的事理,无量无边、无有穷尽。事繁杂,理深密,谁能够彻法底源?佛能。这决不是抬高佛教,藐视别人。像一棵大树一样,从根本到枝叶完全贯通,毫无障碍,就称作佛。你的智慧只能知道一个树梢、树枝、或树干,智慧不圆满,见解不普遍,你的想法做法依旧有错误。所以经上讲,等觉菩萨还有一品生相无明没破,智慧德能就没有达到究竟圆满。佛法是平等法,于法界平等,于一切众生平等,这才是真正值得赞叹、尊敬的,我们学佛在这些地方必须要辨别清楚。
1701211668
1701211669
『嗔恚』、『邪见』就不必多说了,邪见是愚痴,都要永断。这一段经文是世尊对一切众生无上的教诲,真实的开示,不仅是释迦牟尼佛,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没有例外的。
1701211670
1701211671
从「龙王当知」到「嗔恚、邪见」这一段,一定要背诵,常常警觉自己。佛法讲修行,修什么?就是修这一段,这一段是佛家的行经。向下经文是细说,告诉我们修十善业道得什么果报。
1701211672
1701211673
【龙王,若离杀生,即得成就十离恼法。何等为十?一、于诸众生普施无畏;二、常于众生起大慈心;三、永断一切嗔恚习气;四、身常无病;五、寿命长远;六、恒为非人之所守护;七、常无恶梦,寝觉快乐;八、灭除怨结,众怨自解;九、无恶道怖;十、命终生天;是为十。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得佛随心自在寿命。】
1701211674
1701211675
杀生是恶业里最严重的,果报也是最苦的。本经只说不杀生的利益、好处,而杀生的果报,就是将这十种离恼法反过来。过去蕅益大师讲过杀生十种恶报、不杀生十种善报,我将之附在本经末后,用来弥补经文之不足。实在讲,经文已具足了,我们读经的人往往不能体会,所以祖师帮助我们。
1701211676
1701211677
前面经文说:「昼夜常念善法、思惟善法、观察善法,不容毫分不善间杂。」若在行为上做到了不杀生,可是念头还不清净,就是夹杂。一定要从心里将杀生的念头拔除,才是真清净。小乘戒论事不论心,与世间法律判案一样,讲究事实证据。你确实杀了众生,才有罪;若起心动念要杀,但是没有杀成,就不犯罪。而大乘法是论心不论事,你心里起个念头要杀害众生,这个罪就成立。由此可知,小乘的善有夹杂不善,大乘的善法决定不容许夹杂不善,念头就是不善。念头尚且没有,哪里会有现行?我们要从这个地方培养自己真正的善心。
1701211678
1701211679
可是这个事情很难,难在什么地方?我们烦恼习气太重,见到不如意的事,尤其是对自己不利的众生,杀害的念头就生起来。另外一个是贪心,见到自己喜欢吃的,就起了贪心。所以,恨它也杀它,爱它也杀它,这是无始劫来的烦恼习气。你没有办法断杀害众生的念头,这是一个因素。第二,不了解事实真相,这是教育问题。儒家没有佛法讲得严格,但儒书也说,「君子远庖厨,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换言之,儒家赞成吃三净肉:没有看到杀、没有听到杀声、不是专为我而杀,这是世间的圣贤。宗教也注意这个问题,《古兰经》说:宰杀畜生,要有传教师祷告祝福,如果没有经过阿訇祝福的畜生肉不能吃,这都是有爱心、仁慈在其中。
1701211680
1701211681
佛法讲得究竟,不食众生肉。佛教导大家吃三净肉是不得已,为什么?佛当年在世的生活方式是托钵,佛法讲「慈悲为本,方便为门」,决不给信徒添麻烦,他们吃什么就供养什么,决定没有分别、执著,这才吃三净肉。佛教传到中国来之后,托钵制度就行不通了。印度一些高僧大德都是由国家供养,时间久了,国王大臣、普通百姓都知道供养三宝。但在早期还是吃三净肉,素食运动是梁武帝开始提倡的。梁武帝读《楞伽经》时,看到经上说:菩萨慈悲,不忍心吃众生肉。很受感动,于是自己就断除肉食。他是佛门的大护法,他提倡素食,出家二众立刻响应。所以,全世界只有中国佛教吃素,其他国家的佛教不吃素。素食可以「永离杀生」。屠夫会杀害众生,是因为有人要吃肉,若没有人吃,就不会有人去杀害。纵然吃三净肉,心不清净,业不清净。所以,素食决定有好处。
1701211682
1701211683
「十离恼法」,『恼』是烦恼,十种永离烦恼的方法。第一「于诸众生普施无畏」,佛教导众生的,彻始彻终就是一个布施。能行布施,就是菩萨;不能行布施,就是凡夫。菩萨法六波罗蜜,第一是布施,布施有三类:财布施、法布施和无畏布施。后面的五条:持戒、忍辱、精进、禅定和般若,都可以归纳到布施之中。持戒、忍辱是无畏布施;无畏是令一切众生身心安稳,没有恐惧。一个持戒的人,众生遇到他心里安定,纵然有财宝被他看到,不要紧,他持戒,不会侵害我。忍辱的人,你得罪他没有关系,他不会报复,不会怀恨,这都是属于无畏布施。精进、禅定、般若属于法布施。所以,六度总归纳起来,就是一个布施波罗蜜。
1701211684
1701211685
对于一切众生,没有杀害的念头,还能够爱护它、帮助它,它也会亲近你。在中国,鸟兽看到人都吓跑了,为什么?有杀害众生的心。在国外,山野、公园里,许多野生动物,一招手它就来了,不怕人,因为没有人会伤害它。有一年我住在旧金山,附近有个公园,我们每天都到公园散步,里面有很多野生的鸭子、鸽子。有一次,一只鸽子的脚被人用绳子绑起来,我们帮它把带子松开,它懂得了。到第二天,它又引来两、三只,都是脚上被绑着,来找我们帮助。所以,它有灵性,它知道我们会帮助它,这是无畏布施。只要我们永远断除肉食,没有伤害众生的意念,身上的杀气就完全没有了,就转变成慈光,慈悲的光明,小动物看到都欢喜接近。这个功德不可思议,果报得健康长寿。
1701211686
1701211687
第二,「常于众生起大慈心」,你不忍心伤害众生,于一切众生决定有爱心。不但对动物、植物,以及所有一切生物都会起真诚的爱心。戒经中说:「清净比丘,不踏生草」。除非没有路,这是一条必经之路,可以踏过生草,这是开缘。这是离恼法,长养自己的慈悲心,修学自己的忍辱、耐心。
1701211688
1701211689
第三,「永断一切嗔恚习气」,『嗔恚』果报在地狱。人在世间,「不如意事常八九」,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不如意事?过去今生造种种不善业。我们一生的际遇都是果报,不是别人给的,是自作自受。真正明了是自作自受,怨天尤人的念头就没有了,怨天尤人都是嗔恚。纵然自己心善、行善,还遇到许多不如意事,修行人知道,这是过去生中无始劫来的业报,能够逆来顺受,不生烦恼。
1701211690
1701211691
第四,「身常无病」,第五,「寿命长远」,这两条是世间人所希求的,不论中外、不同的族群、不同的宗教,无不求健康长寿。健康长寿不是佛菩萨赐予的,更不是神明给的,向神明祷告没有用,这是自己的业报。诸佛菩萨、神明保佑我们,用什么方法?教诲,我们肯接受教诲,依教奉行,才能转自己的业报。命中短命、多灾难、多疾病,这是能转变的。怎么转法?认真努力修十善业就转过来了。如果继续随顺自己的烦恼习气,造作种种不善,命运、业报就转不过来,不但转不过来,果报愈转愈劣。
[
上一页 ]
[ :1.701211642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