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1212086e+09
1701212086 【复次龙王,若离贪欲,即得成就五种自在。何等为五?一、三业自在,诸根具足故;二、财物自在,一切怨贼不能夺故;三、福德自在,随心所欲物皆备故;四、王位自在,珍奇妙物皆奉献故;五、所获之物,过本所求,百倍殊胜,由于昔时不悭嫉故;是为五。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三界特尊,皆共敬养。】
1701212087
1701212088 此段意思深广无尽,诸菩萨的修行,及六道众生的堕落都在这一条。贪嗔痴三毒烦恼,是烦恼之根本。而贪、嗔、痴再精缩归纳,就是一个「贪」。所以,菩萨修学的六大准则,第一就是布施,布施就是对治贪欲。因此,若要把六波罗蜜再精缩归纳,就是布施波罗蜜。世出世间大圣大贤,之所以能成为圣贤,就是能离贪欲。若能尽除贪欲之根,就成佛了;若断之未尽,就是菩萨。凡夫不但未能远离,而是日日增长,增长贪欲,就是增长堕落三恶道的机会;离开贪欲,就远离恶道。
1701212089
1701212090 要知道人生苦短,刹那之间耳。即使是希求眼前的福报,也决不是从贪嗔痴而来,贪嗔痴只有折福,不能增福。今世所求得之福报,是过去生中修的善因;这一生所造之恶业,果报在来世。因果通三世,丝毫不爽。
1701212091
1701212092 中国有一位医术高明的医生,他看病是问病人的出生年月日,出生的处所。这是什么道理?观察你身体的本质,就知道你会得什么病,这是从根本来对治,相当高明。而佛法讲的根本就更深了,是过去生中所造的善恶业。中国人讲求养生之道,有很多养生的理论与方法,但若只懂得养生,不懂得养心,病根不能拔除,体质就得不到根本的转变。因此,你的心地清净、平等、慈悲,自然身心健康,百病不生;反之,心存贪嗔痴,这是万病之源,无论如何保健养生,都无济于事。
1701212093
1701212094 贪欲的范围很深广,尤其名闻利养、五欲六尘,不但毁人之德行,而且是堕落三恶道的第一因素。断贪是要断贪的念头,不是改变贪的对象,所以不但世法不能贪,佛法也不能贪。贪图名闻利养、五欲六尘,堕三途;贪佛法,生三善道,终究不能脱离六道轮回。《金刚经》云:「法尚应舍,何况非法?」舍是不贪,并不是说不要。我们需要佛法来帮助脱离生死轮回,可是不能贪着;有贪的念头,学习佛法的目的就达不到了。
1701212095
1701212096 因此,贪心不能不舍。但是我们无量劫来,就受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这些烦恼习气的熏习,今天想一下就断除,谈何容易?其实,了生死、出三界、脱轮回,就在认知。为什么别人能成圣、成贤,做佛、做菩萨,就是因为他们有清楚的认知,知道贪嗔痴慢是轮回之因,六道轮回是贪嗔痴慢的果报;因断了,果就不会现前。因此,只要我们认清这个事实,有信心、有决心、有毅力,依照佛菩萨的教诲认真行持,就一定能远离贪嗔痴,远离十恶业。
1701212097
1701212098 「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开经偈云:「百千万劫难遭遇」。因此,今天得人身、闻佛法,一定要掌握住,下定决心,在这短暂几十年,舍弃贪嗔痴慢、名闻利养、五欲六尘的享受,永脱轮回。释迦牟尼佛为我们做了最彻底、最究竟、最圆满的好榜样。他舍弃了王位,舍弃了富贵,过乞食的生活,日中一食,树下一宿。这个示现就是教我们要彻底舍离贪嗔痴慢,才能永脱轮回。
1701212099
1701212100 「远离贪欲,即得成就五种自在。」这是一切众生所向往的果报。五种自在是果,永离贪欲是因,修因必定证果。
1701212101
1701212102 「一、三业自在,诸根具足故。」『三业』是身、语、意。『自在』是没有烦恼、忧虑、牵挂,身心清净。身无病,身自在;口业清净,口自在;意业充满智慧,不生烦恼,心地清净,意自在。『诸根具足』,用现代话说,就是身心健康,没有缺陷,这是第一等的福报。佛家讲的「清福」,就是这八个字。诸根具足是果报,三业自在是因缘。
1701212103
1701212104 三业自在,身心清净。在日常生活中,一个妄念都不生。为自己的,都是妄念;修行,为自己成佛、做菩萨,都是妄念。佛教导我们无妄念,无妄念要有正念;正念不是无念,正念是无妄念。正念是为一切众生;我修行,为一切众生,我成佛、成菩萨,还是为一切众生。凡是自私自利,都是妄念、邪念。无念不是什么念头都没有;什么念头都没有,果报在四禅无想天,是外道天。佛家讲无念是无自私自利的念头,有正念,正念是为佛法常住世间,为利益一切众生。利益众生最重要的,就是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这是真实利益,才能得三业自在,诸根具足。除此之外,所有利益都是小利益。
1701212105
1701212106 这一句的义理、境界,无限深广。这部经是世尊对一切众生的根本教诲,即因果的真实道理,离此根本,修学一切法门都不能成就。人生在世,有两种人:第一、六道凡夫,过去造业,今生受报,称之为「人生酬业」。若过去生修福,这一生就是来享福;过去生中造恶业,这一生是来受苦受难。第二、诸佛菩萨,是来救苦救难的。救苦救难的人比我们平常吃的苦头还多,因为他要示现舍己为人,为我们做榜样。
1701212107
1701212108 我们属于业报身,酬业而来。现在我们通过学佛,明了业报可以转变之理,就要努力将业力转变成愿力,所谓转凡成圣,我们跟诸佛菩萨乘愿再来就无二无别。这是真正修菩萨道,修成佛之道。佛到世间,就是帮助我们从业力转变成愿力,只要自己真的依教奉行,认真努力地改习气、去烦恼,决定能转。
1701212109
1701212110 「佛氏门中,有求必应」,我刚入佛门,章嘉大师就将这些道理教给我。甘珠活佛曾说我,人很聪明,可惜没有福报又短命。而我依照老师的教导,无福转变成有福,无寿命转变成有寿命,如何转的?断恶修善。李老师讲得更透彻,他说讲经的功德最大,转业力最快,所以劝那些面相很薄的同学学讲经。因为讲经是代佛说法,佛不在世间,发心代佛说法的人,得佛的智慧、寿命,就把自己的业力完全转变了。「将此深心奉尘刹,是则名为报佛恩。」
1701212111
1701212112 我们不是希求寿命,寿命长短无所谓,重要是在这一生取得成就。什么成就?了生死、出三界,往生净土,亲近阿弥陀佛,这是第一等的成就,一切诸佛所赞叹。如何取得?舍己为人,为佛法、为众生。有人说:「我不会讲经」;只要你发心,三宝加持。上台不是我说的,诸佛菩萨说的,我把这个身体奉献给佛菩萨,借给他用;要发这个愿心。而自己要舍得干干净净,恢复清净心,清净寂灭。愈清净、愈寂灭,诸佛菩萨加持的力量愈显著、愈殊胜。若心中存有疑惑、妄想、分别、执著,佛菩萨想加持都没办法。
1701212113
1701212114 诸佛菩萨的心愿是广度众生,希望一切众生一生成佛。我们能不能立刻成佛?答案是肯定的。你为什么成不了佛?不相信佛的能力,不相信自己能成佛,受外面境界诱惑,立刻堕落、变心,这才招来长劫轮回。今天世人何以这么容易堕落?容易变心?失去了圣贤教育。古人能保持,就是从小接受伦理道德的教育。伦理道德教育的功能,就是防止我们堕落,帮助我们提升。
1701212115
1701212116 近百年来,社会大众疏忽伦理道德教育,崇尚争名逐利。认为道义是旧社会的产物,新社会不需要五伦八德、忠孝仁爱,而是要名、要利,因此全世界的人都纵欲争利。古人讲:「危邦不居,乱邦不入。」现在地球是既危又乱,聪明人都赶紧想法子移民。移到哪里去?到极乐世界去。所以,我们对这个世间毫无留恋,随时都想走,也随时走得了。这个身体还在世间,是帮助能信、能解、能行的有缘人,一起去极乐世界。
1701212117
1701212118 经论讲:「佛不度无缘之人。」好学就是有缘。经云:「受持读诵,为人演说」,这个人就有缘。若是受持读诵,而不为人演说,这是小乘,不能往生极乐世界;反之,为人演说,帮助别人,这是大乘。有些老阿公、老太婆念佛往生,瑞相稀有,他没有为人演说,他怎么能往生?他是没有缘为人演说,条件不具足,不是没有心愿;若有这个条件,没有这个心愿,也不能往生。往生的人都是发大菩提心,大菩提心是念念帮助一切众生。虽然不能讲经说法,逢人都劝人念阿弥陀佛,这就行了。若能将念佛的道理、方法为人讲解清楚,就更殊胜。
1701212119
1701212120 帮助别人,别人不肯做的,我要做,决不能为自己。《礼记·曲礼》教导我们:「安安而能迁。」你有福报,你身也安、心也安,日子可以过得很舒服、很自在;但别人有痛苦时,也要舍弃自己的安居,为苦难人去奔波。如果说:「我自己生活环境安逸,为什么要舍弃?如果人家听我教导,那还好;要是不听教导,那我不就冤枉了?」这是错误的。人家听要教,不听也要教,什么样的苦难、折磨都要受,这是舍己为人。舍离贪欲,就是舍弃自己的安乐,果报是得「三业自在」。
1701212121
1701212122 「二、财物自在,一切怨贼不夺故。」一切众生终身追求的,不外乎财富、聪明智慧、健康长寿。能否求到?若是能追求到,我们可以全心全力拼命去追求;若求不到,我们的追求就错了。世间人也有少数知道错了,可是依然去追求,希望侥幸可以得到。佛告诉我们,世间从来没有侥幸得到的事情,这三桩都是果报,果必有因。
1701212123
1701212124 我们听天主教讲道,他们的教义中不讲因果,说一切都是神的赐予。换言之,神喜欢你,就赐给你多一点;神不喜欢你,就赐给你少一点。你对神敬爱,神赐给你多一点;你对神愤恨,神赐给你就少一点。这种说法不能解决问题,真正解决问题还是佛法。佛法讲果必有因,你不修因,哪来的果报?因是布施,财布施得财富,法布施得聪明智慧,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
1701212125
1701212126 但若修因不离贪欲,修因证果依旧得不到自在。我们看到社会上有发大财的,累积财物达几十亿美元,他依然不自在。何以不自在?没有离开贪欲,心中只有名利。贪欲日日增长,果报在饿鬼道。现前也不得自在,他的财常有人想窃取、想瓜分,他被冤家债主、盗贼视为目标。出门要带着保镖,时时刻刻提防别人。可是外面的伤害容易防止,内里的伤害难以防止。如果冤家债主投生到你家,做你的儿女,或是孙子,即佛法所说的败家子,这就防不胜防。你现在虽具足财富,这是你的福德因缘,世间人所谓是你现在走好运、兴旺的时候,这些冤亲债主在你旁边不敢轻举妄动。可是运会衰,无法永远保持兴旺,到衰的时候,他就来报复了。
1701212127
1701212128 不要说是世间人,连释迦牟尼佛也会有冤亲债主,佛的头号冤家就是魔王波旬。佛法最盛的时候,魔王波旬来护法,他在等待机会。波旬曾经告诉世尊,他想方法要灭佛法。佛告诉他:「佛法是纯正之法,是从自性里流露出来的,任何力量都不能坏佛法。」波旬说:「正法、像法时期不能破坏,到末法时期,我让我的魔子魔孙统统出家,披上袈裟来破坏佛法。」释迦牟尼佛听了流眼泪,这就是经典记载的「譬如狮子虫,还噬狮子肉」。
1701212129
1701212130 佛法如此,世法也如此。如何能保全?世世代代积功累德才能保全;哪一代舍弃德行,走上争利纵欲,这一代就毁了。唯有舍弃名利,「与人无争,与世无求」,才能保全。你有就有人争,你无就没有人争。世尊当年圆寂之后,所有弟子都没有人争。为什么?世尊没有财产,在世所居住的精舍、园林、讲堂,都是在家居士、国王大臣提供的,佛是借住,不是接受赠送。所以,佛在世有使用权,没有产权;佛灭度之后,财产都归施主。他一生所示现的:三衣一钵、日中一食、树下一宿,过着自在究竟圆满的生活。全心全力尽义务的教学,帮助人破迷开悟,离苦得乐,赢得举世之人尊敬。这就是他的成就,无比殊胜的果报,没有冤敌。
1701212131
1701212132 即使魔王波旬、提婆达多及六群比丘等,这些破坏佛法的人,都是大权示现,不是真的。《提婆达多经》中说,提婆达多堕地狱,在地狱里的享受比天宫还快乐。他是在唱戏表演给我们看,告诉凡夫之人,业障没有消尽,逆缘总归是有。佛示现这个逆缘,教导我们如何在逆境、恶缘环境中成就自己的道业。
1701212133
1701212134 【复次龙王,若离嗔恚,即得八种喜悦心法。何等为八?一、无损恼心;二、无嗔恚心;三、无诤讼心;四、柔和质直心;五、得圣者慈心;六、常作利益安众生心;七、身相端严,众共尊敬;八、以和忍故,速生梵世;是为八。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得无碍心,观者无厌。】
1701212135
[ 上一页 ]  [ :1.701212086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