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1253934
1701253935
(21) 参见吕澂著《印度佛学源流略讲》,第90—92页。
1701253936
1701253937
(22) 参见金仓圆照著前引书,第134页。
1701253938
1701253939
(23) 此处提到的这“十地”名称是《华严经》十地品中的译法,《渐备一切智德经》中提到相应的“菩萨住”或“菩萨十住道地”,即:悦豫、离垢、兴光、晖曜、难胜、目见、玄妙、不动、善哉意、法雨。参见《渐备一切智德经》卷第一。
1701253940
1701253941
(24) 参见佛陀跋陀罗译《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二十三至二十七。
1701253942
1701253943
(25) 各有关经典中的译法有所不同,佛陀跋陀罗译的《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二十五中的译法是:檀波罗蜜、尸波罗蜜、羼提波罗蜜、精进波罗蜜、禅波罗蜜、般若波罗蜜、方便波罗蜜、愿波罗蜜、力波罗蜜、智波罗蜜。
1701253944
1701253945
(26) 参见佛陀跋陀罗译的《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二十五。
1701253946
1701253947
(27) 《渐备一切智德经》卷第三。
1701253948
1701253949
(28) 《华严经》(六十卷本)卷第二十五。
1701253950
1701253951
(29) 《华严经》(八十卷本)卷第三十七。
1701253952
1701253953
(30) 《华严经》(六十卷本)卷第四十六。
1701253954
1701253955
(31) 《华严经》(六十卷本)卷第八。
1701253956
1701253957
(32) 《华严经》(六十卷本)卷第二十九。
1701253958
1701253959
(33) “三界唯心”亦是一种“性空”说。
1701253960
1701253961
(34) 《大智度论》卷第二十九。
1701253962
1701253963
(35) 《佛说遗日摩尼宝经》中将与此经的“二边”对应的部分译为“一边”。
1701253964
1701253965
(36) 参考吕澂著《印度佛学源流略讲》,第89、90页。
1701253966
1701253967
(37) 《佛说摩诃衍宝严经》语。
1701253968
1701253969
(38) 该经亦常简称为《维摩经》。
1701253970
1701253971
(39) 鸠摩罗什译《维摩诘所说经》卷中。
1701253972
1701253973
(40) 该经中还有许多处有这样的概念组。
1701253974
1701253975
(41) 鸠摩罗什译《维摩诘所说经》卷中。
1701253976
1701253977
(42) 鸠摩罗什译《维摩诘所说经》卷中说:“文殊师利问维摩诘:我等各自说已,仁者当说何等是菩萨入不二法门。时维摩诘默然无言。文殊师利叹曰:善哉!善哉!乃至无有文字语言,是真入不二法门。”
1701253978
1701253979
(43) 如一个梵本是“Sukhāvatū-vyūha”(译成《极乐庄严经》)。参见金仓圆照著前引书,第135页。
1701253980
1701253981
(44) 有不少人怀疑此经不是在印度形成的,而是形成于中亚或中国。参见平川彰著前引书,上卷,第365页。
1701253982
1701253983
(45) 净土类经典的汉译本历史上还有许多,现在有存有缺。
[
上一页 ]
[ :1.701253934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