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1501896
1701501897
达尔文的《人类和动物的表情》并不是在真空中写成的。托马斯·迪克森通过追溯英语中元范畴“情感”的发展,概述了其历史。他认为这是一个不断简化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复杂性在许多方面成为输家:“情感”语义场包含了一系列由“激情”“心灵之爱”“情绪”“欲望”和“快感”等较早的个体概念所传达的不同含义。(77) 迪克森认为,这种简化为一个单一的元范畴的过程始于18世纪30年代苏格兰的道德哲学家,“在物理学家兼哲学家托马斯·布朗(Thomas Brown)的《人类心灵哲学讲座》中达到了决定性的时刻”。他是爱丁堡人,其最具影响力的著作发表于1810—1820年间。(78) 这一过程与我们称之为世俗化的历史发展密切相关,尽管这种说法过于线性化。像“激情”和“心灵之爱”这样的概念属于《圣经》和神学,而“情感”这一范畴则是一个涉及有机体和自然概念的科学词汇。这种取代使情感有可能被看作是独立于形而上学的影响,后来又被看作是不受任何意志或意图影响的纯粹的物理过程。世俗化以及这种与意志的分离,反过来使人类和动物共有的情感的动物化成为可能。这是基督教宇宙论棺材上的又一颗钉子,因为对基督教宇宙论来说,感知能力是人性的标志,它“和理性一起,构成人类心智中特别优越的特征”。(79)
1701501898
1701501899
在思想史研究中,迪克森发现,像赫伯特·斯宾塞(Herbert Spencer,1820—1903)和亚历山大·贝恩(Alexander Bain,1819—1903)这样从进化论角度思考问题的早期情感心理学家或生理学家与达尔文一样,与苏格兰的道德哲学家有着密切的联系。他们都在与基督教神学对话,事实上,这就是他们的出发点。以斯宾塞为例,他反对人类的智力发展是由形而上学的实例来指导的观点,其中包括大脑和情感的发展。在他看来,智力的发展确实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但这是一个遵循进化规律的自主过程。(80) 与斯宾塞和达尔文不同,贝恩并没有明确否认意志的存在,也没有否认意志会影响情感。他把意志整合进来,形成了一个包含意志、认知和情感的三角模型。【174】他将意志及其影响定义为一种驱动肌肉运动的精神运动,其中包括那些负责表达情感的肌肉。这台发动机是由食物提供的能量驱动的,或者用迪克森的话说:“食物取代上帝,成为意志的原动力。约翰·格罗特(John Grote)等贝恩的基督徒读者反对这种新的科学心理学,这并不让人奇怪。”(81)
1701501900
1701501901
虽然斯宾塞和贝恩在世时(主要是在19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之间)受到了英美公众的广泛欢迎,但达尔文的名声却经久不衰。他也绝对是最复杂的例子。我们该如何解释《人类和动物的表情》中那些引人注目的“非达尔文主义”内容呢?在这本书中,他不仅将情感与对生存有用的身体属性联系起来,而且还提醒人们注意它们的无用性和多余性。可以说,达尔文是他自己的反基督教论战的受害者,这场论战往往给他的进化论和生物学论点蒙上阴影。他把很大的精力投入到对早期一些作品的批评上,主要是查尔斯·贝尔(Charles Bell,1774—1842)的《表达的解剖与哲学随笔》(Essays on the Anatomy and Philosophy of Expression ,1824)。这本书宣扬了一个无所不知的造物主的天意,例如一个年轻女子脸红是上帝赋予她的一种机制,保护她免受不道德行为的伤害。(82) 这使达尔文忽略了情感表达在进化上的可能优势。(83) 迪克森持不同意见。通过对相关文献的仔细阅读,他认为达尔文从查尔斯·贝尔、托马斯·H.伯吉斯(Thomas H. Burgess)以及其他人身上学到的东西比人们通常认为的要多。事实上,迪克森认为,《人类和动物的表情》是通过类比《圣经》中人类堕落的故事来构建的:虽然亚当和夏娃最初控制了他们的行为和感情,但这一切都随着夏娃咬了一口苹果而失去了。迪克森的修正主义观点是,达尔文这本书包含了一个非基督教版本的奥古斯丁式人类堕落的故事,把情感的表达描述为“人类机器的故障”。(84)
1701501902
1701501903
这种基督教神学元素被转移和重新引导并以新的面貌重新出现的观点,比基督教思想逐渐消失的线性世俗化过程更具吸引力。(85) 此外,这种转移和重新引导的框架也提供了一部分解释,即为什么从19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所有研究情感的人,如达尔文和其他我们很快要讨论的人一样,如此努力地把情感从自由意志或意图中分离出来。(86) 在这一时期,心理学这门新科学出现了,它有必要将自己从其他竞争的科学(尤其是神学)中分离出来,创造自己合法性的领域和形式。【175】它还必须将自己与“反科学”的基督教宇宙论明确区分开来。正如迪克森在解读达尔文的《人类和动物的表情》一书时所表明的那样,在这一过程中,基督教意识形态的因素不断地重新出现,这清楚地表明了基督教关于情感的长期传统在深层次的持续影响。情感与自由意志的分离发生在19世纪后期,这可以用实验心理学实验室的还原论认识论和实践来解释。(87) 当时发明的现代心理学实验设计很难测量人类和动物的感受,以及人类是如何评估、处理和影响自己的情感的。实验设计发展的过程确实是相互的:认识论决定实验,反之亦然;情感实验决定了情感概念,反之亦然。
1701501904
1701501905
大约在同一时期,新兴心理学的代表们形成了一种脱离自由意志和意图的情感生理学观念,可以应用于对人类和动物的研究。由于出现了一个跨国的科学界,其成员相互通信,在会议上碰面,互相发送书籍和副刊,并交换博士生,这种观念迅速传播开来。这种跨国网络使我们无法确定情感与意图的分离究竟从何而来,因为它往往与一位特定的心理学家有关(最多两位,见下文),他就是威廉·詹姆斯。1884年,詹姆斯写了一篇文章《情感是什么?》,这篇文章和达尔文的《人类和动物的表情》一起,可能是情感方面被读得最多的心理学文本:
1701501906
1701501907
相反,我的论点是, 身体的变化直接跟随着对刺激性的事件的感知,这些变化发生时我们的感觉就是情感 。常识告诉我们,如果失去了财富,我们就会难过哭泣;如果遇到一只熊,我们就会惊吓而逃;如果被对手侮辱了,我们就会生气而发起攻击。这里需要辩护的假设是这个顺序是不正确的,一种精神状态不是由另一种精神状态直接引起的,身体的表现必然会介入两者之间。更合理的说法是,我们感到难过是因为我们哭泣,感到生气是因为我们攻击,感到恐惧是因为我们发抖,而不是说我们哭泣、攻击或发抖是因为我们感到难过、生气或恐惧。如果没有感知之后的身体状态,后者在形式上将仅限于认知层面,苍白、单调、缺乏情感的温度。我们可能会看到熊,认为最好是逃之夭夭;受到侮辱,认为应该发起攻击,但我们实际上不能感到恐惧或愤怒。 (88)
1701501908
1701501909
因此,我们不是因为害怕而逃避蛇(或熊),【176】而是在受到刺激(发现蛇或熊)后身体做出反应(瞳孔放大、呼吸急促、肌肉紧张、脉搏加快),这种反应就是情感。从这个角度来看,作为情感主观性和个人化的方面,感知和评价是可以忽略的。他接着说:
1701501910
1701501911
纯粹的、无实体的人类情感是不存在的……我越仔细地观察自己的状态,就越是坚信,无论我的心情、情感和激情如何,实际上都是由我们通常所说的身体变化的表现或结果所构成的;要想让自己肉体上麻醉,我应该被排除在情感生活之外,无论是严厉的还是温柔的情感,我将只以一种认知的或理智的形式存在。这样的存在,虽然似乎是古代圣贤的理想,但对于那些在几代人以前的感性崇拜复兴之后出生的人来说,却太过冷漠,不可能被热切地追求。(89)
1701501912
1701501913
这里有一个历史化的因素:正如詹姆斯写作时所理解的那样,必须从身体的角度来认识情感,虽然这并不排除这样一种可能性,即在其他时期,在理解日常生活和科学中的情感时,一个非身体的定义很可能被接受。这种历史化因素的发现再次表明,即使是情感方面的经典心理学著作,仍有许多工作要做。要想避免重复关于这些经典文本的陈词滥调,情感史研究迫切需要一部可靠的、“内在的”情感心理学思想史。詹姆斯之所以没有被载入情感研究的史册,并不是因为他的历史化方法,而是因为他提出的“身体表征优先于情感”的观点。(90) 这种方法“确实在经历某种复兴,因为它强调情感的体现,这可以与更广泛的具身认知(embodied cognition)框架很好地契合”。(91) 这种对身体表征的重视今天被称为“詹姆斯主义”,那些认为自己是其追随者的人则被称为“新詹姆斯主义者”。
1701501914
1701501915
这种方法通常被称为“詹姆斯-朗格情感理论”,因为丹麦人卡尔·格奥尔格·朗格(Carl Georg Lange)在同一时间提出了类似的观点。朗格被认为是另一位把情感和意图分离开来的心理学家。1885年,他用丹麦语发表了他关于情感的主要著作,后来被翻译成其他语言。(92) 詹姆斯和朗格观点的相似之处可以从这段关键引文中看出:
1701501916
1701501917
如果取消了受惊吓的人的身体表征,【177】他的脉搏平静地跳动,表情坚定,肤色正常,动作敏捷而坚定,言语有力,思想清晰,那他还有什么恐惧呢?(93)
1701501918
1701501919
但正如克劳迪娅·瓦斯曼所表明的,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朗格和詹姆斯之间存在差异。所涉及的文本中有一点是完全不同的:瓦斯曼认为詹姆斯的理论短文是“科学修辞的杰作”,而朗格的书则是一本详细的专著,充满了对病人的临床描述。詹姆斯和朗格对情感功能的生理解释也截然不同。(94) 虽然詹姆斯确实曾在大脑中寻找负责处理情感的“中心”,但他最终拒绝了这些中心存在的观点,而是勾勒了一个模型,在这个模型中,情感是感官、四肢和内部器官的神经所产生的刺激。(95) 在这里,来自器官的信号直接指向大脑(因此是“传入”),但“仅仅”带来认知,即关于恐惧或爱的“冷冰冰的”概念。相反的方向什么也没有发生,即没有信号从大脑传递到器官。这个理论被恰如其分地称为情感的“外围”理论,因为身体外围发生的事情是决定性的。但人们错误地将朗格与这种认识联系在一起。对他来说,大脑中有一个神经细胞的集合体,一个“血管舒缩中枢”(vasomotor centre),充当着神经信号的交换台,负责发送和接收信号,因此既是传出的,也是传入的。因此,视觉刺激(比如看到蛇)通过眼睛和视觉神经传送到脊髓上方的脑干,或者更确切地说是到达延髓,然后,神经刺激会导致相关血管扩张(例如心脏,这样就可以逃离蛇)或收缩。(96) 这个模型是在神经的确切功能被确定之前很久提出的,与大脑中神经化学过程的任何知识无关。大约在1900年,也就是朗格提出观点之后的十年,查尔斯·斯科特·谢灵顿爵士(Sir Charles Scott Sherrington,1857—1952)进行了一项实验,他把狗的脊髓和一根重要的神经从血管舒缩中枢分离出来,这条狗能够继续对同样的刺激做出“情感”反应。谢灵顿由此得出结论,朗格所谓的血管舒缩中枢在情感的产生过程中没有起到任何作用。(97) 虽然如此,据我们所知,朗格是第一个在大脑中寻找情感位置的现代实验心理学家。对于达尔文和许多像埃克曼一样的20世纪心理学家来说,身体的这个部位被遗忘了,取而代之的是面部,直到当代神经科学的迅速崛起才使这一认识死而复生。
1701501920
1701501921
一般来说,实验心理学的这一早期研究阶段被忽视了,在更传统的科学史上,它几乎没有被提到过。【178】还没有一项称职的研究是建立在阅读原文的基础之上,这样的文本会包括查尔斯·贝尔、查尔斯·达尔文和沃尔特·坎农(Walter Cannon,1871—1945)的英文著作,威廉·冯特的德文著作,克洛德·贝尔纳(Claude Bernard,1813—1878)的法文著作,保罗·曼特加扎(Paolo Mantegazza,1831—1910)和安吉洛·莫索(Angelo Mosso,1846—1910)的意大利文著作,伊凡·巴甫洛夫(Ivan Pavlov,1849—1936)和弗拉基米尔·别赫捷列夫(Vladimir Bekhterev,1857—1927)的俄文著作以及卡尔·朗格的丹麦文著作。只有这样的研究才能理清这些思想以及日益扩大的国际网络的相互影响。
1701501922
1701501923
克劳迪娅·瓦斯曼还重新发现了早期情感心理学的另一个重要人物,威廉·冯特,他不是后来以其《心理学大纲》(Grundriss der Psychologie ,1896)而为情感史研究者所熟知的冯特,而是更早的、达尔文主义出现之前的那个冯特,他于1863年出版了《人类和动物心理学论稿》(Vorlesungen über die Menschen- und Thierseele )。冯特是通过对感官知觉的研究而进入情感研究领域的。他首先形成了一个关于感官起源的理论,然后转向感官的过程和功能,将他的兴趣扩展到整个心理精神机制,并通过这种方式到达情感。(98) 在《人类和动物心理学论稿》中,他区分了短暂的“情绪”和更持久、更复杂的“情感”,包括与美学领域相关的“复杂情感”。(99) 无论今天对情感的定义有多混乱,现在看来,这都是前后颠倒的:情绪与对外部刺激的快速反应有关,而情感通常被认为是更复杂的长期过程。但冯特的基本观点是,情感以及印象是在大脑中处理的。他认为情感是主观的,也就是说,与情感主体有关,与“主观是个人的,因此难以接近”和“客观是外部的,因此是自然的”之间的区别无关。此外,冯特还认为情感对认知至关重要,即使是新生婴儿也能够区分“甜”和“酸”、愉快和不愉快的情感。冯特的成名既不是因为刚刚被重新发现的他对情感的早期研究,也不是因为他在世纪之交更为人所知的情感研究,而是因为1879年他在莱比锡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实验室,这彻底改变了全世界心理学的科学实践。
1701501924
1701501925
五、情感实验室和实验室的情感,或者说,基于实验精神的心理学中情感概念的诞生
1701501926
1701501927
如果你在最近的心理学教科书中寻找生命科学中情感研究的历史轮廓,会发现以下标准的叙述:一切都始于达尔文,【179】他在1872年发表了《人类和动物的表情》一书,为基本情感的概念奠定了基础,并将情感视为一种精神状态,有一种特定的身体表达与之相照应。19世纪80年代中期,威廉·詹姆斯和卡尔·朗格反对达尔文,推翻了这种认识,宣称身体表达本身就是情感。到了20世纪20年代末,沃尔特·坎农和菲利普·巴德(Philip Bard,1898—1977)又与詹姆斯和朗格针锋相对,反对身体运动就是情感的观点,因为这些动作太慢、太模糊,它们不仅在情感条件下发生,而且在与情感无关的条件下也会发生。就这样,坎农和巴德取代了詹姆斯和朗格。教科书上的讲述继续下去:在那之后,出现了行为主义,它根据一种基于身体反射的人类行为模型来处理情感,因此“在本体论上将情感简化为其他东西”。(100) 随着行为主义的出现,黑暗时代开始了。只有早期对大脑的研究为情感控制提供了一种新的解释,比如詹姆斯·巴贝兹(James Papez)以及1937年对大脑皮层和下丘脑之间联系的发现,才打破了这种黑暗。直到20世纪60年代,情感心理学研究才经历了一次重生,出现了三个几乎同时发生的发展:汤姆金斯对达尔文基本情感方法的阐述;玛格达·阿诺德(Magda Arnold)创立了认知心理学的评价学派,保留了情感研究中的价值维度;斯坦利·沙赫特(1922—1997)和杰罗姆·辛格(Jerome Singer,1934—2010)创建了一个综合了生理唤醒和认知标签的模型。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对情感的心理学研究围绕基本情感和评价这两极展开。现在这方面的研究欣欣向荣。(101)
1701501928
1701501929
标准的讲述到此为止,很清楚,但过于简单化。我们已经看到早期阶段的情况是多么复杂。我们马上就会看到,在19世纪80年代之后,情况并没有好转,我们从观念的历史转向实践的历史。这里的问题是:实验心理学的实践是如何构成情感概念的?威廉·冯特的实验室以何种方式影响了情感模型以及人的情感?
1701501930
1701501931
我们可以在安吉洛·莫索那里找到一个显著的例子:
1701501932
1701501933
在意大利的第一次实验中,最令我惊讶的现象是手部血管的不稳定性,因此,无论被试者是醒着还是睡着,在最轻微的情感影响下,它的体积都会以十分令人惊讶的方式发生变化。在莱比锡的实验室安顿下来几天后,我在同事路易基·帕格里安尼(Luigi Pagliani)教授的房间附近做了一个实验。他以朋友的忠诚帮助我做任何事。我们的第一个目标是确定呼吸和手臂体积变化之间的联系。【180】正在帕格里安尼教授站在记录装置前,双臂插在装满水的玻璃缸里时,卡尔·路德维希(Carl Ludwig)教授走进了房间。记录装置显示,水位马上下降。这是我第一次看到,由于一种明显很轻微的情感,手和前臂的体积竟然会大幅度减小。路德维希教授本人也非常惊讶,他以深受学生们喜爱的那种和蔼和幽默,拿起一支笔,在纸上记录下因为他的出现而引起血液循环紊乱的现象:“狮子进来了。”(102)
1701501934
1701501935
一位科学家正站在实验室里对自己做实验,测量自己的手和手臂的体积。当他敬畏的老师进来时,他的四肢体积缩小了,测量仪器显示了这一点。实验对象因恐惧而真的出现了“畏缩”。
1701501936
1701501937
19世纪末,科学界的一些人普遍认为情感并非内在于身体的,不能通过对主观感受的口头描述来研究。他们认为,在实验室或诊所里,用动物和人类作为实验对象,使用一种全新的、专门开发的仪器,在生理上是可以测量情感的。测量值与情感之间的对应关系是如此之紧密,以至于人们常常认为仿佛情感就是心率、血压、唾液的pH值或尿液中的糖分。
1701501938
1701501939
为了测量情感,身体必须被唤起,而为了唤起身体,它就必须事先处于非唤起状态。要想找到一个没有情感的身体作为基准线和零值并非易事,正如科学历史学家奥特尼尔·德洛尔(Otniel Dror)在他基于实验室记录、科学家之间的通信和研究日记的开创性著作中所证明的那样。首先是一个找到正确的动物或人进行测试的问题。生理学家认为,有些动物和人基本上不适合进行情感实验,因为有的物种或种族、年龄或性别群体本身就是情感化的,如野兔、小动物、黑人和妇女。根据哈佛大学1921年的一篇博士论文,后两者的“控制力较弱,因此情感生活更活跃”。(103) 在每个类别中,生理学家还假定了一个等级秩序,即狗总是比猫更适合做实验对象,而猫又总是比兔子更适合。(104) 即使在先前的假设中,即中年的白人男性和狗都是理想的实验对象,仍然有基于性情和性格的选择。一位科学家偏爱狐梗杂交犬,因为它具有“明显的情感特征”。【181】一位心理学家则“将一条‘极度紧张的’、名叫布拉基(Blackey)的狗,和‘性情与其完全相反’、名叫蒂利三世(Tilly Ⅲ)的狗区分开来”。(105)
1701501940
1701501941
一旦找到实验对象,就要找到所有情感都被关闭的零值。科学家可以用一系列的程序来实现这个目标,例如,动物被逐渐引入实验室和实验,在此过程中,习惯化被等同于缺乏情感。(106) 科学家对实验过程也做了调整,以便让动物适应,目的是将压力降到最低:在抽血前的几个小时,“动物的毛发被刮干净”,然后“轻轻地将其绑到一块舒服的木板上”,用的是“一根锋利的 中等大小的针”。(107) 有的动物被抚摸并平静下来,或者整个实验过程都在一位科学家的膝上进行,“事实证明这非常令人满意,除了连续坐两到八个小时令人厌烦之外”。(108) 在20世纪20年代,实验动物被去皮,这是一个通过外科手术切除皮质的过程。因为这是大脑中被认作情感控制中心的区域,去皮会带来“更纯粹”的情感和“真实”的零值。(109)
1701501942
1701501943
一旦确定了零值,实验就可以开始了。所有的实验都是从刺激开始的,而这个清单简直是无穷无尽的。视觉刺激可以是色情作品、蛇(活的或橡胶的)、皮肤病的照片、人的肠道、摆在桌子上的酒精,还可以是《新约全书》。声音刺激可以是手枪射击,也可以是跳爆竹、大笑、尖叫、狗的吠叫和无意义的音节,又可以大声朗读亨利·巴比塞(Henri Barbusse)的《火线》(Under Fire ),或大喊“社会主义者!”。(110)
1701501944
1701501945
然后有两个基本步骤:要么观察身体对刺激的反应,要么从身体上取一个样本进行测量。自我观察是第一种方法的一个形式。在19世纪晚期,安吉洛·莫索让自己受到强烈的情感刺激,测到自己的体温上升了0.7摄氏度。(111) 后来,男性心理学家阅读了《一千零一夜》中“较为色情的内容”,但没有发现任何情感反应,他们要么归咎于自己的大脑皮层,要么归咎于自己的“批判性、知性态度”。(112) 科学家们还测量了他们自己,例如,在美式橄榄球比赛之前、期间和之后。在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这种体育运动成为最重要的情感避难所,人们可以通过这一运动不受约束地表达情感。(113) 在这里,旧的仪器被证明是不合适的,因为它们没有达到研究人员对客观和标准化情感测量的期望。【182】1900年以后出现了一次发明高潮:呼吸描记器可以测量呼吸,心电图可以测量心跳,脉搏描记器可以测量血压,电流计可以测量各种身体分泌物的pH值,体温计可以测量体温(图12和图13)。
[
上一页 ]
[ :1.701501896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