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1641016
1701641017
声声鸣!
1701641018
1701641019
如果中国的少年们都能明白这么一个道理——相比于一条人命,不论英雄人物的还是普通人的,在不至于危害另外一些人的生命的前提之下,一切似乎不可违反的规定都可视为狗屁规律;那么,往后的中国人的人心,便算是被“人文”所“化”了。
1701641020
1701641021
第二,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某沿海省份某小市港口管理部门接获海上频频发至的求救电讯,三十余条渔船在仅仅三十里外遭遇台风袭击,恳求出动大船营救。而港口内,也确乎停泊着大船数只,完成营救不在话下。但,小官吏要向上级请示,得到上级批准才敢派船。因为有规定,先交钱,后出船。遇险渔民们的家属一时凑不齐那么多钱,虽冒大雨集体跪于码头也还是无济于事。因为上级的指示是——严格执行规定。其结果是,二十几名渔民遇难……
1701641022
1701641023
又比如,首长出行,马路戒严,提前十几分钟,延后十几分钟,每三四十分钟。若有人急于回家大小便,而家就在马路对面,让不让过?若有老人在天桥上被晒得头晕,请求下天桥到树荫下凉快一会儿,行不行?送急症病人去医院抢救的私家车允许通行一下不?……
1701641024
1701641025
若有武警战士居然放行了,他的做法应该被理解还是应该严厉批评、处分。
1701641026
1701641027
若其遭遇是后种,以后谁还敢“人性化”一下。
1701641028
1701641029
若人人都成了不管面对什么情况,我都要做执行命令坚定不移的战士,人民大众又将做何想法?
1701641030
1701641031
政治是不太说这些的。
1701641032
1701641033
正是政治不太说的这些,人文文化要大说特说,虽会引起从政的某些人士的不满,也要在所不惜。
1701641034
1701641035
人文文化“化”人,正是要如此这般也往社会细节处无怨无悔地“化”去。
1701641036
1701641037
诚然,近年来各级政府官员,对关乎人命之事,也确乎的不敢懈怠了。汶川地震、玉树地震以及其他许多灾情发生后,从党中央到国务院到各级政府官员,以人民大众的生命财产为重的意识,越来越明确了。
1701641038
1701641039
而这正是人文文化“化”一个国家的可喜的思想成果。
1701641040
1701641041
但以上那种反面例子的“上级”还大有人在,“下级”也大有人在,“规定”仍将“人文”二字“规”在其外,故人文“化”人的使命,远没完成。
1701641042
1701641043
(二)
1701641044
1701641045
大学应是人文气氛最厚重的地方,但是,我们做得也并不好。大学课程的安排太细致了,专业分科也太繁琐,而一旦要精简课程,首先拿下的就是人文课。大学生的学业压力很重,学外语要耗尽很多时间,计算机考级也很辛苦。总之,大学生们的头脑在一天24小时内,考虑更多的是专业成绩,关心更多的是证书。若稍微再有余暇,他们只会选择放松和休息。
1701641046
1701641047
大学也满腹怨言,凭什么非得进了大学才开始进行普及性的人文教育?这实际上已经有点晚了。这些进入大学之前的青年,按理说应该完成了初级的人文教育,他们进入大学后,更应该提升、巩固、刷新已经接受的人文意识。但是,我们回过头来看,在高中能不能完成人文普及教育呢?不能,因为高考的压力太大。再退回到中学说,还是不能,中考压力也不小。那索性就退到小学吧,可小学里又不能胜任此项任务——小学生的心智还未成熟。
1701641048
1701641049
但也不能据此就推卸掉人文教育的责任。事实上,一个孩子一出生就会成长在一种文化背景中,无论是在家里、幼儿园,还是小学,他们都会迅速形成作为现代人的最初的那些价值观,这包括对生命的尊重。譬如说,虐待小动物也是丑恶的行为。但若仔细想一想,多少中国人小的时候,会抓蜻蜓或蝴蝶,尤其是男孩子,会把它们的脚撕扯下来,想看看没有脚的蜻蜒和没有脚的蝴蝶是怎样的。捉到一只蜜蜂,每在它的脊背刺上细细的枝条,拿在手里玩弄。那些昆虫在他们看起来更像是种种无生命的玩具。这固然是好奇心驱使,但在西方很少会有此类现象。当然,现在我们的国家,公园里的这种情形也已经少多了。当小孩子刚刚懵懂懂事的时候,人文教育实际上就应该开始了。西方的人文教育与我们截然不同,更是与我们的“官二代”“富二代”的家庭截然不同。杜鲁门的外孙一直到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才从课本上知道他的外祖父曾经是美国总统。他回家质问他的妈妈,你怎么从来没跟我讲过外祖父是总统?妈妈跟他解释,这没什么可讲的,每一个美国人,只要他对美国有一份责任感都可以去竞选总统。——权力的本质是责任,这是我们最缺乏的人文意识的解读。
1701641050
1701641051
人文教育更包括责任、信任、承诺等基本的价值判断。电影《闻香识女人》里面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名男高中生出身于清贫之家,就读一所重点中学,那里富家子弟很多。这个高中生在学校目睹了几位同学侮辱校长。事后,他被校方要求作为证人交代犯纪者的名字,若不说将会被开除,若说了将会被保送到耶鲁大学。这个高中生与这些同学又都有着一种友好关系,他答应过他们,那件事情对谁也不说,既不能告诉校方、老师,也不能告诉家长。他值得出卖同学以此换取自己的前途吗?这位高中生把苦恼讲述给了一位中校。后来,校方让几名同学坐在一起对质,所有的学生都坐在台下。正在这时,那位中校赶来了,他说,为什么校方不能启发犯错的同学自己承认呢?没人承认,这本身就已经说明了中学教育的失败。确实有人做了不对的事,而且不只一人,但就是没有一个学生有勇气站出来,这样的学校算什么美国一流的学校?对于校方而言,以极大的好处诱惑一个学生,无论他如何选择,要么会毁掉他的前途,要么会毁掉他的人格。以毁掉这样出色的青年作为手段,这样的教育何其失败!
1701641052
1701641053
类似的情节也出现在前苏联的一部电影《丑八怪》里:有两个小学生是很好的一对好朋友,其中一个是班干部,老师交给他一个任务,要密切关注他的好朋友在校外做了什么事。这位班干部发现,他的好朋友在校外吸烟,于是,立即汇报给了老师。他必须去汇报,只有去汇报,才能让那些师长认可他是好学生。汇报后,他的好朋友受到了友谊的伤害,而汇报者长大后心灵的煎熬也远不能结束。
1701641054
1701641055
羞辱校长、吸烟都是不好的,但即使这些明显的错误,当和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承诺等恒定信念发生“力”冲击的时候,人们都要面对一个如何对待的问题。在我们的国家,恐怕这些全都是可以简化的,也许根本就没必要讨论,因为答案非常明确:当然要汇报!向阿姨汇报,向老师汇报,向校方汇报。因为汇报了,肯定受到表扬,而受表扬永远是值得不考虑其他的。这种思想在大学,以及大学以外的地方潜移默化地让他们接受,而这,最应该得到的是全社会的人文反思。
1701641056
1701641057
(三)
1701641058
1701641059
信仰、承诺、友谊,这些很基本的人文价值,到底应该在哪个阶段完成?如何加强大学里的人文教育?这种问题本身就意味着一个非常功利的想法:希望找出一种方法普及人文,最好极快,最长也别超过三年五年就能见成效。事实是,人文教育肯定不能这么快地完成,这不是盖楼,也不是修路。
1701641060
1701641061
在西方,人文价值的普及用了二百多年,我们今天即使要尽快普及的话,也至少要再用和我们共和国的历史一样长的时间。我们现在讨论的只不过是用什么样的方法来缩短原来需要那么长时间来做的事情。当然,只能是尽量地缩短。人文教育不仅仅是学校里的事情,更是全社会的责任。当社会问题积累得太多的时候,人文教育就会变得更加复杂和难以实施。构建和谐社会,前提是这个社会必须是一个良知社会。社会必须有一些最基本的,像铸石一样的价值观和原则来支撑住它。我们用人文的思想从小教育一个孩子,在他的成长过程中,使他成为良好的人,这是完全有可能的。但如果社会环境不配合,这个目标也是很难能实现的。“水门事件”后的尼克松最后向全体美国人道歉。由此我们会发现:在美国——全美国的公民,从大人到孩子都感觉在这个事件中,他们全部受到了伤害。是的,他们之所以不能原谅他们的总统,乃因总统极大地运用权力伤害了他们。
1701641062
1701641063
(四)
1701641064
1701641065
人文教育在当今中国,面临着技术主义、商业主义、官僚主义三个敌人。技术主义什么都要搞量化,可人文元素毕竟是最不能量化的思想元素。商业主义什么都要利益第一,而且要利益最大化,可“人文”偏偏不是以赚钱为首要目的之文化。官僚主义最瞧不起“人文”,可它们最有权力决定“人文”的文化地位。这些人文教育的敌人,哪个都很厉害,哪个都很强势。与它们比起来,“人文”是很温软、很柔弱的文化品种。尽管如此,人文思想却是人类全部文化总和中最有价值、最核心的那一部分。少了这一部分的文化,轻言是次品质的文化,重言是垃圾文化。
[
上一页 ]
[ :1.701641016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