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1644590
我们内心有对于公正的与生俱来的认识,我们知道有一天每个人都会面临公正的审判,得尝公正的结果,这样的认识使得这个朋友的立场全无立足之地。我们对那些永恒不变的标准有着与生俱来的认识。当有人欺骗了我们,或是当某人在工作中占了我们便宜的时候,我们一定会怒不可遏,就像我那位朋友在车里所表现的一样。年轻的时候我总爱看报上那个名为“应该有一条法律”的漫画栏目。漫画里面的角色总是在不停地指责他人的恶劣行径,而每幅画的点睛之笔就是那句“应该有一条法律来制裁那样的事情。”
1701644591
1701644592
当我们说“应该有一条法律”的时候,意思也就是说“应该有一种被遵守的标准”,而如果那样的标准未能被遵守,那么最终一定有人会因此而付出代价。每个人都会得到自己的“报应”和“惩戒”。这就是公正的含义,也是世界上每一种信仰系统都认信的原则。
1701644593
1701644594
我们每个人心中都存在有关公正与审判,有关对与错的根深蒂固的认识。它不是什么远古不开化时期的迷信的遗留物,而是真实的客观存在。如果你有机会和那些因着某些严重罪行而受害的人交谈,你一定会看到受害者们都有希望看到罪恶得到报应的强烈愿望。他们希望那已经偏向的公正的天平被纠正过来。正是因着我们与生俱来的对于公正的意识,类似《肮脏的哈里》以及经典西部片《日当正午》这样的电影才会如此深得人心。我们都喜欢看到罪恶得到惩罚,正义得以伸张。
1701644595
1701644596
这种对于公正的意识从何而来?必然的答案是它是从创造我们的上帝而来,它不可能源自一个毫无秩序、毫无意义的宇宙。
1701644597
1701644598
让我们总结一下这趟“为拥有美满人生而寻求真理之旅”中的发现。奥古斯丁曾说,“真理深处于人的内心深处。”我相信他说的是真的。我们能够认识真理。我们可以看到那些有关宇宙的完美设计的明证,以及那个神圣不容侵犯的自然律。想要拥有美满的人生,我们必须认知那样的自然律,并使我们的行为与之相适应。因此自然律同样也是衡量我们灵魂的客观道德标尺。我们良知的指证力量是如此真实,甚至最强硬的后现代主义者也承认强奸是完全不可接受的行径。
1701644599
1701644600
想要拥有美满的人生,我们必须认知那样的自然律,并使我们的行为与之相适应。
1701644601
1701644602
一旦你接受“被造秩序”这一概念,相信整个世界是因着某种特定目的而受造,相信有一位造物主存在,那么某些事情一定就会成为你所关注的焦点。你会发现自然律是构成美满人生的关键因素,其中包括正义与道德。你可以拒绝从造物主那里领受这些恩赐,然而就像我们将在后面的章节中看到的那样,你绝对无法凭己意任意编造自然律。而那些仰望造物主的人们会丰丰满满地领受生命中上好的福分。
1701644603
1701644604
1701644605
1701644606
1701644608
人生观的故事 22 美丽:上帝护理的印记
1701644609
1701644610
我在这里要讲述的是有关20世纪最著名的两部音乐作品的首演的故事。其中一次于1952年夏季在纽约伍德斯托克市举行,那里森林繁茂,微微隆起的凯司吉尔山脉一直向下延伸至盛产鲑鱼的河谷。另一次演出是在一个战云笼罩的寒冷冬季里举行,演出地点是德国与波兰交界处的西里西亚市。那场在美国举行的音乐会主要由正在那里度假的纽约爱乐乐团的音乐家们出演。而在西里西亚举行的那场音乐会的表演者则是二战爆发后不久被德军俘虏的法国和波兰士兵。创作那两部音乐作品的音乐家们背景截然不同,但都同为深邃睿智的思想家。两部作品的灵感都来自对信仰的求索,虽没有直接对它们所处的时代和情景发出呼吁,但它们都已成为各自时代的代表之作。
1701644611
1701644612
西里西亚监狱,1941年1月15日,星期五
1701644613
1701644614
西里西亚的那场冬季音乐会于晚上6点钟在8A战俘营的27B营房上演。那个德军战俘营中关押着两到三万名囚犯,大部分囚犯都被关在工地附近的兵营里。在那些分布很广的兵营中,犯人们被强迫做苦工,包括木工活以及制作砖块。那些关押在铁丝网围起来的8A战俘营内的犯人则负责为德国军官烧饭,打扫房间以及清洗衣物。那些德国军官很喜欢音乐,他们把那些被俘的音乐家们单独关在一个兵营,并为他们提供了更多的用于取暖的煤块。
1701644615
1701644616
当时监狱里的物质极为匮乏。德国人没想到在战争爆发初期就会有那么多的战俘。犯人们得不到面包的供应,每天只能靠一碗稀薄的汤和两份貌似奶酪的油脂充饥。那些只被关押了很短时间的犯人也因劣质食物的缘故出现掉牙的现象。一些犯人仅仅因为被发现偷了三个土豆就被枪毙。
1701644617
1701644618
被称为监狱“音乐厅”的27B营房成了监狱中的避风港。每周星期五音乐家们都会在那里举行古典音乐会,音乐会结束后犯人们会表演戏剧和更为轻松的音乐滑稽剧。观众每周都会在那里欣赏由四位杰出的音乐家演奏的巴赫、勃拉姆斯以及贝多芬的作品。他们是:钢琴家奥立佛·梅西安、单簧管家亨利·阿科卡、大提琴家艾蒂安·帕斯基埃,以及小提琴家让·李·鲍兰莱。他们四个人都曾就读于法国首屈一指的音乐学府——巴黎音乐学院。
1701644619
1701644620
奥立佛·梅西安当时已是一位知名的作曲家。当得知他的一部新作(作品的绝大部分在监狱中完成)即将在周五晚上的例行音乐会上演的时候,犯人们都兴奋不已。那是一部名为《时间结束四重奏》的室内音乐作品。
1701644621
1701644622
虽然那部音乐作品本身很可能超过了战俘们的理解能力,但那些对演出感到兴奋不已的梅西安的狱友们还是要求德国人允许那些在四周偏远的营房里的犯人参加那天的音乐会,不仅如此,他们还要求德国人允许那些正等着被遣返的犯人(当时德军每天都将数千名战俘遣送回法国)一同参加音乐会。当值的德军司令官认为那次音乐会可以被用作一次宣传工具,于是便允许为音乐会特别制作了一份节目单。
1701644623
1701644624
演出当天,观众从四方聚集而来,有的是在荷枪实弹的守卫监督下冒着风雪从偏远的兵营走来,有的是加紧赶完厨房里的繁重杂务后赶来,还有的是把兵营的火炉的煤加好后赶来。犯人们裹上了用以抵御严寒的厚重衣服,把27B营房塞了个水泄不通。德国军官们也同时到场,他们坐在临时搭建的舞台正前方。还有那些被俘的法国牧师也纷纷前来。有的是从前的大学教授,有的是普通劳工,跨越阶级、宗教以及国家界限,人们聚集到一起,想聆听在那样悲怆凄凉的环境中梅西安会创作出什么样的一部作品。
1701644625
1701644626
纽约,伍德斯托克,1952年8月29日
1701644627
1701644628
在那场美国的首演音乐会上,正在那里度假的音乐家们走进了马沃里克音乐厅,参加在那里举行的为艺术家福利基金募捐的音乐会。男士们身着50年代样式的双兜短袖衬衣、卡其布裤、帆船鞋。女士们用方巾包着头发,穿着七分裤,小腿因日晒和涂抹的防晒霜而有了一种明快的肤色。被称为“音乐礼拜堂”的马沃里克音乐厅由赫维·怀特于1916年建成,是一个外形貌似谷仓的木质结构大厅,从音乐厅后部的开放结构望去,可以看到四周郁郁葱葱的树林。四个哥特式的拱形入口上方有一个由六扇彩色玻璃窗形成的突出结构。象牙色的墙壁上木条呈折线状形成向上的拱形,一直延伸到上方的松木屋顶。整间音乐厅弥漫着一种由雨水、阳光、灰尘以及舞台上打击乐器的树脂金属混合而成的味道。
1701644629
1701644630
那天听众们事前已经知道他们要听到的将是以非传统旋律为主的无调或非和谐的音乐作品。此种音乐作品的代表人物包括莫顿·费尔德曼、厄尔·布朗和约翰·凯奇。听众们显得兴致勃勃,知道在那场音乐会上所有的传统都会被打破。媒体早已对上述的那些作曲家大加关注,尤其是凯奇。凯奇因发明了“特制钢琴”而名声大噪,通过在琴弦上加装机械限制装置,凯奇将一部普通的钢琴改造成为一部打击乐器。即使按下的是同样的琴键,凯奇的“特制钢琴”都会出人意料地弹奏出或强劲,或清脆,奇妙无比的打击音色,在一连串的砰砰、当当、滴嗒声下,听众总是禁不住纳闷:凯奇的袖子里究竟藏着什么宝贝?
1701644631
1701644632
在8A战俘营的那场音乐会开始以前,作曲家奥立佛·梅西安站起身来,面对着穿着和他一样的深绿色监狱制服的400多名听众。他已有些谢顶,但两鬓仍留着漂亮的卷发。他戴着一副厚厚的黑框圆眼镜,眼神深邃敏锐。他的脸颊已失去了以往的丰满,但那大大的鼻子、厚厚的嘴唇仍然一点没变,只是嘴唇因着寒意已泛出一丝蓝色。从外表看上去,他就像是意大利喜剧中的哈利昆——一个局促不安的丑角。然而,当他开口说话时,立刻有了一种音乐大师的权威。他告诉听众们《时间结束四重奏》的创作灵感来自《新约圣经》中的《启示录》这卷书。他大声朗读了下面这段经文:
1701644633
1701644634
我又看见另有一位大力的天使从天降下,披着云彩,头上有虹,脸面像日头,两脚像火柱……他用右脚踏海,左脚踏地……那踏海踏地的天使向天举起右手来,指着那直活到永永远远的……起誓说,不再有时日了。但在第七位天使吹号发声的时候,神的奥秘,就成全了。
1701644635
1701644636
梅西安向听众们解释说,《时间结束四重奏》是一部信仰性的音乐作品,表达的是他自己的天主教信仰。他说他希望这部作品能够使听众们更近地感受到在他们中间的那位永活真神的存在。
1701644637
1701644638
梅西安向听众介绍说,作品的第一乐章《水晶的礼拜》表现的是清晨三点到四点,鸟儿刚刚醒来的那段时间。听众们会听到一只晨鸟或是一只夜莺在即兴歌唱,颂赞那轮初升的太阳。“对我而言,”梅西安说,“鸟儿们的鸣叫是天堂里的和谐静谧的变调。”
1701644639
[
上一页 ]
[ :1.70164459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