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1969158e+09
1701969158
1701969159 王叔岷先生说:“昔者,犹夜者。古谓夜为昔。《田方子篇》:‘昔者寡人梦见良人。’《疏》:‘我昨夜梦见贤良之人。’亦同此例。”
1701969160
1701969161
1701969162 ② 栩栩:即翩翩。形容蝴蝶飞舞的样子。崔本“栩”作“翩”。
1701969163
1701969164 ③ 自喻适志与:“喻”,同“愉”。“适志”,快意。
1701969165
1701969166 刘文典说:“案‘自喻适志与’五字隔断文义,‘与’字同‘欤’。详其语意,似是后人注羼入正文。《艺文类聚》虫豸部、《太平御览》九百四十五引并无此五字,三百九十七引有,盖唐代犹有无此五字之本。”刘说可存。
1701969167
1701969168 ④ 遽遽然:僵直之貌(林希逸说);僵卧之貌(释德清说)。
1701969169
1701969170 ⑤ 物化:万物的转化。
1701969171
1701969172 【今译】
1701969173
1701969174 从前庄周梦见自己变成蝴蝶,翩翩飞舞的一只蝴蝶,遨游各处悠游自在,根本不知道自己原来是庄周。忽然醒过来,自己分明是庄周。不知道是庄周做梦化为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化为庄周呢?庄周和蝴蝶必定是有所分别的。这种转变就叫做“物化”。
1701969175
1701969176
1701969177
1701969178
1701969179 庄子今注今译(最新修订版) [:1701967233]
1701969180 庄子今注今译(最新修订版) 养 生 主
1701969181
1701969182 〈养生主〉篇,主旨在说护养生之主——精神,提示养神的方法莫过于顺任自然。外篇〈达生〉篇,通篇发挥养神之理。
1701969183
1701969184 本篇分三章,首章提出“缘督以为经”,是为全篇的总纲。指出人生有涯而知无涯的境况中,当顺循中虚之道,即顺任自然之理。第二章,借“庖丁解牛”的故事,以喻社会的复杂如牛的筋骨盘结;处理世事当“因其固然”、“依乎天理”(顺着自然的纹理),并怀着“怵然为戒”的审慎、关注的态度,且以藏敛(“善刀而‘藏’之”)为自处之道。“庖丁解牛”的意旨在〈人间世〉篇中得到更具体、更细微的发挥。第三章分三段作喻,写右师之介,乃属自然之貌。这段要在破除形骸残全的观念。〈德充符〉全篇发挥这一主题。泽雉一小段,写水泽里的野鸡,逍遥自在,若关在樊中,则神虽旺,却不自遂。后一段“秦失吊老聃”,写人生在世,当“安时处顺”,视生死为一如,不为哀乐之情所困扰、所拘着。篇末结语说:“指穷于为薪,火传也。”喻精神生命在人类历史中具有延续的意义与延展的价值。
1701969185
1701969186 许多耳熟能详的成语,出自本篇,如:庖丁解牛、目无全牛、批却导窾、游刃有余、恢恢有余、刃发若新、踌躇满志、一饮一啄、官止神行、泽雉啄饮、安时处顺、薪尽火传等。
1701969187
1701969188
1701969189
1701969190
1701969191 庄子今注今译(最新修订版) 一
1701969192
1701969193 吾生也有涯①,而知②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③;已而為知者④,殆而已矣。為善無近名,為惡無近刑⑤。緣督以為經⑥,可以保身,可以全生⑦,可以養親⑧,可以盡年。
1701969194
1701969195 【注释】
1701969196
1701969197 ① 涯:本亦作“崖”。边际,界限。
1701969198
1701969199 ② 知:犹愿望(林纾《庄子浅说》)。按“知”音智,作心思讲。
1701969200
1701969201 林希逸说:“知,思也。心思却无穷尽,以有尽之身随无尽之思,纷纷扰扰,何时而止。”(《南华真经口义》)
1701969202
1701969203 宣颖说:“心思逐物无边。”
1701969204
1701969205 ③ 殆已:殆矣,形容疲困。
1701969206
1701969207 ④ 已而为知者:言“此而为知者”(王引之《经传释词》);《尔雅·释诂》云:“已,此也。”“已而为知”犹云“如此而为知”(杨树达《庄子拾遗》);意思是说〔既然〕这样还要去从事求知活动。
[ 上一页 ]  [ :1.701969158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