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1973554
曹础基说:“‘无间’,不可分割地有机联系着。”
1701973555
1701973556
⑥ 命:谓万物先天性的存在条件(福永光司说)。
1701973557
1701973558
⑦ 留动而生物:有两种解释:㈠〔元气运动不已。〕运动稍时滞留便产生了物。如成玄英《疏》:“‘留’,静也。阳动阴静,化生万物。”如林希逸说:“元气之运动不已,生而为物,则是其动者留于此,故曰‘留动而生物’。‘留动’二字下得极精微,莫草草看。‘动’,阳也。‘留动’,静也。静为阴。正句便有阳生阴成之意。”又如宣颖说:“‘动’,即造化流行也。少停于此,便生一物。”㈡流动〔的过程中〕而产生物。如陆德明说:“‘留’或作‘流’。”徐复观先生说:“‘流动’是形容分化而生物过程中的活动情形。”(《中国人性论史》,第373页)
1701973559
1701973560
两种解释都可通,今译从㈠。
1701973561
1701973562
⑧ 物成生理:万物生成具有各别样态。
1701973563
1701973564
徐复观先生说:“‘物成生理’,是说成就物后而具有生命、条理。”
1701973565
1701973566
福永光司说:“‘物成生理’是说万物生成后各个物呈各别样相。‘理’,即模样的意思。”
1701973567
1701973568
⑨ 合喙鸣:浑合无心之言。“喙”,鸟口(成《疏》)。
1701973569
1701973570
郭象《注》:“无心于言而自言者,合于喙鸣。”
1701973571
1701973572
林希逸说:“‘合喙’者,不言也。‘鸣’者,言也。以不言之言。”
1701973573
1701973574
1701973575
1701973576
⑩ :泯泯,没有痕迹。
1701973577
1701973578
⑪ 大顺:即自然。同于《老子》六十五章:“乃至大顺。”
1701973579
1701973580
林希逸说:“大顺,即太初自然之理。”
1701973581
1701973582
【今译】
1701973583
1701973584
宇宙始原是“无”,没有“有”,也没有名称;〔道的活动〕呈现混一的状态,混一的状态还没有成形体。万物得到道而生成,便是“德”;没有成形体时却有阴阳之分,犹且流行无间称之为“命”;〔元气〕运动稍时滞留便产生了物,万物生成具有各别样态,就称为“形”;形体保有精神,各有轨则,便称为“性”。经修养再返于“德”,“德”同于太初。同于太初便虚豁,虚豁便包容广大。浑合无心之言;无心之言的浑合,便和天地融合。这种融合泯然无迹,如质朴又如昏昧,这就叫做“玄德”,同于自然。
1701973585
1701973586
九
1701973587
1701973588
夫子①問於老聃曰:“有人治道若相放②,可不可,然不然③。辯者有言曰:‘離堅白若縣宇④。’若是則可謂聖人乎?”
1701973589
1701973590
老聃曰:“是胥易技係,勞形怵心者也⑤。執狸之狗來田,猿狙之便來藉⑥。丘,予吿若,而所不能聞與而所不能言,凡有首有趾⑦無心無耳⑧者衆,有形者⑨與無形無狀⑩而皆存者盡無。其動止也,其死生也,其廢起也⑪,此又非其所以也⑫。有治在人⑬,忘乎物,忘乎天,其名為忘己,忘己之人,是之謂入於天。”
1701973591
1701973592
【注释】
1701973593
1701973594
① 夫子:仲尼(《释文》)。
1701973595
1701973596
② 有人治道若相放:“若相放”,若相放效(郭《注》)。另一说:若相背逆(于省吾《新证》)。依文义,当从后说。
1701973597
1701973598
于省吾说:“郭《注》:‘若相放效。’按注说非是。‘放’,《释文》作‘方’。《孟子·梁惠王》:‘方命虐民。’赵《注》:‘方,犹逆也。’是‘方命’犹‘逆命’。‘有人治道若相放’,谓有人治道若相背逆也。下文:‘可不可,然不然’,郭《注》谓‘以不可为可,不然为然’,正申相背逆之义。”按观下文,当以于说为优。
1701973599
1701973600
李勉说:“‘放’与‘反’者近致误。字当作‘反’。下文‘以可为不可,以然为不然’,则是相反也。”按李说可存。
1701973601
1701973602
③ 可不可,然不然:以不可为可,不然为然(郭《注》)。语见〈秋水〉篇。
1701973603
[
上一页 ]
[ :1.701973554e+09 ]
[
下一页 ]